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锋明 《社科纵横》2008,23(12):144-146
明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传播.本文参照萨义德"东方学"的视野,指出明末中国的士大夫们在接触到异质文化之后,从自己的文化立场对西学在儒学视野中进行重新认识和建构,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西方学".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东方学研究中心拥有良好的东西方文种的专业图书馆,经过仔细挑选的收藏齐全的专业和一般杂志以及独有的档案资料。许多东方学研究中心都同政府机构和实业界有着良好的经常联系,国际联系也很广泛。最大的东方学中心是伦敦大学东方学和非洲研究院。伊丽莎白二世是它的保护人。领导委员会由35人组成,格林希尔勋爵任  相似文献   

3.
简讯     
据苏联《亚非民族》杂志1985年第5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于1985年初举行了第16届"中国国家与社会"科学讨论会,30多个科研所和高等院校等学术团体的代表出席了讨论会.讨论会共收到139篇论文摘要和简报.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中国部负责人勒·波·捷柳辛说,苏联学者在研究中国意识形态的传统形式,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基础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理性和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基础.公共理性的建立与诉求的不成功,加之西方文化传统所导致的物质与文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价值分离,导致了西方协商民主的实际运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果.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建构的逻辑基础决定了其理论的特点和表现形态.中国协商民主的建设和发展应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其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5.
舍勒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的根源乃是作为心理机制的"怨恨",并以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探讨了怨恨产生的根源.在他看来,怨恨产生于自己与他人的价值攀比中所生成的报复欲长久不能满足,怨恨的产生颠覆了传统的价值取向,使社会价值处于一种失范状态.舍勒在"怨恨"理论的基础上,他对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怨恨"理论的确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新的视野,但它的理论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创造人类物质文明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世界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资源环境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可持续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理论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西方经济学存在着如下缺陷:它忽视了增长的边界、对知识非线性和作为独立变量认识不足、对"空间"纬度的忽视、对人的忽视等等.因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必须要建立新型的哲学与科学基础,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经济形态,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东方学研究所起源于19世纪初,其前身是俄罗斯科学院亚洲博物馆和东方语言教研室。东方学研究所本身于1930年建立于列宁格勒(圣彼得堡),1950年迁往莫斯科,但在列宁格勒仍保留一个分部。这样的结构一直保持至今。东方学所研究从北非阿拉伯国家到太平洋地区各国的历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学和语言问题。研究所内从事具体研究的主要机构是研究室。研究室分综合性研究室和国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它孕育于西方现代文化的母胎中,对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人文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确立产生了巨大的销蚀作用:导致"学科规则的消失"和"生成新的学术领域".面对后现代思潮的挑战,当代文学理论范式的转换应当把握反本质主义的理论原点,这是应对挑战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蔡熙 《社科纵横》2014,(6):137-140
当代西方著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爱德华·萨义德的两部重要著作《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在后殖民语境下考察了东西方关系,他将狄更斯看作维多利亚时期的中产阶级作家,认为狄更斯参与了殖民书写,是帝国主义文化的代言人。萨义德的后殖民批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为文学和文化研究开辟了崭新的视角,但是他主张的精英主义文化依然没有挣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辛向阳研究员撰写的"西方民主思想史"丛书,对17世纪以来四个世纪的西方民主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评析,用浓墨重彩勾画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主百花图,是一部评析西方民主理论的重磅力作。作者探讨了西方民主理论的谱系,概括了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规律;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了西方民主制度和民主理论的演变;深刻揭示了西方民主理论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距,以及新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所鼓吹的西方议会民主制衰落的必然性和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作者明确提出了对待西方民主理论应该坚持的科学态度,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传统及其在远东国家社会文化过程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早就吸引了东方学家的注意。可是,在科学技术革命时期,必须把与远东国家现代文化发展特点有关的问题包括在东方学的传统学范围内。考虑到这个特点,不仅会使传统理论产生新的问  相似文献   

12.
张夺 《创新》2019,13(3):83-92
建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西方生态中心主义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潮虽是重要的理论资源,但通过"以古论今""以西论中"来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不仅在历时态上混淆了社会形态,在共时态上磨平了制度差别,因而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且否定了传统和西方各种思想资源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差别,实质是一种"复古主义""浪漫主义"的错误阐释。因此,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必须始终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必须坚决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言说。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运用进化论和西方近代社会政治思想,重新改造公羊三世说,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三世说"进化史观.他的进化史观不仅突破了传统变易史观的樊篱,开创了中国历史观近代化转型的先河,同时也为变法维新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牛宏宝 《求是学刊》2001,28(3):72-79
本文把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作为一典型的阐释学境域.在此境域中,中国学者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与阐释显示出了一种普遍的结构性倾向,即用老庄一脉思想所模塑的传统"艺术心性论"来会解西方近代以来的美学,此"艺术心性论"隐蔽地发挥着融合中西--形成新的美学知识范式的结构性作用.由此剖析了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三大家美学思想中未明言的艺术层面和由此产生的对西方美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学术界在消费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实证分析和现象的解释,比较缺乏对于相关理论的建构,在理解中国的消费问题上也还是比较依赖传统的西方理论。本文倡导以一种"批判"和"发展"的眼光来应用西方理论,试图为将来构建中国实证数据基础上的理论作出贡献。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结构如下:以强调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互动的全球化理论作为背景理论,以消费倾向的理论作为研究的主旨,主要从日常生活理论、品味的三个维度理论和物质文化理论来解释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6.
福柯提出了一种微型权力的观念,自称为"权力的微现物理学",用以对抗、颠覆和消解传统的权力理论,并以这种权力理论为核心,来考察西方社会发展、知识形式的建立,尤其是启蒙与现代性话语.其理论方法颇多值得借鉴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论吉登斯的信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登斯综合运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现代性条件下信任的起源、本质、类型、机制及功能,建构了较为系统的信任理论,认为信任最初源于人类个体的"本体性安全"需求,是对他人或系统之可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它在新式的社会团结的建立、社会秩序的扩展方面起着本源性、基础性的作用.吉登斯的信任理论为当今西方信任社会理论和信任社会学的研究、建构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社会深刻的社会转型、建构当代中国的信任社会理论、信任社会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中西方不同国家的腐败现象,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论题.本文墓于对中西方不同政治文化传统的比较分析,分别论证了传统中国"官本位"和西方"财富本位"及其相对应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心理,指出治理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必须在强化制度反腐的同时,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重塑反腐的道德文化之基.  相似文献   

19.
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研究的知识特征,其实是在与传统文学理论研究有别的另一种知识语境中、用另一种知识话语来理解和解释文学的。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却忽略了文化批评与传统文学理论在知识构成上的这种差异,忽略了文化批评的"问题意识"与理论研究的知识状况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因此,对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阐释,往往因为偏重"方法"或"模式"而忽略了理论生成的知识语境,忽略了理论研究的演变与知识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批评对文学研究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知识状况的质疑,文学理论知识结构的更新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不必也不会都在文化的领域中研究文学,但却不能不思考文化批评的知识结构对拓展文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5):1-11
从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俄罗斯在开启国家近代化进程的同时,法学教育和法制建设也在欧洲各国的影响下得以同步发展,初期不免亦步亦趋,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法学家已逐渐摆脱欧洲法学的影响,法学理论渐趋繁荣,开始显示出某种独创性,并最终迎来俄罗斯法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可以说,1917年前的帝俄时代法学、苏维埃法学以及现代俄罗斯法学,其发展传承脉络清晰可辨。因此,俄罗斯的法律传统虽然不能如西欧各法制发达国家那般深厚,却也不像西方比较法学者所认为的那样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