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同诈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为猖溉、危害巨大的经济犯罪形式。这种犯罪利用合同“合法”形式进行诈骗,具有欺骗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常与经济合同的违约相混淆。以往由于缺乏相关的处罚规定,合同诈骗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以诈骗罪或投机倒把罪来认定、量刑,很不科学。为严厉打击台同诈骗犯罪,199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依据(原)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构成诈骗罪,同时规定了认定合同诈骗犯罪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对于在犯罪中收取被害人所转款项的取现行为,定性为诈骗罪还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司法实务界存在较大分歧。其原因是取现行为构成“两罪”的主观方面使用相同的“明知”表述。准确把握“两罪”“明知”的区别,对每个案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准确定性。取现行为人与电信网络诈骗犯存在事前通谋,或者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而帮助取现,则构成诈骗罪;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既遂之后,取现行为人明知其所取款项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帮助取现,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的特征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签订经济合同,在“合法”形式下进行诈骗犯罪。剖析这类经济诈骗犯罪的构成与传统的诈骗犯罪作比较,主要有以下一些不同的特征: 1.以“法人”名义进行诈骗是经济诈骗罪的主体特征。 八四年以来一些犯罪分子借搞活经济之机一哄而起成立了许多所谓“开发中心”、“贸易公司”,其牌子一个比一个大,实际上往往是一无自有资金,二无组织机构,三无从业人员,四无经营场所的“假大空”的皮包公司。就凭一块牌子、一颗章子,到处以法人的名义  相似文献   

4.
一、金融诈骗犯罪的趋向1、金融诈骗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从历年统计的纵向分析看,金融诈骗案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递增幅度以成倍的势头上升,是各类重大案件中唯一只增不减,有起无落的案件类型。2、金融诈骗犯罪的金额越来越大。金融诈骗的作案金额无论是单笔,还是作案合计数均呈大幅上升趋势。3、金融诈骗犯罪的类型越来越杂。金融服务领域在不断拓宽,诈骗分子也跟着把触角伸向这些领域,使本来类型比较复杂的金融诈骗犯罪种类更加繁杂。随着计算机在金融行业的不断普及,诈骗犯罪的“黑手”也开始伸向这个被称为“软金库”的宝…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在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利用贪污、贿赂和诈骗等手段从事经济犯罪和产生经济纠纷的经济案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会计来参与法庭辩论、诉讼、调解和仲裁的法律活动也日益增多。因此,讨论和研究司法会计是我国经……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初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由执行应移交行政庭受理以来,各地人民法院行政庭都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认真受理执行这部分案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个别法院对这类案件还没有实现军的突破,有的虽有突破但案件仍寥寥无几。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现行行政诉讼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备,是法院受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主要障碍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屈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纪人民法院强既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7.
经济审判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人民法院依据经济规律,运用司法手段,直接处理经济纠纷案件,调节各种经济关系,规范市场行为,维持正常经济秩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所提供的司法保障。然而,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全国经济迅速发展,立法工作则相对滞后,又加上有一部分人法制观念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引起大量经济纠纷,各种新型案件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8.
具体行政行为是相对于抽象行政行为而言的,它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权力,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它一经作出,便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执行的则应当予以执行。与此同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如果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也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一来,具体行政行为往往因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起诉而得不到执行,于是,在行政机关和行政管…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纠纷案件执行难是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全国法院的统计看,经济纠纷案件判决后未能执行的,一九八五年、一九八六年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一九八七年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有的省甚至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这么多案件未能及时执行,当事人由于实体权益未能具体实现,损失很大,法律的尊严和人民法院的威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笔者在此仅就执行难的原因以及应当采取的相应对策,试作分析和探讨。一。执行的概念及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网络犯罪中增速最快的犯罪类型.本文以安徽省为例,从犯罪总量不断增长,犯罪方式趋向专业化、集团化,犯罪主体低龄化等方面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当前在办理网络诈骗案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强化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完善网络安全立法,确定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和受保护性等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就人民法院经济审判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一研究和探索。 一、经济审判适用法律的若干背景 经济审判适用法律是指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应用有关法律规范,解决具体经济纠纷案件的专门活动。具体地说,是对受诉的案件在查明事实分清性质的基础上,把法律标准适用于具体的个案中去,并对适用结果作出裁决的过程。从而使当事人的合法行为得到肯定和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得到相应的制裁。  相似文献   

12.
“灰色”经济行为是指存在于“是”与“非”之间的。不清不白”的经济行为。其特征:在实际行为界定上的模糊性;利用经济政策边际性的行为方式;具有复杂性、隐蔽性较强的活动过程;其经济行为性质随着经济关系的调整不断变化;多数是由法人团体所实施的有组织的经济行为。造成“灰色”经济行为的基本原因主要是:局部经济利益的驱动;体制转换中形成仪序中的某些盲点和间隙;多种经济成份的不况则竞争;法制建设滞后;调控机制之力;现行的权力制约力量的软弱和松散。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6条规定:“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8条第1款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些规定是国家对经济合同参加者履行合同的一种强行性规范,是经济合同当事人双方履行合同的基本准则,也是人民法院和合同仲裁机关衡量和判定合同当事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和健全的今天,社会上各经济组织之间的许多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是通过合同形式加以确认的。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合同签约质量和合同履行情况尚不能令人满意,经济合同的平均履约率只有60%左右。究其原因,与合同谈判质量不高、草率签约有直接关系。因此,规范合同谈判签约行为,提高谈判签约的质量,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企业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论就当前合同谈判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如何进行合同谈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合同谈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谈判目标不明确或轻易暴露国抚。在合同…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冒用网络消费信贷产品行为的认定较为混乱,主要有盗窃罪、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争。该类行为的刑法定性中,厘清相关产品及其额度的性质,区分不同的冒用行为模式是关键。根据发行机构和产品功能进行判断,网络消费信贷产品既非网络贷款,也非虚拟信用卡,应当首先排除构成贷款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对于应当构成盗窃罪,普通的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被害人以及行为人在冒名行为中的具体差异进行区分判断。  相似文献   

16.
合同民事欺诈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诈他人的行为 ,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合同诈骗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签订履行合同中 ,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也有质的不同。为防止在司法实践中发生混淆 ,必须从理论上弄清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不论是民法中的法律行为制度还是侵权行为法甚至是刑法,都对欺诈这一客观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评价.民法中将其称为欺诈行为,刑法中将其称为诈骗行为.法律行为制度关于意思表示行为效力的规定应当起到对各类虚假表示人束以合同法拘束力并保护受欺诈人意思自由的作用;侵权行为法上的规定则着眼于令欺诈人承担赔偿责任,弥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至于刑法制度则偏重于对情节严重的欺诈行为施以惩罚性制裁.民法法律行为制度与刑事法律制度对行为的评价表现为效力性评价与违法性评价.而同时,效力性评价并不影响违法性评价,民法上被评价为有效的行为并不影响其被刑法评价为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学法用法     
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公民、法人进行民事、经济、海事和行政诉讼,法院应按规定标准收费。 一、民事类案件 姓名权、名誉权、名称权、肖像权、荣誉权和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的案件,每件交纳50—100元,有争议金额的,按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交纳;劳动争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革命与法人犯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犯罪是英美等国一种重要的犯罪形式,主要指以增加法人财产为直接目的的非法获取行为。新技术革命由于扩大了法人的数量和规模,提高了法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加剧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和冲突,以及提供了新的犯罪机会和手段等,从而对法人犯罪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以美国为主,探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法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诈骗罪、盗窃罪是侵犯公民财产中两种常见的犯罪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出现的一批具有盗骗交织型特征的案件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挑战,而处分行为是区分二罪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处分能力、处分意识、因果关系、处分结果等因素的分析能够全方位地把握处分行为的内涵及外延,进而正确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