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来中国美学的思想既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美学和西方文化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学科发展为视角,梳理反思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学启蒙及其学科创建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美学奠基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讨论为特征的美学争鸣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反思与发展并存期。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必须改变跟在西方现代美学后面跑的被动局面,才能建构起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独特解释力的中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双重周期”与“第三次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三次长波经济周期。第一次是1929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至2007年;第三次始于2007年,凸显于2008年。第三次长波经济周期亦称第三次危机,与此前两次长波经济周期相比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经济增长趋向缓减、波动幅度小但影响面广;二是经济周期波动与政治周期波动呈胶着状态,即呈双重周期。其面临的问题,既有世界格局的变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根本利益上的矛盾激化,也有20世纪70年代以来累积的石油、粮食、金融等多重经济难题。从其危机化解看,可供选择的途径有三:一是要从整个世界发展趋势与总体长远发展战略着眼,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二是要按照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三是要运用新政治宏观经济学提供的理论,从政治学的角度解决经济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解决政治问题。尤其是,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经济问题,必须运用政治学分析中的理性选择工具,从全球政治与经济周期的视角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学的“史”的研究,不是与其“即时批评”的发生结伴而行的产物,而是中国当代文学在被“学科化”的进程中逐步完成了其“历史形态”的塑形.。半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史”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可视为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今属于第四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时段划分、经典指认、现象选择、历史叙述等方面,不仅与时代的修辞语境关系密切,而且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复杂变化的典型“镜像”。  相似文献   

4.
论人力资本与经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品文明取替自然经济文明显示着人类近代文明的历史轨迹.这个取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英国产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70年代开始,现代文明的发展就进入第三阶段——认人力资本为依托型的经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谈高科技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洪斌 《理论界》2002,(6):109-110
20世纪中后期,现代科技获得重大的发展,汁算机信息处理技带来了编辑手段和编辑技术的重大变革,即编辑技术的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末,美日等国先后研制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将字模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再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束扫描形成版面,从而使编辑技术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跨出了根本性的一步。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究中文信息计算机处理技术,到20世纪80年代,这项技术取得了重大进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处于转型时期。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20世纪90年代以前及90年代前期侧重于从意识形态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进行解读,强调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阶级性和唯物史观上的独特贡献。而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置于一般原理层面进行探讨的较少。20世纪90年代后期及之后,特别是近些年国内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研究有了较大突破,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向:走向学术角度的原理分析;经验基础上的理论阐述;民主问题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继续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但更具体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戏剧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为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繁荣发展时期.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华裔戏剧无论从创作主题、戏剧形式,还是影响范围,都有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研究美国华裔剧作对于研究海外华人戏剧传统的建构,探讨中国文化与文学对海外华人戏剧的影响,以及了解华裔戏剧在海外的接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大 可分为四个时期:19世纪40-80年代,是近代民主思想萌生时期;80-90年代中后期,是近代民主思想初步发展时期;90年代末至20世纪这代民主思想发展,成熟和广泛传播时期,在辛刻革命以后,是近代民主深发展时期这四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9.
颜丽  周洁 《齐鲁学刊》2008,(3):132-135
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是模仿描写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廓清概念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多元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19世纪40—80年代,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萌生时期;80-90年代中后期,是近代民主思想初步发展时期;90年代末至 20世纪初,是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成熟和广泛传播时期;辛亥革命以后,是近代民主思想深入发展时期。这四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和日本经济改革的持续进行,如何重新审视和评价战后日本经济改革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战后改革及其经济改革之主体是否为美国占领当局,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如何形成,其是否等同于"1940年体制"等问题成为研究焦点.日本战后型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萌芽、生长、基本定型和走向衰败的若干阶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战时期只是战后型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战时经济体制的某些要素对战后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两者具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与1945~1949年的中国所爆发的恶性通货膨胀,是人类有史以来两例最经典的恶性通货膨胀。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尚未有学者对此展开比较研究。比较两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可知:虽然两国恶性通货膨胀具有诸多共同特性,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国货币发行量与物价涨幅有别和通货膨胀恶性程度不同两方面。通过对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幅度、汇价贬值程度等几方面数据分析可知,中国恶性通货膨胀较德国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 ,美国缘何参战 ,众说纷纭。“齐默尔默电报泄密事件”可谓与“无限制潜艇战”同样被认为是美国对德宣战的重要导因 ,文章根据一些史实资料从多角度再做分析 ,进一步加深对美国参战因素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4.
和迁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风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核心观点是“风土文化论”。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分析了“风土文化论”的形成原因,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和迁哲郎的个人生平与学术兴趣在“风土文化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和乡村的生长环境对他的性格影响;他对日本历史文化的深层思考,其中“日本人意识”是他展开对日本民族及其文化探讨和追寻的起点;时局变化和“国策”需要对“风土文化论”写作的影响,“战时”的写作背景是他无法摆脱的时代局限;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的传承。其中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他的触动最大。  相似文献   

15.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变迁归根到底是由各国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战争是经济与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正是因为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而成为国际政治格局重新组合与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至今已经整整70年。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凯恩斯经济学对二战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凯恩斯经济学让位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背景下,从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应该汲取它的有益成分,而不应简单地抛弃。借鉴而不是否定凯恩斯经济学也是我国宏观经济理论今后该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收藏于巴黎耶稣会档案馆有关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的资料,阐述了震旦医学院成立的历史背景,论证了法国政府在一战后试图通过支持和扶植海外的耶稣会学校,以达到与德国的海外事业竞争,进而扩大法国在远东的文化和教育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程文进 《齐鲁学刊》2006,1(3):51-56
慕尼黑会议后,美国对德政策中开始出现遏制德国的倾向。与此同时,它也没有放弃绥靖德国的立场。绥靖与遏制并存的美国对德政策在罗斯福1939年4月和8月向希特勒发出的两次“和平呼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美国推行的这一政策没有能够制止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9.
缓和是冷战时期的特定阶段,美苏对缓和的认知影响了双方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及解决中东危机的进程。1973年中东战争的爆发,既与美苏对缓和的认知与推动有关,也离不开埃及对缓和的追求。美苏缓和虽缓解了彼此间的紧张关系,但由于美苏对缓和的追求漠视了埃及的缓和努力与阿拉伯国家对被占领土的诉求,这成为促发战争爆发的外源性因素。美苏缓和对阿以僵局的维持,埃及缓和外交的失败与以色列的强硬立场,使萨达特放弃了外交努力而发动了斋月战争。  相似文献   

20.
李昌新  颜光华 《兰州学刊》2006,75(4):115-117
冷战后,从维护霸权的目的出发,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表现为:以“先发制人”为手段,以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当务之急、强化相对优势并在中长期内遏制挑战者。发动伊拉克战争、对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以及推动所谓“中东改造”是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的现实选择,将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但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