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崇尚武艺是回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历史上,他们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武术流派。明代的“沙家竿子马家枪”,清代的教门弹腿与查拳及近代融通兼备的马氏通备武艺等,均已成为中华武术文化宝库中一份重要的遗产。而明清以来,回族中又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武林豪侠之士,他们不仅为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各民族武术人才,乃有延揽之功。  相似文献   

2.
简论武术文化与回回民族精神马岭,马宏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特殊而又重要的成员。千百年来,回族与中国其它民族的交往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回族也形成了其勤劳、纯朴、笃诚、团结、顽强、勇敢的...  相似文献   

3.
回族人口现有七百二十多万,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而居第二位,但其人口散布最广。周总理说:“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几乎没有一个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正说明了这种状况。但在这种大的分散中又有大小不同的聚居,这种特点在回族自治地方的建立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省一级的。此外,新疆有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甘肃有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有化隆、门源两个回族自治县,河北有大厂、孟村两个回族自治县,云南有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贵州则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然,在全国各地尚有大大小小的聚居村寨、街道。回族的这种“大分散小聚居” 的特点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是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我们只要探索回族史,对此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回族史,特别是关于回族族源的研究,迄今为止,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意见: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善于经商、鼓励经商、崇尚商人的民族,回族先民以商业活动为主业.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比较集中的地区,西北回族重商文化的形成除了宗教方面的影响外,还由于它所处的环境而有其特殊的原因,因此,对于西北地区回族重商文化的形成可以从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回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其饮食文化不断改造、吸收和发展,同时也在不断传播。回族饮食文化对周边民族和中华饮食文化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应当正视回族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贡献,既肯定其在创造和丰富中华饮食文化中的成绩,也要正确认识其在传播和发扬中华饮食文化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回坊”指回族居住地区 ,是回族社会一种独特的社区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 ,对促进回回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维系回族社会、传承回族文化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调整回族成员内部的社会关系并为其成员共同奉行的行为规范。本文通过对回族习俗的描述,探讨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在回族地区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与现行法律的共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外来民族与我国本土民族的长期融合逐渐形成的。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深入到了回族的各个领域,对回族的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回族的民族意识、性格、人生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同血液一样融入回族体内,成为回族重要的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之所以渗透在回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究其根本,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伊斯兰教起了十分重要的纽带和决定性作用,对回民心理素质及人际交往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回族族源的多元性及其一元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民族,都是以共同族源作为其形成和存在的前提.其共同族源的确立,不是天生的,而是具体历史发展过程作用下的产物.共同族源的确立,是这个民族形成的根本前提.关于回族族源的认识,人们往往停留在个别历史现象上,而很少从回族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考察.本文在回族族源多元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回族族源间一元认同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而确立对回族族源的一元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内涵博大。其中的武术套路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和艺术美感,劲力协调,姿势优美,关节灵活,反应敏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观赏性是武术套路中劲力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中力度表现方式及对运动训练影响的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武术套路运动中力度表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我省的武术运动从20世纪初的强省,到八、九十年代的大省,到近10年来的弱省的发展过程说明,领导重视,领队的管理能力和教练执教能力,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我省武术运动发展要解放思想,开发赛事,扩大影响,加强专业队建设。  相似文献   

13.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溪社火是一种集武打动作、戏曲、鼓乐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承载移民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的活态文化形式。通过田野调查,对本溪社火的历史渊源、展演形态作出详尽的介绍。分析了本溪社火的独特之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个案,同时也探寻了本溪社火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湖北利川鱼木寨及其周边地区有大量的墓葬石刻遗存,在这些墓碑石刻建筑艺术中,一方面,反映出土家族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它的形成既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艺术沉淀融合的结果,又反映出土家族一种独特的原始崇拜体象;在今天,发掘和研究土家族的碑刻艺术,对于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对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冀皮影戏,在戏曲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冀皮影戏以民间艺术为文化土壤,充分吸收民间音乐、美术、戏曲、方言、雕塑等民俗文化的精华,形成冀东、冀中和冀南不同的影戏审美特色。冀东浓郁的方言结合独特的“掐嗓唱法”自成一派,冀中的剪纸、武术、杂技等民间技艺融入表演,丰富了影戏的艺术表现,冀南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景观,为影戏提供了多样的素材。此外,各地区的民众信仰是滋养冀影戏的文化土壤,形成酬神赐福、警世劝善等影戏主题,使影戏艺术成为寓教于乐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武侠小说为何走俏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武侠小说走俏市场是一个毋容置辩的事实。其原因不应仅仅从时代的经济、思想、政治和文化等各种外部因素中去寻找,而应着重从武侠小说自身所蕴含的武侠精神、人生思想和艺术审美价值来探讨。作者着重就武侠小说中的武侠精神和人生思想作了初步的阐述,见解新颖,富有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年来,中国传统武术的研究表现为两个视角:一个是传统式的本体研究,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式视角。许多学者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更加注重从后一个视角关注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武术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尚武之风源远流长,武风兴盛延续至今.近百年淮河流域武学兴盛、武林英才不断涌现,武术组织不断健全,武术活动增加,武术竞赛形式多样.淮河流域的尚武风气并未消减.然而近百年的发展表明,传统武术日益冷落,武术文化传承被冷落,武学发展起伏变化.从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角度看,淮河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不能丢掉其尚武文化这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这一悠久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自产生与发展至今,始终师承着“习武先修德”这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然而,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有其不同的道德规范及要求。道德规范作为人类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对一定社会的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在现今的社会主义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对回族语言代码进行分析,在汉文化的宏观语境下,回族因为历史和文化原因而使用汉语。但在其语言中保留了部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成分,同时部分词汇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语言代码在文化内部认同与整合下,在异质的汉文化语境下不同族群之间互动、边界刻画作用下反映出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