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是受西方的影响而产生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阿拉伯世界世俗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首先在阿拉伯基督教信徒中间产生,并为阿拉伯基督教信徒和穆斯林共同发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世俗化运动,使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土耳其以其世俗主义模式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很多阿拉伯国家随之走上世俗化道路。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伊斯兰主义兴起,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以其伊斯兰革命影响了阿拉伯世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发展。作为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回应,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进入了第二阶段,福阿德·宰凯里亚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公民伊斯兰是“9·11”后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首先基于伊斯兰传统的国家内部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印尼和土耳其是两个典型例子.作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政治却处于世俗民族主义原则的指导之下,包括苏加诺的“五项原则”、新秩序时期的统合主义以及后苏哈托时期的多元主义;土耳其则是伊斯兰民主的代表.在凯末尔世俗主义的原则下,政治伊斯兰在经济发展和国际因素的影响下日益兴起.与以暴力恐怖为主要特征的中东地区不同,印尼和土耳其展现出伊斯兰政治的另外一种模式.自由或温和伊斯兰同样体现为美国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一种重要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和世俗化过程中,宗教的形式及其演变自然也各不相同。宗教在历史、政治和文化层面上"无形中"对现代性起到了建构作用。本文以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以后的政治状况为例,通过分析土耳其世俗政权合法性中的伊斯兰因素,解释其文化与发展、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而证明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普遍的世俗化法则不能决定伊斯兰教的现代命运,恰恰相反,伊斯兰教的文化积淀决定了中东国家世俗化的形式与方向。土耳其政党的政治理念与执政实践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概念,特别是"正义与发展党"成功地在世俗主义与伊斯兰教之间保持了平衡。  相似文献   

4.
历史悠久的阿拉伯世界的发展进程极富变化性.近代以后,先后遭土耳其帝国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一战后,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国家体系才逐步形成,新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具有西方主义、国家主义、外贷主义等特点,对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研究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目前看,这些变化对战后阿拉伯世界未来的文化走向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探,借此求教于有关专家和同仁。 一、有关伊斯兰教的阐释,从单一性、局部性向多样性、全面性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对外部殖民侵略、内部因袭守旧的反应,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1905)等人领导并发起了伊斯兰现代主义运动,主张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合拍,调和伊斯兰教与科学的关系。这对阿拉伯世界的觉醒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世界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悠久的阿拉伯世界的发展进程极富变化性。近代以后,先后遭土耳其帝国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一战后,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国家体系才逐步形成,新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具有西方主义、国家主义、外贷主义等特点,对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在欧洲:欧洲传统上以基督教为主,全欧的基督徒占世界基督徒2/3强。伊斯兰教在欧洲的传播是极其缓慢而曲折的。历史上,伊斯兰帝国的哈里发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曾几次试图用武力征服欧洲,结果都未能如愿。除部分东欧国家外,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一直将伊斯兰教拒之门外。711~714年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曾把伊斯兰教传到西班牙,并在756年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建立了伊斯兰王朝(后倭马亚朝),从而踏上了欧洲的土地。然而,强大的基督教势力于11世纪初收复了这块地方。827~902年,阿拉伯人又把伊斯兰教传到西西里岛,到1091年,基督教势力从穆斯林手中收复了这个岛屿。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文化,在中世纪传到西欧,并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伊斯兰教并没有在这里传播开来。到了奥斯曼帝国时间(13世纪中叶~18世纪末),伊斯兰教势力才超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开始向欧洲进军。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欧洲的连续进攻,使伊斯兰教传入了东南欧一些国家。1362年以后征服了马其顿、索菲亚、萨罗尼加和希腊北部。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战胜了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联军。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1521~1529年先后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接着又攻陷了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世纪以来,阿拉伯国家在传统的伊斯兰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的碰撞下,开始了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演化的过程,特别是二战后,阿拉伯国家卷入第三次现代化浪潮之中,以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等理论为指导,开始探索各自国家的独立发展道路,逐步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变革。本文就阿拉伯国家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变革进程,作一论析。 一、现代化运动的早期尝试 17世纪,在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同时,代表伊斯兰文明的阿拉伯国家面对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挑战,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 中世纪时,伊斯兰文明在西亚北非地区兴起,取代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强大的凝聚力与坚强的军事组织结合,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军事神权大帝国。16世纪以后,东西方世界贸易的通道由大陆转向海洋,奥斯曼帝国在与西欧新兴海上势力的竞争中节节  相似文献   

9.
乌玛观念与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玛"是伊斯兰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对伊斯兰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古兰经》确立了"乌玛"作为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观念,而麦地那时期乌玛观念的实践则为穆斯林后代树立了典范.在古代伊斯兰社会,大征服和帝国的伊斯兰化虽使伊斯兰乌玛的规模得到扩大,但政权分立、教派分化和族裔对立却使统一的乌玛走向分裂.近代以来西方的入侵和控制以及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和世俗主义思潮的兴起,大大激发了伊斯兰世界重建乌玛的激情和斗志.为此,他们不断尝试泛伊斯兰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以及全球化时代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伊斯兰统一.  相似文献   

10.
黎巴嫩主要教派的历史与今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巴黎.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从阿拉伯穆斯林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可以说,现在上述两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但是在传统的黎巴嫩山区,主要还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但来得早,而且人数多,所以到奥斯曼帝国后期,黎巴嫩山区的地方行政权一度在两教派之间轮流执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