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试论中央苏区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妇女解放、社会保障、卫生防疫等方面。苏区的社会建设对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恢复和发展苏区经济,推动中央苏区民众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的深刻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建设实践,围绕阶级、婚姻、宗族等内容改造社会结构,发展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改良群众生活,采取破除迷信、查禁"黄赌毒"、肃清匪患等措施维护苏维埃管理秩序等.这一切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提高了苏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中央苏区的社会建设实践,是党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伟大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对新时代社会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区乡村俱乐部是中国共产党与苏维埃政府在乡村社会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创造苏区新文化的平台。作为苏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乡村俱乐部有效地组织了乡村的农民文化生活,它通过新鲜活泼的娱乐活动进行政治文化教育,提高了苏区农民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知识,从文化角度提倡和实现了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文化享有。其成绩与经验,不失为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红色歌谣看苏区的社会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引起了苏维埃区域天翻地覆的社会变动,在当时革命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苏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是苏区社会历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本文以红色歌谣为着眼点和依据,分析了苏区社会变动的方向、性质和意义,以及苏区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变动的态度,同时说明了红色歌谣的意义、价值和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千方百计开拓银行的资金来源,为的是增加留在银行的存款额,用以开展对苏区农业和手工业的贷款投放支持生产。在党的领导下,中央苏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节省储蓄和对外贸易增加存款、投放贷款扶持农工商业、从农工商业的行业利润中汲取银行存款等。在实践过程中,中央苏区恪守存款与贷款投放的利息标准,将银行资金全部用于根据地建设上,严格遵循苏区银行事业建设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对赣南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先后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及、论述了苏区精神,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全面概括了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当前,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论述,分析把握习近平多次强调弘扬苏区精神的初衷和要义,对于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提升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境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苏维埃时期中共的社会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依据苏区的实际,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从失业救济、难民救济、贫民救济和流民救济着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社会救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苏区的社会救济对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恢复和发展苏区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社会救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以后,积极进行国民文化素质、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的的改造和优化,大大提高了提高了苏区群众的综合国民素质,促进了苏区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大多是从旅游扶贫的模式、效应、战略思路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研究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RGB资源,助力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彰显“红色”凝聚力和带动力,助推苏区老区红色旅游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苏区老区乡村振兴;引入“扶贫+区块链”技术及人才培养,助推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54-162
中央苏区社团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一方面填补着传统基层权力组织和社团组织崩解后的权力真空,另一方面则发挥和担当着多种社会治理功能。具体来说,在扩大中共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实现苏区政权对社会的全面整合,巩固苏区政权的社会控制,提升苏区政权的社会治理效能等诸多方面,中央苏区社团组织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军队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虽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逐渐远去,但是其伟大实践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为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借鉴,为今天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定了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苏奎 《兰州学刊》2011,(7):115-119
苏联影响是四五十年代的土改文学发生的不可忽视因素。从宏观上来讲,中共承袭了苏联的文艺政策,将文学纳入政治轨道,土改文学成为推动土改的宣传手段,参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从文本角度来看,土改文学在主题、框架、人物形象以及叙事模式等方面均受到了苏联文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和演变 ,使社会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而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绩 ,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并为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闯出了一条新路。世界社会主义将在充满活力的多种模式中走出低谷 ,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体系构建已初见端倪,该体系主要以苏区为宣传场域,以农民、妇女、知识分子、士兵等为宣传对象,以书籍、报刊为宣传载体,通过开展多层次教育、文艺宣传,并配以相应的宣传原则和宣传策略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共产主义的目标理想等内容的宣传。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体系构建的成功实践对于推动当今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及宣传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肖燕燕 《学术探索》2012,(7):130-132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关键性起义之一,标志着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在南昌起义的开始到结束都受到国际因素尤其是联共、共产国际的影响,甚至有些国际代表对于南昌起义的打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共产国际并不十分清楚当时中国的国情,但是他们在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红军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和军队建设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就南昌起义中的国际因素尤其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坛阶级话语的形成过程,认为这一话语模式由政治 领域转换而来,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文坛。苏区文学的文学史价值在于它将阶级话语这一 新的文学话语引入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态。它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着重大区别,具有强大的现实优越性。一方面,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国内外实际出发论证了一国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选择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优越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它既创新了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又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阐释了世界文明发展样态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分析当前西方国家发展内外困境的同时,牢固树立了“人本”、“和谐”的执政理念,为世界各国文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优越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开始了执政建设工作,法制建设也顺利展开。宣传教育是法制建设的先头兵。为了让苏区群众接受法律、法规、政策、法令,中国共产党人从传统、主流宣传教育路径着手,积极吸纳群众参与,为苏区法制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苏区民众的革命政治意识如革命热情等远远不能满足革命的需要。为加强苏区民众革命政治意识的培育,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开展了旨在提升群众革命政治文化水平的教育运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苏维埃民主选举运动。由此,坚定了民众的革命理想,增强了民众的阶级国家意识和对革命战争的认识,从而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巩固苏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