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长期以来,两位思想家亲密合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了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他们在理论方面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拉法格说的:“当我们回忆恩格斯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时想起马克思,同样,当我们回忆马克思的时候,也就不免想起恩克斯。他们两人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简直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然而,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中间出现一种倾向,就是贬低和否定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功绩,说恩格斯从来没有原原本本地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只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才有时间把自己一直未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四人帮”的狗头军师张春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自居,高唱破除资产阶级法权。他真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吗?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的有关论述和他们的言行一对照,不对了。原来他是用资产阶级平等观去看待资产阶级法权的。他公开践踏和背叛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彻底暴露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一分为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吗?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过“三分法”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本文以《共产党宣言》为例,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运用了“两分法”,还运用了“三分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中,详细地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阐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时,举例说到,“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在论述资产阶级时代的特点时,深刻地指出,“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上述分析确实是“两分法”。长期以来,人们把“两分法”绝对化,误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引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产阶级的仇视和憎恨。他们采取种种办法来“围剿”它,或是使它成为“无害”的东西。他们采取的办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直接露骨地恶毒攻击和谩骂,一是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自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第一天起,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围剿”始终没有停止过。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十年代起,资产阶级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中出现的一些曲折和缺点,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在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马克思学”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牢固的传统,总是把马克思与恩格斯进行对比,而恩格斯总是扮演二等角色,仿佛他只是马克思的一个学生,是马克思学说的普及者,他对马克思学说的阐述往往是直率的,粗糙的,有时甚至与原意不相符合。他们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老调:恩格斯的“创造才智”较少,是一个靠“反光”照亮了的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理论界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识:“一致论”“对立论”和解释学视野中的“差异论”。作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将他们的哲学思想关系简单化的归结为一致或者对立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学说 ,虽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 ,但它并不是马克思一个人创立的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阅历和气质、志趣和特长、思维方式和研究的侧重面等 ,虽然存在差异 ,但是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本质性的 ,他们对所有学科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哲学观点是一致的。西方某些研究者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论”、“恩格斯背叛马克思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蓄意歪曲 ,是为了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制造的谎言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共同创立的科学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长期以来,对于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的作用,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和他的哲学思想,探索他在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借以说明恩格斯思想发展的一个侧面,以期促进深入开展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研究。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和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极力贬低和抹煞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他们有的人直接否定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存在,并大量引证恩格斯的话为依据,认为恩格斯是用实证知识代替或取消哲学,因而他不是哲学家,只是一位研究自然界普遍规律的实证主义者,是后来共产主义运动中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有的人虽然承认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存在,但却否定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充其量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发者、解释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一次空前的、伟大的革命。队那以后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地指导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把社会历史推向前进。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就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各种流派的不同歪曲和攻击。他们说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有“片面性”、“狭隘性”,是“宗派主义”、“独断主义”。从近几年国内外发表的一些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来看,不但很少把马  相似文献   

10.
<正> 恩格斯晚年写下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范例。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历史唯物主义受到了资产阶级学者和党内“青年派”的攻击。德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保·巴尔特,打着反对马克思主义“片面性”的旗号,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无耻的歪曲和纂改。党内以保尔·恩斯特为首的“青年派”,也对马克思主义大肆进行歪曲。恩格斯在和他们的斗争中写下了著名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以下简称《书信》),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今天,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公开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说什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当前的问题不能依靠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在当前进行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重温恩格斯的这些《书信》,对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批评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所散布的错误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一提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人们会很自然地首先想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初期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列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总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已经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借用这个提法是为了说明共产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令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惶惶不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决非偶然,它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巴尔扎克──马列文论学习札记育民巴尔扎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喜爱和赞赏的同时代极少数的资产阶级作家之一。他们在自己的著作或与友人的通信中,曾多次谈到巴尔扎克或巴尔扎克的作品。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文中曾写道:“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过“本质”一词,其含义有两类:一是把本质当作事物本身、本性、一般、实体、实质、类、共性及特质的同义词来使用;二是把本质当作形式和现象的对立面来使用,认为本质与形式或现象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早期宗教思想研究中曾14次使用“宗教的本质”这一短语,他们在晚期的几本著作中正面表述了他们的宗教本质说。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中国宗教学者高度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本质说,力图诠释、阐发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整合马克思和恩格思的宗教本质说使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本质”这个概念,他们有关宗教本质的论说也遵循着本质主义的思维路径,因此他们对宗教本质的揭示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今天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时候仍恪守本质主义的路径,其结论也不能达到辩证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关于我国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思想在中国条件下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还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号召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早年曾说过:他们“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着一套现成的新原理向世界喝道: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只是“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正是遵循这样的方法,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他们从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出发,解剖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考察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基础上,资本  相似文献   

17.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个亟待澄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认识问题。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明确地指出,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①揭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1879年马克思、恩格斯曾郑重宣布:“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很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②。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动力问题的权威论断。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  相似文献   

18.
物质利益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始终,无时无刻不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说:“土地占有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正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一样,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恩格斯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在这一著作中,年青的恩格斯用社会主义的观点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曾摘记了其中的要点,热情地称它为“天才的大纲”。《大纲》的诞生,对马克思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而导致巨著《资本论》的问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颗唐明星。在1842—1844年期间,恩格斯生活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他亲自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详细调查了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直接参加了工人运动。在实践的同时,恩格斯还深入研究了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大纲》是恩格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在这一著作中,恩格斯根据自己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主要  相似文献   

20.
国际学界制造了“马-恩对立”论,进而推断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在本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恩格斯需要保卫并非危言耸听。文章通过以主题的逻辑演进为框架,按照哲学改造、社会批判和经济分析三大主题的逻辑演进,揭示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合作与理论互补。较之惯常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决裂型”发展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主要在于三大主题互为环节、相互渗透、相伴而行。任何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必须同时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的思想,否则用孤立命题表达马克思主义原理都有断章取义之嫌。因此,要实现从“两极对立”方法论向“主题互补”方法论的转变,保卫恩格斯实质上就是保卫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