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关于童年视角 构成一首优秀儿童诗的因素,自然是复杂多样的。但我以为,其中离不开一个重要因素:诗人面对生活,必须以孩提的眼光去观察,以孩提的心灵去感受,以孩提的语言去描述。一句话,儿童诗应从童年视角出发去观察、感受和描述生活;否则儿童诗就将因忽视童年视角而丧失儿童特点,从而造成对优秀儿童诗的背离。  相似文献   

2.
高洪波所有儿童诗都是为完成把欢乐还给儿童此一使命而创作的.为此高洪波儿童诗首先要表现和释放当代孩子的郁闷和苦恼.他还常表达孩提对于游戏的强烈向往与呼唤,努力还原童心的纯真与稚拙.其儿童诗因机智诙谐而令小读者颇为赞赏.其次,高洪波儿童诗非常注重表现儿童感到极大兴味的动物.他从孩子那儿受到启示而获得了一双"儿童眼",因而他擅长于以拟人化独特视角观察和描写生活,这就是高洪波儿童诗之所以颇受孩子欢迎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3.
儿童诗不同于成人诗,它想象丰富、感受细腻、节奏欢快、情感真挚,最重要的是它从儿童视角和儿童心理出发,深受学生喜爱。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语言理解能力欠缺,教师在教授儿童诗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节奏美;带领学生用心想象,欣赏诗歌的绘画美;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儿童诗创作是新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的儿童诗创作成果是比较丰富的,从1915~1927年这十余年中,不但现代新诗诗人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而且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教育家也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五四儿童诗的发生是与五四文学变革的要求、现代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发生、童心崇拜意识和儿童报刊媒介出现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儿童诗在我国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从儿童诗自身方面看,作者的审美追求与儿童审美趣味的错位造成儿童诗失去许多读者;从社会文化背景看,诗歌的本体特质与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氛围相"撞轨",商业化的文学运行机制也促成诗歌文体发展缓慢.但是,人们并不应该对儿童诗失去信心,老一代儿童诗作家的不断努力以及新生代儿童诗人的崛起将使儿童诗在困境中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6.
台湾儿童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儿童诗经历了一个由发展到繁荣的过程。本文就台湾儿童诗发展的生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三个阶段和三代诗人的创作做一个简明的介绍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诗发展已有80余年历史,20世纪上半时期是中国儿童诗的发生期和成长期,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期是它的第一次繁荣期,新时期以来儿童诗迎来了它的第二次繁荣;尽管儿童诗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但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被文学界遮蔽,得不到社会的足够重视;二是儿童诗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强调儿童诗是诗,那么把握、概括儿童诗的特点,就必须既体现其作为诗的特征,同时又能看出在诗这个家族里,儿童诗又自有与成人诗不同的特色.依据从诗的特征出发寻找儿童诗与成人诗不同之处这一原则,本文认为儿童诗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儿童诗对生活所进行的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要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要与儿童的生活接近,以唤起他们以往的生活体验,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儿童诗的感情必须是孩子的纯真感情,能够激起小读者的强烈共鸣;儿童诗的想象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状态,要避免出现成人式的想象;儿童诗要通过新颖巧妙的构思来表现浓郁的儿童情趣,构思要体现动的要求,从而使作品不仅获得生气勃勃的艺术效果,而且容易在行动或动作中写出活生生的孩子形象;儿童诗的语言优美,适于儿童阅读、欣赏和学习,儿童文学的语文教育任务,在儿童诗上正由于诗歌语言的精炼而表现得更为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国家"、"民族"是梁启超"新小说"目光所及的终点,梁启超以"守望家园"的视角来审视小说,将小说作为劝善惩恶的工具,这种视角让小说担负了太多不属于小说的重任并最终压垮了小说。"守望家园"的视角显示了梁启超的现代性,只是这个现代性是启蒙现代性。王国维的文学观摆脱了"一时"、"一地"、"一国"的束缚,而具有了"天下"的广阔视野。"俯瞰苍生"的视角使王国维得以高屋建瓴地洞察人生与小说,不给小说负载道德说教与社会救赎的重任,使得小说全面、真实地创造世界。"俯瞰苍生"的视角无疑具有反抗传统的现代性特质。从"劝善惩恶"到展示真实世界,显示了小说评论与创作的现代性历程。  相似文献   

10.
近来,我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孩子似的,好象童心未泯,我对儿童诗特别感兴趣了,一有时间就去“中国儿童诗网”浏览儿童诗相关内容,留心关注着台湾、浙江、江苏等地的优秀儿童诗。看到浙江王昌荣老师的童诗童谣做得特别出色,把学生的诗作配上画,更是深深吸引了我。诗化的校园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突然,我有个想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进行童诗教学的尝试。虽然说我的起步太晚,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去做,总会有收获的。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儿童诗创作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态势,其原因体现为:儿童诗发表园地的增多;各种类型的儿童诗歌研讨会的举行;各种选本的儿童诗选集、评论集、理论专著的出版等。在创作上,儿童诗呈现出多元艺术形态并存、百花齐放的景象,新老作家共同奉献佳作;文体意识与读者意识得以强化,诗人们越来越谙熟儿童心理,创作越来越接近儿童思维、贴近儿童生活;开放性和民族性相融合。但是,儿童诗创作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金波的儿童诗应该说是中国当代儿童诗的一种代表、一种新高度。他对童年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真切体悟使他的儿童诗创作呈现出令人注目的诗美特质。本文从意境美和思之美两个层面切入,通过对具体诗作的分析和论述,揭示了金波的儿童诗刹那间见终古的诗美魅力。  相似文献   

13.
儿歌和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也有本质区别,但时下二者名称却常被混淆使用。从儿歌和儿童诗的发生发展、文本概念、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区别二者的不同,并就此探讨儿童诗的发生和发展体现“五四”以后儿童观的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4.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美学术语。一般人认为诗歌创作的焦点问题在于意境的创造,对儿童诗来说,创作的焦点却是意象的组合。儿童诗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表达有其特殊性。儿童诗中意象与意境创造的关键是捕捉意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忆大多数作品中,由于叙述人还没有成为充分自觉的独立叙述人,因而,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确切的视点和角度,小说的视角大多呈现断裂错落的状态。"我"在引导读者关注这个故事,叙述人"我"虽然是第一人称,但"我"的叙事却是全知全能的。"我"时时侵入"她"或"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一个全知视角,已经隐伏了王安忆日后叙事方式转变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晚清小说中出现了大批不同于传统叙事风格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的叙事向度上有其独特的贡献。《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小说的顶峰之作,其文本书写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其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在当时小说文本中具有代表性。《老残游记》运用的视角模式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有限视角"模式,但"视角越界"现象也存在不少,对这种"视角越界"并不能武断地进行否定,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其进行深层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黄哲伦的"美国华裔三部曲"(《刚下船的人》、《跳舞者和铁路》和《家庭忠诚》)探讨了美国华裔在身份认同中矛盾、复杂的心理及意识冲突。"三部曲"中人物的主体性、结构的对话性和开放性彰显了复调艺术的魅力。复调艺术的运用凸显了作为"他者"的声音,也表明了作者的飞散视角。飞散视角有助于美国华裔建立混合身份认同,从而以多元文化为出发点,在美国重建新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儿童对儿童诗的音乐性有着特殊的需求和敏锐的感受。金波的儿童诗具有显著的音乐性,这得益于他写作歌词的经历,而在诗作中具体表现为:外部的曲式音乐结构;内部的音韵构造、节奏构造、旋律构造等。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视角与社会政策在实现公正公平的价值观上具有良好的契合性,但这种契合性必须以社会性别视角作为社会政策制定的前提为前提,也就是说社会性别视角要在制定社会政策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出"自觉性"而不是"滞后性""被动性"。只有把握好社会性别视角的"自觉性",才能够使社会政策对两性平等发挥正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作为"丛残小语"式文言笔记小说,其叙事视角具有同类作品所缺的统一性,在记录后汉至东晋近三百年士人"众生相"时,始终采取相对客观的限知视角,叙事方式呈现重显示、轻讲述的特点,这大大拓展了文本的审美空间,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