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般认为,持久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采用湖北省1978-2009年的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湖北省农村居民的实际持久收入与消费进行协整分析。结果发现,湖北省农村居民的长期和短期消费弹性分别是0.857和0.728,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调整关系,持久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即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从根本上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长期均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和收入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研究,测算了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并引入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近期、以至于现期农村居民收入不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最主要原因,而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农村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关系。提出了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促进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收入变动是影响消费变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收入质量概念的分析,根据4省1 420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入质量体系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究了收入质量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各维度与收入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收入质量与其各维度之间的路径系数均显著,说明收入质量由收入的充足性、结构性、稳定性、成本性和知识性构成,其体系构建正确合理.其中,收入的充足性对收入质量的影响最大,影响能力达到0.781.收入的稳定性、结构性、成本性和知识性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影响能力分别为0.541,0.472,0.288和0.259.收入的成本性负向影响收入质量,其他维度为正向影响.因此,在关注农户收入数量的同时,应重视收入质量的其他维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短期来看,每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分别会减少0.028%和0.192%,收入差距的拉大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旨在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总体建议,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动态分布回归与误差修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模型,利用动态分布回归与误差修正模型,选用1996-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来看人均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消费将增加0.8991个百分点;短期来看人均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消费将同增加0.2886个百分点,短期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数值比长期关系的数值小。可以从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树立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消费观念及改善消费环境等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7.
朱晓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9-101
选取1990—2009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文化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法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文化消费支出之间正相关,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具有季节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农村文化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且农村居民消费观念陈旧,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河南省应设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传统保守的消费习惯、构建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推动农村文化消费升级,以促进河南省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85—2010年数据,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对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收入仍然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当城镇居民内部基尼系数扩大1%时,城镇居民消费就减少0.3%左右。这表明缩小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政策对刺激消费需求仍然有效。并据此提出如提高中等收入户数量等建议,旨在缩小差距,提高消费。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经济计量方法和模型,采用1980年至2005年湖南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聚焦于实证研究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支出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在长期和短期内,收入水平对文化消费有比较大的正向冲击,而文化消费则不构成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内蒙古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影响内蒙古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收入因素,运用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持久收入的收入弹性要大于暂时收入的收入弹性,且持久收入在影响消费的过程中占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准公共物品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ELES模型及相关的数据计算了农村居民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两类准公共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农村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文章分析了农村准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条件下用户路径选择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用户路径选择模型的类型后,重点分析了目前不确定条件下用户路径选择行为理论与模型,如期望效用理论及随机效用理论、累积前景理论、神经网络与模糊集理论及学习模型。在回顾与总结不确定条件下用户路径选择行为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农民收入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本文选取1995-2009年的省级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从收入来源角度探究农村地区差距的构成及变动,找出最主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是构成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家庭经营收入始终起着差距促减作用。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归因于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14.
孙晓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5-110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愈益突出,为了有效遏制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进一步演进,必须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此,本文在阐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剖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农村居民增收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以人力资本存量为主要参数,选取C-D函数构建经济增长模型,对收集的1978-2007年河南省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入数据,运用单位根、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协整结果表明:河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较大,但短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基于ELES模型和AIDS模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对ELES模型和AIDS模型从建模依据、模型特点和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ELES和AIDS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收入水平、消费环境、工作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城乡消费结构的优化要从提高农村收入、深化各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以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7年和2010年连续两轮在贵州省普定县随机抽取的3个村庄的全户调查所形成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方法,旨在分析中国西南贫困山区季节性饮用水缺乏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以便为西部扶贫提供新的实证依据.研究发现,季节性饮用水缺乏会显著地降低当地农民非农务工的就业概率,不利于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上海迪士尼乐园外地游客的时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主要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加以分析,同时选用网络游记数据加以辅助验证,补充描述旅游者的时空行为特征。文章采用运营商信令数据和UGC网络文本数据结合分析的方法,试图在数据使用方法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时空路径方法和时空行为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外地游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短期自由行特征。游客离开迪士尼乐园后选择的游览景点分布不均匀,旅游者轨迹点的整体分布具有中心城区分布密集、城郊分布稀疏的特点;迪士尼对周边景点的旅游带动效果较弱。外地来沪游览迪士尼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选择非常明确,游览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单一目的地型的线性旅游结构;旅游者对于其他旅游景点的选择更偏向于休闲旅游产品。游客的时空行为特点和行为模式特征,与旅游者来自的客源地、旅游停留时间、景点开放时间、旅游者同伴类型等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户行为的我国耕地保护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户作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耕地耕种的实际使用者,在耕地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耕地保护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农户在我国耕地保护的地位与作用、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我国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进一步开展衣户耕地保护行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实证研究仍将是主流研究方法,从断面调研逐步走向定点的纵向观测;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提升的政策切入点是研究的重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融入惠农政策之中;新生代的农户将逐渐成为研究的主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