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的本质特征是汉化而非鲜卑化。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中,高齐皇室婚媾的主要对象是具有文化修养的胡汉士族,而非是鲜卑化浓厚的怀朔镇勋贵。怀朔镇勋贵通婚的原则也不是鲜卑化,而是北边六镇时代的出身和现实权势。高齐皇室出于巩固执政地位、皇位传承的政治需要,仍然要与具有军事实权的怀朔镇勋贵联姻,从而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以高齐皇室为中心,包括了主要怀朔镇勋贵家族在内错综复杂的、庞大的婚姻圈,这使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的汉化特征被浓厚的鲜卑之风所掩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田野研究,对甘肃临潭县多元宗教文化共存现象进行了特征和原因分析,发现在长期的历史互动中,不同宗教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均衡关系机制.从社会空间视角去审视这种关系机制的形成,发现共同的生活地域、信众类似或互补的生计方式、历史记忆形成的边界以及共同认可的地方准则构成了层级式的社会空间特征.社会空间视角对解释小地域多宗教文化共存的关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地域辽阔,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及人文背景下,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身处的地域文化会对他们的创作思维以及创作风格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主要讨论文化和公共艺术的具体含义,地域文化对公共艺术家产生的主要影响,以及他们在发展契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地仙信仰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信仰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普遍的民间信仰.它在不同的地域反映出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华北地区的"四大门"和东北地区的"地仙"表面上虽具有相似的信仰形态,但在东北地区,动物信仰经过融合多种地方因素已经发展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中甸一中为例,分析了中甸三个区域不同的地域文化模式对社区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业成就除了有因民族不同而异的表现外,还有因地域文化模式不同而异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提起传统丧葬文化,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已不甚了解.传统丧葬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不该被遗忘,其中的传统丧葬服饰作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不该被遗忘.中国地域广阔,多民族,传统丧葬文化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各异.辽南传统丧葬服饰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地域传统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陈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地域传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进行公共陈设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时代意义。它既完善并开发了公共陈设的实用功能,又能展现城市记忆的延续、发展地域的民俗传统。本文主要阐述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地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对公共陈设中文化元素的追求及其意义进行探索,并以杭州为例分析研究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陈设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与提升创新。  相似文献   

8.
广州外籍穆斯林人口众多,来源广泛,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他们作为跨境迁移群体在广州生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仰群体内、外的文化适应问题.家庭、公司、工厂及档口、清真餐厅、宾馆或饭店、外省市订货地等成为这一群体进行内、外交往的主要场合,也是他们在文化适应过程中获得身份认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饰品则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具有优美的图案、生动的造型,又将中国人民质朴的古老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民族服饰、饰品大多具有独特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无一不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各个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数民族饰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同民族人民原始意念的深刻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时装设计领域中都引入了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本文就以云南省苗族为例,针对现代饰品设计中少数民族元素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浪潮中,一直扮演一个偏远的边疆地域角色,受大山阻隔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贵州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特征.正是由于贵州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贵州保持了最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黔文化现象.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东麓的喀斯特台地上,由于多种历史因素综合影响,六盘水地域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全球化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背景下,六盘水市的城镇化缺失应有的地域建筑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本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不自信、失真认知甚至漠视.发掘传承本地域建筑文化,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重塑本民族文化自信心、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应用和发扬本民族建筑文化,为缔造独特和唯一的城市文化品牌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社火表演和"花儿"演唱活动是河湟地区乃至西部民间典型的民俗事象.两种习俗发生的时空及其表现形态虽然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具有显明的共性和交叉点,话语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及狂欢精神是两种习俗所共有的特性.由此不但形成了这一区域文化的地域特点,同时也实现了不同族群之间沟通和对话的族际交流功能,从而推动着民族杂居地区文化的向心整合.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传统构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甘肃藏区的拉卜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农耕文明与牧业文明在此碰撞,多元文化在此交汇,长期以来,形成了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拉卜楞”是因为拉卜楞寺而闻名,这里事先有了寺院,后来才形成了寺院周围的聚落,其名称也源于拉卜楞寺。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甘肃就是一个多民族活动的区域,以汉文化、藏文化、伊斯兰文化为代表的多种文化同生共存,相互渗透,共同缔造了五彩斑斓的甘肃地域文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历来对甘肃文化中的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比较薄弱.而对其进行研究,堪当甘肃地域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课题.对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精神特质的阐发揭示更是提升甘肃地域文化研究整体水平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论对于蒙古族还是英国人而言,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民族地域不同,但从婚俗中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以看出人们对婚姻的尊重和强烈的求吉心理是不分国界的.但是不同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进程并不一致,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和描绘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民族的婚姻方式存在着许多殊异现象,在不同民族、地域和不同时期表现出了文化形态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渊源不同导致民族语言表达有较多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在特定的词汇中体现出不同的表达。立足于汉维语独有的文化特点,从汉维文化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地域、习俗、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异同对两种语言文化作探讨,可以为汉维双语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达斡尔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北方少数民族,繁衍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以民族文化传承为视角,深度剖析达斡尔族传统节日产生的历史渊源、文化表征以及助推作用,对新形势下创新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是东北名山,长白山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过融合、进步、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媒体关注率低下、宣传手段单一,导致长白山文化并没有得到高效率宣传.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针对长白山文化形象进行思路优化并提出对策,为长白山文化形象的传播提供更好的策略和运行机制,以此促进长白山地区媒介多样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经四个半世纪的辽夏金元时期,既是中国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辉煌历史的典型时期,也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不断冲突与融会的重要时期.一幕幕对抗与融合、破碎与创新的史实情景跌宕起伏,勾画出这段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和内容的精彩社会文化,同时也汇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各族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更像是草原上的明珠,熠熠发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