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岛上东埔社布农人的主要作物,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由小米、水稻、番茄到茶的转变,不但具体呈现出其不同时代的社会性质,以及当地布农人如何在外在的历史客观条件中,经由原有hanido信仰与人观来理解、转变,乃至创造有关新作物的活动及其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透过以作物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使我们得以超越传统与现代、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礼物经济与商品经济、为使用而生产与为交换而生产等二元对立观念的探讨之限制,而能进一步呈现出"经济与宗教的区隔和经济的独立自主性"如何浮现,以及"纯粹布农人社会如何消失"也调节了物质论与象征论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布农族作家霍斯陆曼.伐伐的长篇小说《玉山魂》不以情节取胜,其艺术魅力首先来自出色的景色描写。作者擅用比喻、拟人化、通感等艺术手段,并让大自然成为小说的主角之一,这本身即是人与自然相亲相契、和谐共存的"自然世界观"的体现。小说通过一系列生命礼俗、岁时祭仪和禁忌规约的描写,说明布农人仍需从大自然索取生活之资,但具有适度取用的生态理念。自然世界观还向人际关系中延展,布农人师法自然,传承祖先经验和智慧,建立起适合族群生存延续的社会形式和谦谨稳重、互助友爱的生活基调。《玉山魂》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从政治抗争向文化扎根方向移转的典型之作,其体现的自然生态理念,具有针对现代文明的深度反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高山族简况 台湾省学术界认为:高山族不是单一的少数民族。通常所说的高山族包含泰雅人、布农人、邹(或称“曹”)人、赛夏人、邵人、排湾人、鲁凯人、卑南人、阿美人和雅美人十个支系。一般直称为“泰雅族”、“布农族”、“阿美族”等,有时也称之为“高山族”(用于对以上十个支系的综合研究),或采用台湾当局使用的“山胞”、“山地族”等概称。实  相似文献   

4.
高山族是我国台湾的原住民族。因所表现的文化面貌上的差异,高山族又分为十个支系:泰雅人、赛夏人、曹人、邵人、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阿美人、雅美人。各支系在文化上的各具特点,主要是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彼此间所处的自然环境相近,表现出文化上的共性多一些,否则就少了。从文化人类的角度考察,文化是人类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结果。因而,不同的自然条  相似文献   

5.
直丁卒月初(公历十月左右),我们掸族同胞就开始忙着筹备“娇清山布”节(即出夏节)中的工作。为了在节日中的布施,到和尚庙宇里礼佛诵经,向父老先辈表示敬意和良好祝愿,更重要的是为准备节日中迎佛用的佛龛,大家都忙着收割地里的早稻,采摘园林里的香蕉、柠檬、桔子,收获地里的花生和芋头。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作为多元文明的交汇之地,促使多元族群在此交汇融通共同创造出形态多样的文化。多元文化在世居族群地区中发挥着“和而不同”的特质,从而证明在民族地区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民族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个民族通过自己民族所特有的节日来祭奠自己的祖先、祈求神灵的保护。与此同时,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羌族节日的内容,从而体现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7.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军营里,一提到维吾尔族战士阿不都逊,官兵们都会夸奖:“好兵,阿不都逊!”阿不都逊所在的五连有20多个维吾尔族战士,伙食问题常成为连队的挠头事。有一天,连领导找到了阿不都逊,问:“你会做饭吗?”阿不都逊在家里样样活儿都干过,唯独没做过饭。他却拍着胸脯回答:“首长放心,我保证让大家满意!”话可不是说了就算了,他开始钻在蒸笼似的伙房里“练兵”,并多次到县城一家清真食堂拜师学艺。阿不都逊学会了打馕、拉面、烤包子、做抓饭、烤羊肉串,还有山西刀削面、山东葱花饼、江南糖醋鱼。他的饭菜做得让战士们直夸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台湾的行政管理至少始于明朝初期。清朝康熙年间 ,中国已在台湾“原住民”居住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 ,开始涉及对台湾“原住民”事务的管理。从“夷”到“番”再到“山胞”的称谓变化 ,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或台湾当局使台湾“原住民”从“化外异族”变为“化内之民”的过程。而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期间 ,则把台湾“原住民”称作“蕃” ,后又改称为“高砂族”。“原住民”族称变化中隐含的政策变化 ,对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台湾的“原住民”运动、政治生态和“台独”势力 ,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山地平地化”为主轴的台湾“原住民”政策和试图使台湾“原住民”迅速走向汉化的政策意图 ,为 80年代以后兴起的“原住民运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部是一支由多民族干部、战士组成的部队。近日,有两名少数民族战士(一名维吾尔族,一名回族)说:“我们要开戒,跟大家一起吃。”这时,几位汉族战士开玩笑地对其他少数民族战士说:他俩都开戒了,你们怎么不开戒?弄得这些少数民族战士很不愉快。领导得知这件事后,在军人大会上严肃批评了那几位开玩笑的汉族战士,并说:“你们这种行为是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这句话使大家面面相觑。请问:他们的行为是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吗?法律上对少数民族同志自愿改变风俗  相似文献   

10.
原本指向安定祥和的节日有可能因族群关系紧张和文化冲突而成为破坏生活和谐的暴力的平台。西方殖民者的治理“遗产”改写了斯里兰卡的人群分类体系,复杂的社会问题被简单地贴上“族群-宗教”的标签,结果可能使不同节日表现出强化“族群-宗教”意识的特征,进而使国家共同体意识的构建面临严重挑战。忽视节日的包容性、秉持唯我独尊的节日观不利于多元族群构建美美与共的社会生活。对斯里兰卡诸多节日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国家化进程中,来自不同族群文化的节日只有以实现文化共享及国家整合为目的才能具有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是一个善良纯朴,富有历史特性和独特风俗的民族。哈萨克族自古游牧于辽阔无际的草原,长期的游牧生活和部落、氏族等群体组织的存在,逐渐形成了哈萨克族独特而富有意义的风俗习惯。“阿斯、洽依、托依”是哈萨克族语,具有汉语中的祭奠、茶典、庆典之意。祭奠阿斯是哈萨克族为悼念已故的祖父母、父母等亲人的纪念仪式。  相似文献   

12.
“讨僚皈”,意为永志不忘,是雪峰山花瑶人民反抗清王朝民族压迫的历史见证。后来,花瑶人民翻身解放,为纪念祖先,宣扬今日花瑶的幸福生活,他们将“讨僚皈”作为一个节日,定于每年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隆回县小沙江木函坳上举行,活动包括打泥巴、顿屁股、篝火晚会、婚俗表演、挑花比赛、山歌对唱等等。怎一个“乐”字了得——2003雪峰山花瑶“讨僚皈”掠影@刘海滨 @奉锡联  相似文献   

13.
听说老山前线有个“回民阵地”,战士们怎样生活,战斗?盛夏的一个清晨,我们踏着羊肠小道,穿过一片密林,来到了前沿。一个不到八十平方米的小山包,背靠高耸入云的悬崖陡壁。左前方不到五十米就是越军阵地,右边是一片布满越军地雷的芭蕉林。这就是闻名的某部二连的“回民阵地”。这里距越军最近,也最危险。战士们形容说:“越南小鬼子打呼噜,我们都听得见。”这个阵地本来不属于他们守卫,但部队接防后,“回民班”战士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和请战书。战斗动员会上,回族战士端起了鸡血酒,立下了铮铮誓言:“人在阵地在!”我们问起了“回民阵地”的由来。年仅19岁、被大伙称为“小灵通”的战士古怀方风趣  相似文献   

14.
“粤西三载”中存有大量描写节日的诗文,这些诗文对中华传统节日和广西本土节日均进行了细致和生动的描写。通过这些节日诗文,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了解历史上广西特有的节日场景,感知不同的节日民俗,体会别样的节日心理。作为广西重要的诗文总集,“粤西三载”中的节日诗文也是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创作群体观察和体会广西地方文化的真实写照,从这些具体的文学表述中能够窥见广西当地不同文化的交融过程,其也是民族交融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民族节日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民族地区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节日旅游中,东道主往往用表演的形式将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呈现.而游客在凝视表演文化的过程中,也通过参与表演来获得身体化的表演体验.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研究案例,以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行为为切入点,以节日空间中东道主和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民族节日旅游展演的背景下,东道主和游客的表演性是如何在“客-我”的互动中进行建构的.研究发现,在民族节日旅游中,东道主作为节日旅游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发挥其旅游经济及社会功能,往往通过编排或排练使民族文化富于表演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旅游舞台上进行呈现,发挥交流媒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游客作为节日旅游场域中的“客人”,其在通过视觉的凝视对东道主所表演的文化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已不单纯地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体验,更多的在于追求身体的多感官体验,进行旅游的身体化实践和表演性参与.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治变革和经济现代化发展,我国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已经遭到较大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使几代人对全民族民俗佳节失去了“文化记忆”,使当代青少年转而热衷于欢度西方节日。这是一个抛弃优秀文化遗产的危险信号。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被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加以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令海内外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和热爱我中华文明的国际朋友扼腕叹息。其中,以端午节为例,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其实,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  相似文献   

17.
“我要做新时代的雷锋”———记济南军区藏族优秀士兵次翁扎西文/本刊记者江凌编者按:本文报道的藏族战士次翁扎西,是济南军区后勤部某部战士。他入伍三年,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模范先进个人”和“民族团结进步个人”。他从藏区走进军营,...  相似文献   

18.
数十载风雪高原的边关生活,使我惊奇地发现,在“万山之祖”的喀喇昆仑山中印边境执行守防任务的官兵中,尽管没有一位女性,但女性却在这些男子汉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驻守在被生物学家划为“生命禁区”的边防线上的战士们,常年见不到一位女性。偶尔有一位女性光临,整个哨卡就会热闹非凡,战士们象过年一样喜气洋洋。 1974年的寒冬腊月,空喀山口哨所气温骤然降至摄氏零下41度。强烈的高山反应使每个战士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一天下午,防区指挥部来报通知说,防区二线医疗站要派出医  相似文献   

19.
文化符号是传递信息、凸出主题、达成共识的重要介质和载体。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从传统文化节日中汲取资源,运用绘本特有的文学叙事功能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国节日题材绘本在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运用中华文化符号突出“有形”之美、呈现中华文化符号力图“有感”于美,令读者在阅读中实现“有效”共享中华文化符号价值,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节日的主要内容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朝鲜族春节的荡秋千、跳板和摔跤比赛,傣族泼水节举行的划龙舟,水族瑞节的赛马,彝族火把节的摔跤、跳火绳,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赛马、和射箭。这些传统体育竞技都为节日增色不少。还有些传统体育项目,就是本民族的节日。像苗族的“龙舟节”,侗族的三月三“花炮节”,藏族的“跑马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