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尔梅克蒙古人是 17世纪初留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一带的卫拉特人的后裔 ,他们经历过复杂而丰富的生活 ,饱经沧桑。长期以来 ,他们生活在俄罗斯人和哈萨克人中间 ,只有10 %的人懂得蒙古语。除了一些基本的词汇和畜牧业方面的专业术语与蒙古语一致外 ,其它词汇几乎全部是借用俄语的 ,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名词术语。直至 192 0年成立卡尔梅克自治省 ,其政治地位才得到了保障。1935年 ,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 ,1992年成为俄罗斯联邦的卡尔梅克共和国。同年 ,俄罗斯联邦杜马通过了相关决议草案 ,其政治地位逐渐升级 ,这无疑加…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律科学协会于去年7月底在特里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举行1961年年会。年会主要的活动是(一)进行学术討論会(二)召开国际法律科学协会执委会年会。参加学术討論会的有27个国家的法学家三百多人,他们之中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学家如西德、美国、英国、法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如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波兰。  相似文献   

3.
前  言卡尔梅克族史称厄鲁特族 (卫拉特 ) ,史料载 ,12世纪末 13世纪初 ,卡尔梅克人的祖先就生活在“叶尼塞河的上游 ,吉尔吉斯人的北部。”就B .B .巴托尔德 (Бартольд)的观点 ,当时的厄鲁特语只是蒙古语的一个方言。①13世纪末厄鲁特人出现在东突厥斯坦 (我国的新疆———译者 )的准噶尔地区 ,后人就将此地作为他们的故乡。16-17世纪 ,部分离开准噶尔的厄鲁特人归服俄罗斯帝国 ,游牧于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并逐渐形成新的社会共同体 ,获得新的名称“卡尔梅克”。②目前 (2 0世纪 70年代———译者 ) ,卡尔梅克人…  相似文献   

4.
《绿色方案》是1937年6月24日纳粹德国针对捷克斯洛伐克制定的进攻行动代号,准备从政治、军事和宣传方面落实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方案,但实质上是一个以武力征服为主的军事方案。纳粹德国征服了奥地利后,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很快被提上了日程。但由于德国自身实力不足,加上德国高层的反对,《绿色方案》最终没能成功实施,可还是利用了英法的绥靖政策,采取分裂、瓦解的手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本文拟对《绿色方案》未实施的原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深夜,德国南部慕尼黑小城的褐色宫——纳粹新厦灯火惨淡,英国张伯伦、德国希特勒、法国达拉第和意大利墨索里尼正在聚会,商定将欧洲小国——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法西斯德国。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后来,这种“慕尼黑阴谋”又企图在亚洲重演,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年间,美国伙同英国,打着“调解”中日战争的旗号,召开一个由日、德、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参加的太平洋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6.
卡尔梅克人带着他们已定型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统来到了俄罗斯,在新的土壤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卫拉特—卡尔梅克文字“托忒”文一直被卡尔梅克人广泛使用到1925年,这种文字是卡尔梅克人的祖先在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之一。这样的文字是编年史、纯粹的卡尔梅克文学诞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流传至今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书面材料证明了卡尔梅克书面词汇的高度发达,如编年史、文献、公文、函  相似文献   

7.
1950年8月27日,斯大林通过苏联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转给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一份电报,对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没有及时返回安理会做了解释.文章不认同俄国学者根据这份电报得出的关于苏联是"有意为美国人创造武装干涉朝鲜的条件"、甚至相信"共产主义的中国有能力也愿意帮助北朝鲜军队应付美国的干涉"等结论,认为这份电报只不过是斯大林为苏联利己主义决策进行的所谓"合法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世界各国对于外国入境者都要求出示其由本籍国的卫生检疫机关(或国立医院)签发的健康证明书,不少国家还要检查艾滋病检验证书和预防接种证书(黄皮书),对没有相关的卫生检疫证书的外国入境者,将拒绝其入境。 一、对艾滋病实行限制的国家名单 欧洲: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芬兰、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塞浦路斯及独联体各国。 美洲:美国、加拿大、古巴、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伯利兹。 非洲:埃及、南非、利比亚。  相似文献   

9.
1983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思想的影响”园桌会议在格鲁吉亚的苏卡胡市召开。会议由国际政治科学协会“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研究会发起,以纪念马克思诞生165周年、逝世100周年。来自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印度、尼日利亚、波兰、罗马尼亚、苏联、越南和南斯拉夫的政治学家、法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参加了会议。国际政治科学协会会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贝米(Von Beyme)以及该协会执委会的部分成员,均作为主宾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65年前,即1942年5月27日,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两个德国保护国的纳粹总督莱因哈德·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光天化日之下在布拉格郊外被化装成平民的捷克斯洛伐克伞兵乔瑟夫·加布茨克(Josef Gabcik)和简·库比斯(Jan Kubis)杀死。  相似文献   

11.
《卡尔梅克文学史》是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和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历史语文经济研究所合编的两卷集文学通史,第一卷叙述了十月革命以前的文学史,于1981年在埃利斯塔用俄文出版;第二卷先于第一卷于1980年出版,论述了十月革命以后的现代卡尔梅克文学史。本文所要介绍的是《卡尔梅克文学史》第一卷,也即旧时代卡尔梅克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该书编委是:米哈依洛夫、赞宾诺娃、卡图硕夫、奥瓦  相似文献   

12.
一、条块管理是社会主义工业管理体系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考察一下我国、苏联,以及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国,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工业管理体系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现象,即所有这些国家都曾经历过以条条管理为主,或以块块管理为主的发展过程。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又都分别在探索条块结合的最佳形式。苏联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了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以地方  相似文献   

13.
苏联领导人原本准备在 7月底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武装干涉 ,但由于在切尔纳会议上 ,杜布切克向苏联领导人达成了口头妥协 ,苏联不得不推迟干涉。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不愿与苏联领导人会见 ,引起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忠诚的怀疑 ;苏联对杜布切克选择中央领导人的模糊态度表示不满 ,这增加了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动机的怀疑 ;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许诺恢复对改革进程的控制 ,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以上三点原因成为引发 8月 2 0日苏联武装干涉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这种世界革命的时期早已过去了。还在1914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尤其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时,就告终结了。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这种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是我  相似文献   

15.
你最喜欢哪国人?意大利人票数量多,16%的受访者选择了意大利人——尽管有近1/4的英国受访者选择了西班牙人,英国人只把意大利人排在了第三,紧跟在排名第二的爱尔兰人之后。英国卢顿一位年轻的受访者表示:“西班牙人非常可敬,我很尊重他们。”英国排在了第四,得到了7%的支持率,最后几名包括波兰、俄罗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它们只得到了1%的支持率。你最讨厌哪国人?还有一个以绝对优势胜出者:德国人得到了22%的票数。比利时的一位中年妇女抱怨说:“德国人太吵了,而且有大男子主义。”法国人与俄罗斯人并列第二名,各获得了12%的票数。一名捷克…  相似文献   

16.
“小协约国”的兴衰与欧洲均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30年代欧洲外交舞台上,由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小国组成的“小协约国”同盟体系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兴衰对一战后欧洲均势的维持及其被重新打破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精通中国文学;同时,他也极其重视从外国文学中吸取思想和艺术的养料。从本世纪初到逝世前的三十多年间,鲁迅翻译了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荷兰、西班牙、芬兰、俄国与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十四个国家近一百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印成三十三个单印本,超过二百五十万字。他的著作、日记、书信中,涉及外国文学论述的、则更为可观,共有二十五个国家和民族的二百五十三个作家之多。他还帮助别人校订过十多种外国文学作品的译稿以及相当数量的散篇译作。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捷克和斯洛伐克形成较为普遍的小农土地所有制。20世纪90年代转轨后,通过土地证券赔偿,捷克和斯洛伐克把农地退还给集体化时的土地所有人或者继承人,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的净资产则以股份的形式私有化。私有化后私人农场并未形成主导地位,新型农业合作社成了农业经营组织的主要形式。在私有化过程中农业产量剧烈下降和波动,农业劳动生产率虽有较大幅度提高,却是以一部分农业劳动者的失业为代价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农地私有化对中国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农地私有化不是政府或某些人的一厢情愿,农地私有化不是农业发展的灵丹妙药,必须高度重视和培育适宜改革的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9.
194 8年 ,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波兰社会民主党 (或社会党 )纷纷与共产党合并 ,出现了社会民主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共产党化。然而 ,历史常常会嘲弄人。 4 0多年后 ,这一“多米诺骨牌”现象再次发生 ,却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不约而同地“社会民主党化”。在这两次转化中 ,苏联都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因而 ,本文试图对上述转化以及苏联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一、革命的任务与性质一八四八年,在欧洲大陆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像一股巨大的狂澜,猛烈地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迅速扭转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形势。无论在法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或者在匈牙利、波兰、捷克和罗马尼亚,革命到处都把旧制度打得落花流水,把一顶顶王冠打落在地,革命以无限的权威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