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法录》是宋濂的有关佛教作品的选集。最初由万历年间高僧云栖祩宏整理宋濂文集中有关佛教的作品,编辑成书,曰《皇明护法录》。至明天启年间,钱谦益依据云栖本《护法录》,重新索骥于宋濂文集,合璧祩宏所辑,加注修订,且为之序,名曰《宋文宪公护法录》,钱氏序作于万历丙辰年(1616)冬,钱氏订之《护法录》,刊刻于天启元年(1621)至天启三年(1623),入《嘉兴藏》。《皇明护法录》与《宋文宪公护法录》从源流来看,是父子关系,《宋文宪公护法录》流传至今,成为近世刊印的祖本,《皇明护法录》佚失。二者因通称《护法录》而产生混淆,又与其他护法集混淆,故厘清源流,辨章称谓,裨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发现现存各类宋濂文集中均未收录的三篇文章。三篇佚文是:《唯庵然和尚语录序》,载于《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送心泉毖上人谒空室和尚》,载于《恕中无愠禅师语录》;《慈云普济禅师了庵欲公行道记》,载于《了庵清欲禅师语录》。三篇文章均发现于僧人文集中,其对研究宋濂与佛学、宋濂与僧人的交游以及宋濂全集的编辑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尽管宋濂“调和朱陆,折衷儒佛”,但从根本上,仍然是“主圣经而奴百氏”.对宋濂学术思想影响最大的仍然是朱熹的理学.这一点,可以通过对宋濂师承关系的考察得到证实.宋濂的师承关系,据《宋元学案·文宪宋潜溪先生濂》,“尝从闻人梦吉授《春秋》”,“继从柳贯、黄潘、吴莱学古文词”.而宋濂所师从的闻人梦吉、柳贯、黄潘和吴莱,就其师承关系而论,均可以上溯到朱熹.作为朱熹的嫡派传人,宋濂对朱熹极为推崇,并从儒学、文学与史学等方面肯定了朱熹的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4.
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毛策一、郑氏家族的藏书顾志兴《浙江藏书家藏书楼》(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版,以下简称顾文。)第五章"开一代风气的宋濂与'青萝山房"'专节在介绍宋濂"青萝山房"藏书之后,又说"与宋濂同时,明初浦江还有位大藏书家郑,字仲养。其...  相似文献   

5.
宋濂是由元入明的文学家,为明代文臣之首。《阅江楼记》是宋濂的名作,其结构孕育着八股文的胚基,其文气即作者强烈的历史意识。宋濂的散文艺术,上承宋人王禹傅,下启清人刘曾。宋濂不同于王、刘之处在于他那特别强烈的绵延之感。在绵延中,过去、现在和将来互相渗透浑然一体。绵延是不可量度的精神活动,而文人在此活动中快乐无比极其幸福。中华民族文化的绵延是宋濂最为关心的问题。宋濂对历史的把握是一种带有其个性特征的时间感,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宋濂散文的文本品质。  相似文献   

6.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7.
宋濂简谱     
宋濂简谱陈葛满宋濂,字景,号潜溪。濂与祖父守富同月同日生,故名寿;《净慈寺志》则以濂为永明延寿禅师后身,故名寿。后更今名。(见清朱兴悌,戴殿江撰民国孙锵补辑《宋文宪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濂号颇多,以所居为号者,潜溪而外,有龙门子、仙华生等;以...  相似文献   

8.
以宋濂的人生起落为主线,从人生期待与角色扮演两个角度,可探讨其仕明前后的心态变化。儒者身份和济世情怀是宋濂弃元仕明的主要原因。明初,宋濂因政治影响而逐渐丧失儒者身份,沦为“文人”角色。这种不以文人自期而终归文人的心态变化,造成了宋濂文章由沉雄尚气到中正典雅的演变。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宋濂文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元明之际文化思潮的变动。  相似文献   

9.
论宋濂对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陈兰村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曾被“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其文学上之成就,当推传记文创作最为突出。《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收入以“传”为题的作品有60多篇,还有以“记”或“录”为题的人物传...  相似文献   

10.
宋濂说:“无师之学,虽多不工。”“师道之立,善人斯多。”他重视师承接受,十分尊敬老师,“终身称述师门不少量”。(吴之器《婺州书》)从少年到中年,宋濂先后师事包廷藻、闻人梦吉、方麒、吴莱、柳贯、黄溍等六位老师,搞清宋濂与他们之间的交游,对于了解、研究宋濂的生平与思想无疑是必要的。对今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有借鉴意义。一、宋濂与包廷藻宋濂12岁师事包廷藻,深得包之常识;其后入府学,亦得包对他父亲之劝导。据《宋文宪公全集》卷23《南涧子包公碣》(以下凡引《宋文宪公全集》,只注卷次、篇名,不再注出书名)载,包廷藻(1265——1336),字文叔,号南涧子,义乌人,合肥包拯之远裔。清嘉庆《义乌县志》有传。廷藻性嗜酒,  相似文献   

11.
<正> 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问世后,千百年来寒山寺的钟声常常回响于历代文人学士的篇章之中。相传该寺因著名诗僧寒山子曾来此住持而得名。关于寒山子生活的年代和身世,由于资料缺乏,历来研究者都有歧议;对他的诗歌的评价,看法也不很一致。本文试图就已有的资料作一些整理,谈一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读者和专家。一、关于寒山子的年代及身世目前有关寒山子生活的年代及身世最早而又较可靠的资料主要是《寒山子诗集序》(署名为唐初闾丘胤作)和《太平广记》卷五十五引《仙传拾遗》一段记载,  相似文献   

12.
与明代宋濂文学接受经历先扬后抑再扬的波状起伏不同,有清一代,宋濂文学赢得普遍赞扬,但出现扬文抑诗现象,从初期的“明代第一文人”到清末的“文章冠冕”,人们对宋濂散文成就一致称赞,推扬极高,但由于《萝山集》失传,清人对宋濂诗歌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殷周金文和《诗经》、《白虎通》等资料论证比较后指出,《有女同车》的孟姜是女性,是孟姜女的原形之一。而《桑中》的孟姜、孟弋、孟庸都是男性,是当时三国在卫国的质子,皆为庶出。二者孟姜性别身世皆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四册中,选了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下简称《序》).《序》是当年宋濂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一篇临别赠言,作者以切身体会,现身说法,勉励马君则珍惜太学中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有利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文章写得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一次因听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写成的有感之作。这是一首和他的《长恨歌》齐名的叙事兼抒情的长诗,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琵琶行》的抒情方法、摹声技巧、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明坊贾伪托宋濂、屠隆之名编印的《篇海类编》究竟本之何书,学术界一直未有确切结论。文章将《篇海类编》、《详校篇海》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篇海类编》实本之于《详校篇海》,是将《详校篇海》改头换面后重新翻刻而成的一本伪书。  相似文献   

17.
哀郢 关于《哀郢》的创作背景和年代问题,至今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三说。第一,哀放说。谓屈原被放逐之后因哀念故都,感叹身世遭遇而作此篇。王逸《楚辞章句》首倡此说。黄文焕《楚辞听直》认为屈原放逐是在顷襄王初年,又据《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复”,则定《哀郢》作于顷襄王九年左右。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亦同黄说。第二,庄(足乔)  相似文献   

18.
《郁离子》(下简称《郁》)的作者是明代开国功臣刘基。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读书期间就表现得才识过人、卓荦不凡。二十岁参加元朝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浙江儒学副提举。在官场中因受压抑和排挤,旋弃官归隐。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又因反对招安方国珍,而弃官还青田。至正二十年,应朱元璋征召出山。他向朱元璋“敷陈王道”,出谋划策,深为朱倚重,尝称其为“吾子房也。”明初主要典章制度,大都是他和宋濂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主人公身世平凡,战前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真切自然,整个战争经历真实而感人,人物的情感世界描绘自然而生动、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典型而富有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作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左传》与孔子《春秋》的关系,是学术史上一桩难以解决的公案。探讨《左传》的身世来历, 理清《左传》与《春秋》的关系,证明左丘明《左传》先于孔子《春秋》而成书,孔子《春秋》依据《左传》而撰 成,提出先《传》后《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