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澳门小说在祖国内地的传播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是言语活动能够实施的先决条件,话语的范围、方式和风格等语言之外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到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同样,在当代澳门小说生产与传播的动态过程中,文学之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也会对其产生类似于“语境”的效果。用“语境”的研究视野来观照新时期当代澳门小说在祖国内地的传播与接受,既可以对当代澳门小说这一有着特定时空内涵的审美信息作政治、经济和文化视角的社会学考察,又可以对当代澳门小说在祖国内地传播活动中传授双方的心理认知状态进行深层和动态的心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澳门地区的小说呈现着本土诉求与人文关怀的文化品格。小说以本土的文化精神描绘本土的生存世相 ,关注澳门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人格的建立。“性别体验”是澳门作家对本土爱情与婚姻的文学关注。这一文学描述 ,以感性的吟颂表述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向往 ;以理性的审视实现对现实人生的人本关注。两方面互为补充 ,共同构成具有澳门文化特色的性别体验诉求  相似文献   

3.
当代澳门小说在祖国内地的传播与接受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文化传播现象。当代澳门小说在祖国内地的传播呈现出了整体互动的传播模式,它既是一个集七大传播要素、四大传播因素和三个传播子系统为一体的传播事实,又是一个各要素与各因素、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交叉互动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4.
澳门自1553年起,成了欧风东渐的突破口。在四百多年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进程中,1849年当为其前期与后期的分界线。在前期,中西文化在澳门的交汇是初步的,而且天主教文化的传播在明清政府的文化政策下,曲折颇多。在后期.中西文化在澳门的交汇在各个方面都走向深入,天主教文化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更多的审视中碰撞。四百多年的中西文化交汇.使澳门的文化变得极为丰富多彩,澳门已具国际文化名城之特征。  相似文献   

5.
澳门进入后过渡期以后,社会治安开始恶化,犯罪率居高不下,罪犯低龄趋势明显,案件带有涉黑性质,居民安全感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澳葡政府长期对澳门不负责任的管治,造成其社会经济结构单一,政治文化落后,为澳门黑社会势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未来的特区政府应标本兼治,才能有效地改变澳门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  相似文献   

6.
澳门海港独特的发展历史、特殊的国际地位 ,以及中西文化交融形成的过程与特点 ,造就了澳门独自的文化特征 ,并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回归祖国后的澳门将在2 1世纪利用其文化特色与各种海外关系 ,为澳门的发展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发挥对外的中介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7.
档案作为历史文化研究的最重要资料,对中国和世界学术界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澳门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保存着大量有关澳门历史文化的档案,估计在一百五十万件至二百万件之间,其数量是敦煌文书的数十倍。研究澳门历史文化的学者,假如能以研究敦煌的学者为榜样,在搜集、整理、公布和研究这些档案上作出更大的努力,并将其与其它文献及考古实物资料互相印证,在21世纪,对澳门历史文化的研究就能够像敦煌研究一样成为一门重要的国际性学问。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澳门海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东西文化交汇、中葡文化融汇 ,构成澳门海洋文化的一大特色。澳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文化特区” ,使澳门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 ,具有双向辐射的特殊作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对澳门海洋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澳门海洋文化必将在新世纪的中华文化发展中 ,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妈祖崇拜与澳门人的航海文化、关帝信仰与澳门华人的英雄崇拜、包公庙与澳门人的清官崇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澳门华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澳门文化是以葡萄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与具有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妈祖文化为本土文化的基础上 ,经过长达 40 0年碰撞、交流、汇聚和融合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文化和丰富性、相对独立性、融合性和协调性。“叶落归根”,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性、凝聚力和民族文化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1.
澳门宗教文化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本文阐述了澳门宗教分属于东、西方文化系统的多元性特征 ;讨论了澳门宗教与族群的密切关系 ;澳门宗教既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又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中西合璧性 ;澳门人宗教意识淡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将回归祖国的怀抱。为迎接澳门回归,我校历史系李映发撰著的《澳门春秋》一书已由四川大学出版。全书约18万字,内容包括澳门的自然风光、社会习俗、经济文化、古往今来、回归前景、澳门仁人志士的斗争、赌王的挥金豪赌等10个专题;并附有地图、文物...  相似文献   

13.
澳门民门文学是长期以来澳门下层市民大众口头创作和流传的文学,它继承和发扬了古代作家文学、西方文化及内地与香港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统性和匿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澳门,地处珠江口以西,由澳门半岛、凼仔、路环以及路凼城4个部分所组成。历经了500年葡国统治和回归10年赔权的开放,澳门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级赌城。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澳门回归后,随着法律框架下的国家融合,澳门与内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的扩大及近年来澳门经济的发展,澳门人对中华文化及中国的国家认同得以增强,但与此同时,由于澳门移民所带来的族群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澳门对国际社会和国际经济环境的融入不断加深,使澳门的文化认同面临着新的一轮整合问题,文化认同更加多极化,并且受到西方文化更为强烈的挑战.这一切直接影响到国家文化在澳门的主体地位,进而影响到澳门从法律框架下的回归到文化意义上的回归这一个国家整合的深层次进程.因此在当前,应当强化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主体性认同.  相似文献   

16.
澳门有近50万人口、面积不过23.5平方公里,却具有独特的、重要的文化价值。从历史角度来看,澳门在近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特殊地位,其在海上交通、对外贸易、宗教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一度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文化的一个窗口,成为内地对外文化联系的一个通道,也成为西方文化人进入中国的一个桥梁。澳门作为21世纪的一个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社会区域,其在现实角度上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尤其是澳门作为一个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经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回归后在“澳人治澳”的基点上制度转型及其与…  相似文献   

17.
澳门外劳输入使其因劳动力不足出现的经济发展瓶颈得到缓解,对澳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对如何测量澳门外劳的社会认同问题少有学者研究。文章从交往行为的理论角度出发,采用问巷调查的方法对澳门外劳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文章在对澳门外劳社会认同进行操作化定义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澳门外劳的城市认同、群体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4个方面,结果表明:澳门外劳的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感较强,群体认同和文化认同较低。  相似文献   

18.
澳门文学的基本格局中,侨寓文学因素一度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并形成了澳门文学的独特传统。离岸文学现象则说明澳门文学曾有侨寓外地的传统。澳门文学概念的正式形成是在1984年,这一概念形成以后,对澳门文学的文化格局建构起到了有效的唤起作用。澳门文学概念的讨论与学术辩证,也突出显示了澳门文学文化格局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实现其在澳门设官征税之目的 ,插手澳门事务 ,竟不惜以出卖中国领土之权为代价。为此 ,他不仅亲自与时任澳门总督的罗沙多次会谈 ,而且派其亲信———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负责人金登干到葡萄牙谈判 ,并于 1887年 3月 2 6日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 ,擅自同意葡萄牙殖民者“永居、管理澳门” ,从而使清政府丧失了对澳门及其邻近地区的管辖主权 ,也给葡萄牙殖民者统治澳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 ,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前 ,澳门不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口岸 ,而且也成为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从 16世纪起 ,一批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内地 ,观察、学习中国文化 ,并经过他们的传播 ,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介绍到欧洲 ,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中国人民也通过澳门这一窗口 ,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 ,经过长时期的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澳门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