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农村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鲜真实的题材,作文中胡编乱造的甚多,生活中许多真实的素材没有被发掘出来。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命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训练的终端环节,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小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孩子平时与小伙伴唧唧喳喳.在家人面前也能滔滔不绝,有时甚至令家长也无言应答.可习作时却常常下笔无神.语言贫乏,内容空洞。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同学们就感到头痛,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作文生活导向。正因为如此,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生活积淀太少,素材不丰富,从而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不敢作文,不善于作文等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陶行之先生曾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写作的源头是社会生活,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没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是写不出东西的。”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阅读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生活积累。因此,学生作文出现了内容脱离实际,胡编乱造或生搬硬套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实际”的内涵比较丰富,既指学生生活的依存的客观实际,也指学生认识客观现实的主观实际,还指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实际,“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还有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的事情的,由必须合于事情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于情性的自然。”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叶圣陶先生曾经打了个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只要用心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想象生活,便会发掘出这一永不枯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让学生的作文有内容、有个性、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必须根植生活。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使之变“无意”为“有意”,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已悄然而生。那就是“生活化”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生活化”作文之精髓。怎样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9.
曾经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学语文最怕什么?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同学的回答都是“作文”,原因主要是“没有内容写”、“不知道该怎样写”、“写不具体”、“想说却好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回答充分流露出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暴露了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头痛。作文敷衍了事,抄作文工具书的现象十分严重。作文课上,四、五十个学生,写着同一件事情,题目雷同,表达不力,缺乏深度。一写好人好事,就写搀扶盲人过街、拾金不昧。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得不到提高,教师批阅文章也觉得味同嚼蜡。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生活积淀太少。然而作文就是要用语言文字来浓缩精彩纷呈的生活,所以,说生活是作文之源。  相似文献   

11.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才是真正的作文。去年我对学校一个班近50人的同学作了调查,结果令我们语文教师深感不安,其中乐于写作文的仅有7人,其余的有的干脆写上“不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已成为小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他们提起笔来,总感到无话可说,心中一片茫然。即使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习作也是内容空洞,缺少灵性。久而久之,他们一碰到作文就“望而却步”,感觉“作文”两个字是那样“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追其原因,是学生缺少广泛地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再加上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导致了目前学生畏惧作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写作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也是学生表情达意的需要,更是学生性灵的抒发。可是在老师和学生中,谈作文色变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写,总觉得生活中可写的素材太少,题材捉襟见肘。学生作文题材老套单一、千篇一律,无话可写已成切肤之痛。作文的胡编乱造、假话空话现象更是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4.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作文与生活的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切实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人们认识生活,进而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什么农村孩子笔下的习作干枯如柴,没有一点生气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在于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花大力气去挖掘生活素材,进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学生内心始终感到我们农村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资源,只要我们用心走进农村,热爱农村,细心观察农村,全身心地体验农村生活,我们的作文一定会有血有肉,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作文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努力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真正成为“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7.
航向标我们的课余生活五彩缤纷:网上聊天,操场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一天长大。让我们走进课余生活,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吧。我们用来评价作文的等级,看看你的作文能得几张?一定要选好内容。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是愿意写的其它事情,但叙述一定要有条理。要把事情和活动的内容写具体通顺,写收获和体会时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的事件能平中见奇,以小见大,有独特的认识。显身手家庭钓鱼比赛□吉林荆京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去路家水库钓鱼,我高兴极…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理念体现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要求我们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体验环境,让他们有内容写,并把这些内容写丰富,使习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面对作文题目望而兴叹,写什么呢?感觉没什么可写,感觉无从写起,不知道如何选材,那么,小学生写作文应该从哪里选材呢?经过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学生选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批判的矛头多数直指作文教学。大部分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把作文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无奈中写出来的东西枯燥无味、虚假做作,毫无意义。笔者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有志于在作文教学改革上作一些探索。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如此,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作文与社会生活远相分离。殊不知文章的本质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所以说要搞活作文教学,就应努力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抒写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