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法家的杰出代表。他在秦孝公时代实行的变法运动,是一次在当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社会革命。这次变法的成功,成为秦国由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转折点。“秦行商君法而富强”,经过商鞅变法,原来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的落后秦国,迅速繁荣强盛起来,一跃而成战国七强的元雄。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巨大变革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们的主张与社会实践,对当时的巨大变革起了促进的作用。商鞅就是这个时代中杰出人物中的一个,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大家知道,商鞅于公元前三五九年击退秦国内部保守势力这股反动逆流之后,即在秦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他先后推行大规模的变法有两次,时间延续近二十年。到公元前三五二年,由于商鞅变法的成效卓著,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大良造。  相似文献   

3.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家。秦孝公六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初步实行了变法。秦孝公七年,商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重农抑商,奖励垦荒发展地主经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耕战,废除奴隶制的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推广“连坐法”,统一度量衡。商鞅之法“行  相似文献   

4.
商鞅(?——公元前三三八年)战国中期卫国人,姓公孙氏,故称公孙鞅,又称卫鞅,后入秦变法有功,秦孝公封之于商十五邑,号曰商君,所以又称商鞅。公元前三六一年秦孝公即位,下令求贤,商鞅西入秦,向秦孝公力陈“疆国之术”,劝秦孝公推行法治路线,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爵名,二十等爵中的第十等),主持秦国的变法。由于变法获得成功,被任命为“大良造”(相当于相国兼将军)。  相似文献   

5.
商鞅变法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之一,它通过种种措施使秦国走向了富强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商鞅变法的一些理念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异化,最终超过了限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国的灭亡。而商鞅思想中对于在战争中不断“杀力”的需求又从根本上不适应统一后秦朝对外战争急剧减少的现状,因此,从商鞅治道就不难理解秦国二世既亡这一问题了。  相似文献   

6.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生活于我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大变革的战国时期。他顺应历史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辅佐秦孝公厉行变法,摧毁旧的奴隶制,建立新的封建制,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他的辉煌业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商鞅的变法主张是以他的历史观为理论依据的。在先秦诸子中,商鞅的历史观包含有比较多的合理因素,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在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谈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我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时代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法家的杰出代表商鞅(?——公元前三三八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本身,就是一座法家的胜利纪念碑。正因为如此,在儒法斗争的历史上,商鞅变法成了儒家攻击的一个重要目标。历代的孔孟之徒花了大量笔墨来诬蔑它、中伤它。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对它进行恶毒的咒骂。今天,是彻底清除尊儒反法的历史垃圾、恢复商鞅变法应有的历史地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代偏居西陲的的秦国,之所以能在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之后由弱至强,其根本奥秘大抵在于商鞅变法以强暴手段在秦国建立小农个体家庭,并由此而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秦国小农家庭在战国秦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假使将秦国家庭形态这个社会生活中活的细胞加以一番透视,或许能由此对秦代历史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韩非在论及商鞅变法时说:“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韩非子·定法》)此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众所周知,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即被秦惠文王驷所杀,但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所制定的法令政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经惠文王、武王、昭王等,封建制在秦国继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故能“四世有胜”(《荀子·强  相似文献   

10.
艳红 《山西老年》2013,(9):17-17
商鞅:五马分尸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李斯:腰斩李斯不仅是辅助秦王横扫天下的政治家,也是小篆的发明人,现在泰山石刻据说好多都是他的手笔。同时他的文章水平也是屈指可数的,尤其是他的《谏逐客书》,鲁迅就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就这样一个大人物竟被  相似文献   

11.
[商鞅简介]商鞅(公元前三九○——公元前三三八年),本名公孙鞅,卫国人,因此也称卫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于商,号为商君,所以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商鞅是战国中期法家的杰出代表,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奠基者。商鞅所处的时代,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逐渐转变的大动荡时期,它给商鞅以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秦孝公、惠文王时期铭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孝公时期,随着商鞅变法,秦国的器物铭文也有明显变革,反映出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到惠文王时,铭文格式趋于固定,成为后来长期遵循的模式.本文对孝公、惠文王时期铭文,在以前研究基础上作了新的探讨,并指出其在历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战国时的秦国正处在奴隶制逐渐消亡、封建制逐渐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统治,商鞅辅政,厉行变法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成功,建立了一个集中统一的封建王朝时止,一百四十多年间逐步形成的秦代法律制度,正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种种事实和要求。政治上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改王称帝,建立了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359年至公元前338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政治革命——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正是战国中期,如果从春秋后期,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个角度来看,已经是这个历史转折的晚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而又激烈的过程之后,封建制已经在各诸侯国取得了胜利,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强大,而且也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韩、赵、魏三家分晋,实际上是这些诸侯国内封建势力对奴隶主阶级的一次巨大  相似文献   

15.
杨作龙同志《秦商鞅变法后田制问题商榷》(简称《商榷》)一文,对拙作《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简称《制度》)一文提出商榷意见。读后颇有收益。然而唯觉其全部论据、论证与结论皆误,故于1989年4月即作《对<秦商鞅变法后田制问题商榷>的商榷》四万余言以答驳之。拙文寄《中国史研究》,幸得编辑部应允为刊布之。然因版面所限,不能尽意刊出,无奈析为二篇,一篇载于《中国史研究》,一  相似文献   

16.
商鞅本人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在秦国的变法却是成功的。 当时和后世对商鞅及其变法有过许多公允的评价。战国时秦国蔡泽论述商鞅的政绩说:“夫商鞅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应侯范睢对商鞅也有适当的估量,他  相似文献   

17.
楚国吴起与秦国商鞅,都是卫国人,他们在青年时代分别从事兵学、“刑名之学”的研究与实践,都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当时周王室进一步衰微,随着诸侯王争霸的历史潮流,吴起服务于楚,官至令尹;商鞅出力于秦,升为大良造。虽然吴起在楚推行变法在先,商鞅在秦主持变法在后,但都是处在战国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他们所采取的变革措施和政策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当他们的革新支持者楚悼王、秦孝公薨后,旧贵族势力反扑,吴起被旧贵族乱箭射死,商鞅车裂身亡。他们的遭遇看来是相同的,但他们所从事的变法事业并不完全一样。楚国的变革,随吴起之死而夭折,人亡政废,从此衰败下去,  相似文献   

18.
前言《商君书》是战国后期商鞅学派辑录而成,成书约在秦昭王时代。它基本上忠实地记述了商鞅辅佐秦孝公进行封建主义变法改革的情况和思想理论。《画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画策”的意思同“战略部署”相类。全篇的中心思想是:以秦国为根据地,厉行法治,富国强兵,通过统一战争,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全中国统一国家。商鞅认为:“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这一战略方针是有远见的,也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孝公以后的秦国五代君主,基本上奉行这一方针。秦王嬴政亲政以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他的“长策”,也还  相似文献   

19.
对商鞅变法时规定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意义,史学界若干论著的解释既不符合商鞅变法时秦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户籍管理水平,也不符合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赋役制度以及秦人的家庭结构、规模和对父权的维护等史实。商鞅这一法令旨在在国家授田制的基础上或者是增加户赋和田赋的收入,或者是增加服役人手,在一定程度上,有促使秦民分家而刺激土地开垦的作用,但并不强迫分家。  相似文献   

20.
云梦秦简中“隶臣妾”的身分和战国时秦国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大批竹简,内容是反映商鞅变法后到秦统一前的秦国社会状况,它为研究这一时期秦国的社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注意,由此促进了秦国社会诸问题的深入探讨,而秦国社会性质讨论,又再次在学者中掀起。在用秦简研究秦国社会性质的论著中,“隶臣妾”的身分问题最为学者所关注。从这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