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试论悲剧性与喜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除戏剧艺术外,还表现在美术、音乐、电影、诗歌、小说等多种文艺样式和体裁之中。悲剧美是一种崇高之美,悲剧感能震撼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坚定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喜剧的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以诙谐可笑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深刻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2.
梅瑞狄斯、萧伯纳和巴里是明显影响了丁西林喜剧创作的3位英国作家。梅瑞狄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丁西林喜剧的理性品格上;萧伯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丁西林喜剧的语言艺术方面;巴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丁西林喜剧虚实相生的特征当中。正是在这些英国作家的启发之下,丁西林终于在时代精神、社会意识、理性色彩和艺术语言这四者之间找到了个性化的契合点,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电视小品喜剧精神的艺术传承与审美内核,从喜剧语言、喜剧表演、喜剧结构几个方面分析了喜剧精神的艺术表现,探讨了小品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戏剧小品的创作与演出表现出缺乏理论“干预”的危机。十几年的艺术实践表明 ,戏剧小品当归类于喜剧艺术 ,它需要把其中的“悲怆情愫”沉落在强大的喜剧精神里。比起一般戏剧 ,小品中的突转更新 ,奇、巧 ,形成较大的情境落差 ,清晰地传达出由愕然大惊到恍然大悟的发现。与其喜剧精神相一致 ,小品的语言具有幽默的品格 ,具体呈现为谐与绕的形式特征。而话语的幽默应以涵养其喜剧精神为基础。从题材的处理上看 ,一部反映当代生活的小品 ,应通过间离手段展示事件丰富的真实性、复杂性和不可穷尽性。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的喜剧不以情节取胜,而以语言见长。在喜剧人物对话中,王尔德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添人物对话的情趣,突出喜剧人物的幽默、机智,从而引发观众会心的笑意。妙用多种修辞手法既是王尔德喜剧语言最显著的艺术特征之一,也是王尔德喜剧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不过,多种修辞手法在喜剧中的广泛运用,要求观众具有相应的欣赏能力和水平,这使王尔德的喜剧失去了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全民娱乐性。  相似文献   

6.
论《聊斋志异》中的喜剧性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的歌颂性喜剧和讽刺性喜剧 ,因其丰富新颖的内容、主题和艺术技巧而表现出一定的近代人文、理性、幽默色彩 ,显示出我国古代喜剧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喜剧主角中所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体现了人的非本质;喜剧是一个不断解蔽启真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喜剧艺术更多的带有愉悦性,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相似文献   

8.
赵本山喜剧作品人物的命名多以人物的外貌、性格、特长、爱好等特点为依据,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艺术手段,具有精炼概括、形象生动、新颖奇特、婉转幽默等审美特征,体现了语言修辞艺术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布瓦洛被称为十七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言人。他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诗的艺术》被誉为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的百科全书,堪称"法典"。布瓦洛将理性视为艺术作品的灵魂,在作品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上追求典丽、雅洁。因此他批判喜剧艺术中出现的低俗现象,认为喜剧作为艺术,应具备一定的美感,并且在使人获得轻松快乐的同时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本文将从喜剧的题材、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和语言四个方面对布瓦洛的喜剧艺术思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喜剧意识的笑是人类社会实践文化心理机制和生命自由资源的审美升华。只有具有审美价值的喜悦感情,才能成为喜剧意识的笑。能够凭借自由嬉戏态度对待社会历史必然的喜悦感情就具有审美价值。中国古代大陆农耕文化基础上奠立的伦理理性主义文化和西方古希腊海洋文化基础上奠立的历史理性主义文化,分别孕育了中西方文学的喜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元代喜剧不仅是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第一次高峰 ,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元代喜剧产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 ,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 ,体现着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元代喜剧创作的兴盛与元代审美风尚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元代喜剧创作的繁荣 ,既是元代社会变迁与时代文化选择的产物 ,也是喜剧艺术自身积累与发展的结果。探讨元代喜剧繁荣的深层原因与内在规律 ,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元代喜剧的鲜明特色与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滑稽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常与幽默和喜剧混淆在一起,但通过滑稽和它的天然参照幽默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滑稽偏于感性色彩、动作性、形象性以及这样所带来的易于产生典型形象和叙事的审美特性。在美学范畴和文本语境里对滑稽的品格及其美学意义进行厘清,指出在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之间,滑稽偏向于后者,从而也为滑稽的文化学品格的深层次探究确立基础,这种研究使得对大众文化里对滑稽的消费倾向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话剧作品《我们的荆轲》在审美形态上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作品以喜剧性作为贯穿全篇的主基调,采用骂詈、揶揄、讽刺、幽默、闹剧等喜剧形式,对政治、哲学、爱情、人性的丑恶等进行了探析和讽刺,契合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嵌入悲剧性元素,有效规避了喜剧作品极易流于轻佻浅薄的风险,不着痕迹地将意义和庄严这些喜剧或缺的范畴带给了观众,从而产生了一种丰富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将喜剧性和悲剧性这两种审美形态融于一身的创作实践,给我们当下的戏剧甚至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路径上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电视情景喜剧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之一。灵活多变的样式、机智幽默的语言、无厘头式的表达等等,使其形成别具一格、灵活多变的喜剧风格,本文试对其喜剧性的审美特征构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嘲弄不可回敬”──论王文显的喜剧《委曲求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显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本文从结构艺术、喜剧情境、喜剧人物、喜剧技巧、喜剧语言诸方面较深入地论述了他的代表作三幕世态喜剧《委曲求全》的艺术成就。认为该剧代表了对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多幕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堪称现代喜剧精品,艺术上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为电影的表现主题和艺术手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影在注重反映'-3代草根阶层人物生活方式的同时,开始一系列喜剧创新与转型的尝试。喜剧精神是在审美历史过程中逐渐生成、发展起来的。喜剧精神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和解放意识对于人性的重构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探索21世纪中国草根喜剧电影的发展情况和表现手法,深刻认识并反思草根喜剧的精神,以促进电影文化更好地服务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黑色幽默的喜剧性不应是想当然的、而是一个需要论证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以明确喜剧的内在规定性或边界为前提。美学意义上的喜剧,可以从是否以"丑"为直接的表现对象、是否以"笑"为首要追求的审美反应效果两方面来作为起码标准或底线,界定出其大致的美学范围。黑色幽默作品从艺术构成诸元素及其审美完成的各环节上均体现出与之相符的基本特征,例如人物的"丑角化"、情节的"滑稽化"、语言的"诙谐化"、修辞的"反讽化"、结构的"戏拟化"以及主题的"荒诞化"等等,因而理当被归入喜剧范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围城》幽默的审美特征 ,即喜剧性、情趣性、超越性和智慧性及其审美内涵 ,认为幽默是一种人生境界 ,在审美态度上体现了对人对己不断完善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9.
尼尔·西蒙是美国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喜剧家之一,被誉为“百老汇喜剧之王”,M.H.艾布拉姆斯称其作品标志着20世纪下半叶风俗喜剧的复兴。西蒙的喜剧创作在题材选取、人物塑造、情节架构和喜剧意识四个层面承袭米南德开创的新喜剧传统。题材上倾向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日常,尤其是家庭成员关系;人物刻画上独爱以性格为中心塑造癖性人物,凸显由性格差异而造成的喜剧冲突;情节上沿袭“男女邂逅”的基本程式,钟情中年“夫妻情侣分离又和好”的情节架构;作品在处理个体欲望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上恪守克制和妥协的中庸之道,强调个体对共同体需求和社会规范的遵守。因此,西蒙的喜剧艺术体现了一种复归世俗生活和重视社会秩序的喜剧精神,与米南德新喜剧传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在新实践美学范畴体系里,幽默和滑稽属于实践不自由的形象显现的范畴,阳丑则属于反自由形象显现的范畴,它们同属喜剧性维度,喜剧性的本质在于它的滑稽和幽默,所显现的是人在矛盾倒错、荒谬乖讹之中的不自由境况。在喜剧性作品中,喜剧性是通过不自由状态的幽默滑稽与阳丑的三种反自由的形象来相互转化表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