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零售商水平竞争下二层供应链协调策略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一个生产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层供应链,生产商首先决定批发价和零售商选址约束,然后两个零售商进行选址和定价二阶段动态博弈。利用Hotelling模型得到了零售商价格竞争均衡的存在性条件,分析了集中式控制下供应链的最优选址和定价决策,提出了带转移支付的批发价合同和选址约束来协调零售商选取供应链最优决策。同时,带转移支付的批发价合同能激励零售商降低销售成本。  相似文献   

2.
生鲜供应链整体生鲜度的提升对减少浪费、提高供应链整体盈利水平及社会福利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研究了两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构建了单周期下生鲜农产品生鲜度激励模型,模型以供应商为领导者,采用Stackelberg博弈方法求解得到了均衡状态下供应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及供应商新鲜度努力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和零售商利润与消费者价格敏感系数呈反向变化,与新鲜度敏感系数呈同向变化。在价格竞争市场,供应商保鲜努力程度和利润与价格替代率呈反向变化;在生鲜度竞争市场,供应商保鲜努力程度和利润与新鲜度替代率呈同向变化。基于研究结论,厂商及政府应当联手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尽可能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道德风险,在市场价格替代率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形下,提高生鲜度替代率,使得消费者的意愿支付价格上升,提高自身讨价还价能力,获取更多利润。  相似文献   

3.
基于供应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假设,对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三种购销营运模式(预订购、委托代销和组合模式)的运作及契约双方的博弈顺序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供应链融资和营运协同决策模型。研究表明,资金充足供应链中,供应商的最优状况相当于传统报童模型下的优化问题,且会采用委托代销营运模式。为实现最优决策,资金约束供应商会采用外部融资和供应链内部资金转让的组合融资方案,且会选择预订购和委托代销组合营运策略。资金约束供应链中供应商愿意与零售商分担产品市场风险,激励零售商预订购,增加供应链的整体收益。  相似文献   

4.
非对称信息下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市场地位不同的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大型零售商拥有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小型零售商只有线下渠道。本文基于完全理性假设,构建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研究供应商总是将大型零售商线下渠道订单量泄露给小型零售商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策略;基于有限理性假设,进一步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零售商订购量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信息泄露对双渠道供应链信息泄露策略的影响与单渠道供应链不同,线上渠道的存在避免了大型零售商在高需求与低需求市场相互模仿订购量的情形;有限理性假设下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受订购量调整速度和线上渠道订购量对线下渠道价格敏感系数的影响,订购量调整速度较大时,供应链系统将通过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5.
下游零售商强势背景下的多对一供应链协调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下游零售商强势背景下,包含多供应商、单零售商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提炼出一类能够反映强势零售商运作特点的契约:主动向上调节生产商的生产行为以降低成本;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订货;接下来借鉴斯塔尔伯格博弈的分析思路,得到了能够被强势零售商用来协调供应链的契约参数方程,并证明了该契约具有较强的供应链系统利润分配能力。最终结果表明,与一对一供应链相比,多个供应商之间的水平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零售商的协调压力,零售商可以通过更少的转移支付达到预期的协调目的。  相似文献   

6.
博弈结构对VMI模式下供应链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VMI模式下供应链的多阶段博弈模型,研究分析了VMI中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不同博弈结构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进行的是双方同时决策的Nash静态博弈时,供应链的性能是最低的,而在一方先决策的动态博弈结构下,供应链的性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最后通过具体的算例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碳交易和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的环境下,通过分析体现成本和减排效率的低碳技术特征,建立供应链低碳技术减排投入与合作的动态优化模型,采用微分博弈方法,求解产品碳排放和供应链利润的长期轨迹, 并且推导出实现双赢的低碳技术特征条件。鉴于现实中可选择的技术特征有限并考虑到零售商减排意愿合作水平,推导出促进零售商低碳合作的市场条件,并证明了将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排放同时纳入碳交易有利于激励供应商减排。  相似文献   

8.
VMI下采用RFID技术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李浩  胡继灵 《管理学报》2013,10(4):590-596
在VMI下,供应商在RFID方面的投入能提高供应链及链上其他企业的收益,而只有有效地协调收益才能激发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的积极性。为此,以VMI下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假设提前期与需求预测误差存在线性关系的前提下,采用Newsvendor模型和逻辑证明的方法,建立了提前期压缩与供应链收益的关系模型,分析了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缩短提前期对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导出可使供应链收益提高的RFID成本约束条件,并证明供应商采用批发价格协调策略或零售商采用线性转移支付系数策略均可实现供应链成员收益的Pareto改进,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多零售商竞争环境下季节性商品订购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建湖  黄卫来  周根贵 《管理学报》2010,7(7):1070-1074
考虑一个需求不确定环境下的两级供应链模型,商品具有单季销售的特征,分析了单供应商与多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情形.如供应商给予其中一个零售商一次提前订购机会、使其拥有两次订购机会时,供应链的竞争结构将发生变化,供应商可以据此进一步优化自身期望利润水平.运用逆向归纳法求得了博弈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质量激励合同是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从制造商对供应商质量风险监管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单委托人—多代理人质量激励模型,拓展分析了影响激励报酬系数和供应商质量风险防范水平的各种不同因素,为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环境下建立有效的质量激励合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激励在复杂产品供应链中对主供协同合作关系及质量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基于主制造商在复杂产品生产研发前按照客户要求形成的质量意识的激励策略是否可以实现复杂产品质量控制问题。考虑具有质量意识的主制造商和其系统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建立以主制造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讨论无激励和存在激励时的主供生产最优决策。基于激励方式的不同,将激励策略分为根据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激励以及根据主制造商质量意识水平激励两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是供应商加强协同合作、改进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主制造商根据质量意识激励供应商可以进一步促使双方协同合作,提高产品质量,使双方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此外用灵敏度分析发现提高主制造商质量意识水平可以增加双方协同合作努力程度,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并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2.
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方法探讨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在供应商的质量预防投入成本和销售商的质量评价投入成本均为不可观测的信息的情况下,供应商和销售商都可能会发生签约后的道德风险问题.为了减少由此产生的双边道德风险,将供应商提供不合格产品而销售商未能检测出时对供应商的惩罚,及销售商检测出供应商的产品有缺陷时对其施以的惩罚作为激励措施.在考虑了双方的收益目标后,建立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的质量控制模型.运用进化规划算法对模型作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3.
曹滨  高杰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7):142-150
工艺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可制造性,从而对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生产外包环境下,不仅供应商的质量努力难以合同化,而且工艺设计质量可能是设计者的私人信息,因此在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往往是不对称的,从而为质量激励合同设计带来挑战。本文考虑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供应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制造商可能自己设计产品,然后将生产外包给供应商,也可能将设计和生产都外包给供应商。本文分析了在这两种外包策略下,制造商的质量激励合同设计。研究发现:1)当工艺设计质量是对称信息时,制造商可以通过质量合同设计实现全局最优质量和利润;2)当工艺设计质量是制造商的私人信息时,工艺设计质量高的制造商可以通过降低对供应商的质量惩罚强度以及增加采购价格来传递工艺设计质量的信号;3)当工艺设计质量是供应商的私人信息时,制造商可以通过质量合同菜单来甄别工艺设计质量信息。与工艺设计质量是对称信息时的均衡合同相比,在针对低工艺设计水平供应商的合同中,制造商降低质量惩罚强度和采购价格;在针对高工艺设计水平供应商的合同中,质量惩罚强度不变,但采购价格提高。  相似文献   

14.
考虑由两个零部件供应商与单个制造商组成的按订单装配式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完全信息下各成员的利润作为基准,分析了成本类型信息占优的单个供应商"信息伪装"对纵向制造商和横向互补供应商所造成的损失,提出了基于激励相容的供应商-制造商纵向契约和横向互补供应商参与下的交叉协调契约。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制造商主导的针对单个信息不对称供应商的激励契约,会产生"低端向下扭曲"现象,降低了横向供应商的最优订单量;制造商与横向的信息对称供应商分担信息租金而形成的交叉协调,在显示真实成本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最优订单量和整个供应链的全局利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供应商所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应用微分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四种不同的质量管理博弈情形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质量管理策略、收益和整条供应链的总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分配比满足一定条件时,从Nash非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到弱激励Stackelberg博弈情形,再到强激励Stackelberg博弈情形,最后到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对于制造商、供应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来说都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所以,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是供应链质量管理所追求的最理想的情形,为了有效促进该情形的实现,文章应用Nash讨价还价模型对该情形下合作双方关于供应链系统的剩余利润分配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对一家电风扇制造商的供应链进行调查来获得仿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针对一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分散式二级供应链,提出使用价格歧视策略来激励零售商参与信息共享.根据Stackelberg主从对策模型,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约束下,建立了供应链中的定价激励模型.解出了供应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并比较了零售商之间的销售量和利润.最后从博弈论的角度,将本定价激励模型与统一定价模型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总承包工程建设供应链利润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润分配是工程建设供应链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总承包工程市场为背景,基于收益共享理论和Stackel-berg博弈求解方法,建立了总承包商和分包商利润分配模型,得出为获得额外激励奖金二者所愿意付出的最大努力水平,及该奖金在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最优分配比例.考虑到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能力差异会对利润分配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供应链、总承包商及分包商利润函数随奖金分配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产生的原因,最后对模型的应用进行算例分析,并画出函数图像,定量而直观地证实了文中提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激励:动态模型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8  
信息共享对促进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极为关键,但是供应链中的成员缺乏进行信息共享的激励。本文以一个两阶段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来研究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其供应商进行供应活动和信息共享活动的最优激励问题,并用它来解释供应链中合作伙伴关系的持续改善过程。结果表明:供应商努力成本的边际替代率在信息共享以及正常供应活动的激励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往商业信用的理论通常是单视角的,本文试图在体现激励相容思想的双层规划框架下初步建立起一个能够综合财务、市场和成本因素的商业信用期限决策模型。在供应商和零售商详细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将双层规划等价地转化为非线性规划。由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分析,提炼出影响信用期限激励相容决策的关键因素包括融资能力、市场需求敏感性、成本结构。设计了三类因素变化的不同情景,模拟分析了三类因素的影响。利用中国的一组中小企业实际数据对模型与模拟分析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考虑到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分别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角度建立了两类联立方程实证模型,采用2sls,3sls,sur三类方法进行了模型的估计和检验。最终的结论表明,商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协调-利益分配"机制,它的决策是一个涉及多个公司运营层面的交互作用过程。资金成本是影响供应商信用期限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市场需求是影响(中小企业)零售商还款时间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非对称信息供应链质量信号传递博弈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基于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如何进行质量信号传递的问题。供应商对生产过程投资水平进行决策并采取质量预防策略,为获得最优质量契约可将其生产过程水平类型以信号传递给生产商,其对接收到的中间部件或原材料进行质量评价决策和加工处理决策。运用最优化原理,构建了生产商产品质量决策控制模型,并对生产商支付的"信息租金"进行了量化的描述并进行了仿真检验,结果证明:供应商有激励性动机将其生产过程水平类型以信号传递给生产商,并提高中间部件或原材料质量水平;当生产商观测到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信号后,将降低其产品质量检验水平、提高加工处理水平,增加向供应商的前向支付,作为对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质量奖励,同时整个供应链的联合期望收益将显著增加,并使生产商为获取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向其支付的"信息租金"减少。最后论证了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信号传递过程中"棘轮效应"的成因,并给出了以上各结论相应的定量分析与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