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绍兴在长三角经济竞争中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在新一轮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竞争中,既有优势,又存在明显的不足,绍兴必须认真地审视自己,找到差距,力求在经济竞争的战略抉择上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人才问题是关系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倡导并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 ,确立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3.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是中国面对的最大对手。其在南海的战略利益全方位、多元化,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而作为战略利益的体现,越南近期通过强化对岛礁的实际控制与软性渗透、加紧对南海油气能源的掠夺步伐、斥巨资打造越南海军现代化、积极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行其南海政策,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中国在南海对越应采取斗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策略,防止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同时加大在南海的自主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南海必定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中国应该正确处理当事国、东盟和区域外大国三种力量关系,把握双边、区域和国际三个层次,构建一个容纳美国利益的开放性区域政治秩序,才能更好地维护在南海的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5.
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为重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历史机遇面前,重庆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对重庆直辖市的跨世纪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分析重庆市长期发展的机遇和优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和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跨世纪持续发展应选择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再恶化的南海局势,中国政府应该秉持“南海秩序,中国主导”以及南海主权属于中国的原则,在此前提下,中国政府可以与相关国家双边磋商有效的、有限度的、务实的、共同开发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1909年李准巡海至今百年有余,南海争议日胜一日,期间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岛礁的主权,先后四次对岛礁的名称进行审定公布。反思南海岛礁定名维权百年历史的得失,旨在给政府第五次审定南海岛礁标准名称提供借鉴,从中也可看出夺回定名权、译名权及相应话语权会极大地便利自己的主权之争。  相似文献   

8.
气候、经济、能源约束下的中国战略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暖会损害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国经济发展与可靠的能源供应、气候稳定似乎是矛盾。世界能源绝大多数来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它们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没有规模化的低碳能源取代它们,减排行动必然危及能源系统,不采取行动又会损害气候。低碳经济战略为在节约能源、确保能源安全和增加就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诸多益处,其既是抉择,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9.
10.
WTO对中国商业服务贸易的影响是否仅仅是“心理压力”?本文从微观经济学原理出发 ,分析了在短期成本代价与长期成本收益下 ,WTO对中国商业的不同影响 ,并探讨了发展我国商业服务贸易应采取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1.
南海争端解决机制法律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尚不存在专门适用于南海争端的国际法解决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的争端解决程序并非解决南海争端的最佳选择,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也未规定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的具体实施机制。面对南海争端的新近特点,当事方有必要在未来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中,从基本文件、组织机构、管辖范围、工作和决策程序、适用的法律、效力与执行等方面,作出法律框架上的安排,建立一种南海争端解决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该机制在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今年东盟外长会议和中国与东盟10国的"10+1"外长会谈的关键议题之一,《南海行为准则》的协商和制定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的推动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一步缓和南海冲突、稳定南海局势,实现南海可持续发展,有关国家应当秉持开放态度,逐步营造有利于解决南海问题的积极氛围,尽早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3.
南海问题涉及本地区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当事方之间缺乏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加上外部势力的介入,使得该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并不时发生纠纷甚至冲突。2002年中国与东盟就冻结南海争议地区现状取得共识,南海问题纳入机制化解决之路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但南海地区还远远没有平息。现从机制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的南海对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无论是“搁置争议”,还是“共同开发”,都未取得预期成效,南海主权争端反倒愈演愈烈。就南海问题而言,根据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存在着难以调和的逻辑冲突。从现实出发,“直面争议、积极开发”可能是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海主权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南海的地缘位置与地缘环境决定了南海的价值。然而,南海问题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南部的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使中国不能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域安全,不能有力地保证中国的战略航道安全,并且阻碍中国南部地缘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南部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日渐强烈和明晰,手段更加多样,成为制约中国南海维权的重要变量。不过,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也面临政策抉择困境,对华关系两面性导致“尺度”困境、意愿与能力失衡导致“实效”困境、与相关国家难以铁板一块导致“角色”困境。未来,美国会继续干预南海争端、深入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且日益重视“软介入”方式,但其政策抉择困境也为中美合作磋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关键日期指一个时段的最后结点。在此时段内,争端有关的所有实质性事实已经发生,同时这个时期之后双方的行为已经不能够再影响到这个争端。关键日期这一概念是国际司法机构从处理领土主权争端案件发展而来的,但在海域划界问题中并未得到充分的论证。由于海洋权利不同于领土主权的属性及中国主张在海洋权利方面的模糊性,决定了在南海海域划界争端中关键日期是难以确立的。我们应将岛礁主权争端与海域划界争端分开考量,明确九段线的法律立场,制定自己的海域划界方案,同时也应加强南海共同开发方案的研究,以合作促进划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南海问题与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是海洋大省,发展经济,就要发展海洋产业:1实施“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大省”的战略”;2“积极开发南海,坚决捍卫主权”;3“琼、台携手开发南海诸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