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和《石榴之家》表现出一种"变态美",这种美是通过对肉体痛苦的过度渲染、对死亡意象的反复书写和同性恋意识的自然流露而形成的残酷且怪异的美,而王尔德生活的时代,他自身的变态心理以及他的美学追求则是形成这种变态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但一部产生于边缘社会的文学作品如何能让处于中心地带的西方社会接受自己 ,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并产生如此大的反响 ,这就要求有一定的叙述策略。从《百年孤独》中人物的主体性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重点不在于已成定论的马尔克斯的叙述目的 ,而在于其人物主体方面的具体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3.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把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印第安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这部小说中不容忽视的现实感、历史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方法,不但使《百年孤独》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还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小说创作,对我国文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的《浮城》与《百年孤独》最为接近,在中国读者群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两部小说都按照“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的原则进行创作。两书都以运用象征意蕴、纷繁复杂的人物活动、荒诞的情节引人入胜。本文就两书的总体结构、人物结构、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孤独”这一拉美民族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民族观。从《百年孤独》中,可以看到它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百年孤独》在叙事方面,最为人们称道也最具开拓性的地方,就是"超时间"叙事视点的运用。具体做法有四:运用循环叙述或回环式叙述;在叙事过程中不时插入对未来事件或以往事件的叙述、交代;用一个叙事单位(一句话或一个自然段落)叙述、交代一个较长时间段发生的事件;运用叠加叙事。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之所以运用"超时间"叙事视点,既有内容表达方面的考虑,也有审美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小说《迷宫中的将军》发表于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斩获诺奖后的第七年,是作者以主人公玻利瓦尔对美洲现实与其个人现实的重新观照.小说中以玻利瓦尔生命的最后半年为叙事主线,通过描绘玻利瓦尔所患之身体疾病、心理疾病、非流行性疾病、流行性疾病,佐以主人公沿途所见的美洲流行病景象,展现出一场"病"之全景.当提及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疾病叙事",研究者常将目光投向《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作品,对于《迷宫中的将军》中的流行病与心理疾病探讨较少.以精神分析及医学人文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可挖掘出作品中存在的美洲之病、将军之病,甚至作者之病之间的深刻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宠儿》中塞丝主动示爱的文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开篇部分塞丝对保罗·D的主动示爱 ,既是塞丝生理、心理需要的自然流露 ,也是种族、历史因素的妙合无垠 ,更是哲学、美学层面的必然选择。整部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色、矛盾冲突、形象塑造、主题拓展都由此生发。作者这一匠心独运而又合情合理的开篇奠定了《宠儿》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作为文学的民族接受,典型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诸多客观规律。本文通过对文学交流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研究,认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是一种必然发生。  相似文献   

9.
《佩德罗·巴洛莫》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可以算作《百年孤独》的滥觞,在拉美文学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从《佩德罗·巴洛莫》奇特的“非时间”结构和诡谲的魔幻特征入手,进行一种意义上的解读,从而试图对魔幻现实主义作某种管窥与蠡测。  相似文献   

10.
《百年孤独》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变现实为魔幻而不失其真,魔幻是其形式,现实是其根本;《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在总体现实的同时,有大量的非现实的虚幻内容。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百年孤独》与《红楼梦》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比较两部作品的一个侧面———事件描写的虚与实,从中可以发现人类审美活动的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设计了多处“导语”,通过“导语”的引领,《百年孤独》那看似混乱的时序就显示出了清晰的脉络。同时,“导语”式的结构方式也让作品更强烈地表现出了诗性的情感张力和宿命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12.
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比较两部作品叙事虚实相映的特质,比较两部作品在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层面的相似性,从而探讨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孤独意味着隔绝与疏离,团结意味着沟通、理解、信任与同情;孤独的真正谜底是爱的缺失。小说中的马贡多曾是一个和谐孤独的地上乐园,外来文明的涌入,使蒙昧天真的马贡多人张皇失措,难以适应。在文明与愚昧、道德与罪恶的碰撞中,物质主义取代了对上帝的信仰,战争暴力扭曲了人格,亲情被同谋代替,爱情坠入乱伦与情欲的污淖。马贡多人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打破孤独,走向团结,复活爱心,建立沟通,正是《百年孤独》的题旨要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用社会学有关现代性的诸种理论来解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百年孤独》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讲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从小说中可以看到,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在马贡多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百年孤独>中,着力刻画了雷梅苔丝这个女性人物形象.在一个孤独的大家族里,雷梅苔丝既是美的化身、亦是纯洁的象征和善的体现.中国作家蒲松龄也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爱笑的狐女婴宁.她们都在世俗世界中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芒,体现出作家对肮脏现实的否定和人性美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百年孤独》在新时期中国引发了接受热潮,它的译介和迅速经典化在于其将"拿来"的欧美文学经验与本土的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契合了当时中国对文学现代性的整体想像与要求,由此引发了中国作家从形式、手法到内容、题材乃至观念、精神的全方位的借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误读,当然这种误读也可看做是中国读者抵制经典的巨大影响焦虑,发挥自己自主创造的有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百年孤独》的悲剧意蕴,认为马尔克斯在其代表作《百年孤独》中,独创性地把现实的魔幻与魔幻的现实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对拉美大陆魔幻之境独具匠心的描述,揭示了拉美人民百余年来所走过的孤独之旅,其深刻的悲剧意蕴及其悲剧震撼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百年孤独》有历史和宗教两个文本。其一是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表现拉丁美洲从原始村落到殖民时代的漫长历史,其二是变形运用圣经话语,通过对圣经文本的援引和变异,表达神性烛照下的另外意义。双重文本的运用是为表明马尔克斯对拉美历史的神性认识,思考拉美在西方神学语境中的处境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