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评论界对《荒原》的文本解读方式很多,提出的见解也存在诸多分歧。为深入理解作品的真正涵义,应该将作家的文论同他的作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也就是从艾略特本人的文学批评理论出发,尽可能准确地诠释作品中的“客观对应物”。 相似文献
2.
戴毓庭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64-67
庞德与艾略特是20世纪初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庞德对艾略特早期的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但之后两人形成了不同的诗学思想体系。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诗学理论和作品,发现庞德崇尚简约典雅的意象,强调以赋格的形式组织诗篇,以漩涡式的主题统摄诗歌,并追求东方式的诗歌境界。而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则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提出以客观对应物融合感受和思想,通过物像构成复杂的象征体系,以情感逃避的方式体现人类普遍情感。面对破碎的现实世界,两者都试图在诗歌中重塑艺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4.
论朱湘诗的客观抒情与象征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忆中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46-49
朱湘是新月诗派和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朱湘早期的诗注重意象,揉以中国传统的“寄情于物”手法,借意象以抒情。后期则重视意象的隐喻暗示功能,意境朦胧,风格含蓄蕴藉,少数诗歌已是典型的象征派作品,表现出向象征主义归附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朱湘是新月诗派和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朱湘早期的诗注重意象,揉以中国传统的寄情于物手法,借意象以抒情。后期则重视意象的隐喻暗示功能,意境朦胧,风格含蓄蕴藉,少数诗歌已是典型的象征派作品,表现出向象征主义归附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车才良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68-71
对《棉被》和《沉沦》进行比较后,可看出在内容上两者都有着强烈的性欲表现和自我表现,在形式和创作手法上都采取了自我告白的表现手法,在取材上都使用了从作家自身的经历及作家身边的人和事中取材的方法。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棉被》倾向于客观描写、平面描写,而《沉沦》更倾向于主观抒情、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8.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区别不仅在于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同 ,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内涵的价值选择的不同。本文分析了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内涵及其法律意义 ,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提出我国的证据标准应该理性地适用法律真实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丽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9(1):56-61
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T.S.艾略特提出了他的"非个性化"理论,深刻批评了浪漫主义美学对个性和情感的盲目崇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艾略特对浪漫主义美学的摒弃,恰恰相反,艾略特继承和坚守了浪漫主义美学的基本立场,其"非个性化"理论只是一种"补弊"的策略,它既是维护诗歌独立品格、追求诗人个性的一种创作方式,又是获得诗歌快感和承担快感以外某些宏大社会内容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吕汇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124-125
比较国内外刑法对于洗钱行为方式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第一,洗钱行为表述的侧重点和表述特点不同.第二,对行为对象表现形式的规定不同.第三,与洗钱犯罪相关的其他犯罪的规定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刘青怡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4):55-59
“西南联大诗人群”创作中意象的纯熟运用不仅是该诗派现代主义特质的重要标识,也是导致客观化抒情效果生成的因素之一。诗中的意象可分为三个层次:描述型意象、隐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三者在情感隐藏的深度及意旨蕴涵的丰富程度方面逐渐递增,产生的客观化抒情效果亦呈不断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科的情感目标与情感目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为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
历史学科本身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求历史教师必须熟练地运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历史教材所提供的情感教育素材的不同层次 ,历史学科的情感目标应该按照接受—顺应—确信—深化四个循序渐进的层次加以制定 ,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整体性、系统性 ,适时、适度和以学生为主体 ,重过程、重变化等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自泰勒以来,组织管理研究大都围绕如何实现组织目标来展开。行为科学介入后,对个人目标的分析研究才日渐深入和拓展,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区分开来进而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研究的一项内容。而复杂科学的介入,更使得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和研究。两者的关系成为现实。人们对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关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目标统一论、目标区分论与目标协同论三个阶段。目标协同论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综合与深入阶段,也符合社会意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勇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87-92
本文探讨柳如是诗歌的情感与意象。柳如是具有英雄与才女的双重性格。柳如是特别钟情于“杨柳” 意象,这是她情感世界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5.
孙玉华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43-45
古代诗词中的物象 ,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望明月寄相思 ,执灞柳伤离别 ,登高楼而感怀 ,观沧海以叹人生。文章根据传统意象与意境的对应取例 ,进而引申到对人物形象乃至俗成借代之象所创意境的观照 ,试图对古诗词艺术手法作出定向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6.
薛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6):40-42
"风骨"一词在汉语诗学批评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汉文化中,它最早源于人物品评,随后转向诗文、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值得研究的是在我们多民族大家庭里,特别是在我国彝族发达的诗文论里,"风"、"骨"有别样的内涵,它们同样在自己的诗学理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有富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0-22,26
阐释了意象是人们感觉到的并融入了情感与理智的个别事物及其形状与特征 ,诗的意象不可避免地组合成诗句 ,并进而组合成诗。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意象组合的主要功能是变抽象为具体 ,变一般为个别 ,变理性为感性 ,其组合的基本原则应以意为主。指出在分析诗歌意象时 ,应注意意象组合问题 ,如果孤立地进行意象统计与分析 ,势必将意象变为概念而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杨慧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5):80-83
“效果历史意识”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与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的意识,强调的是历史与诠释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效果,“诗言志”作为一个诗学命题,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遭遇多种阐释。在诗论的历史的长河中,“诗言志”即闪烁着理性思维的光彩,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融注着中国美学的体验传统。由此,“诗言志”的诗论命题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意象,解读这一文化意象,对理解当下的美学现象与思潮会有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9.
李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56-58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