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妇女/性别学科建设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妇女/性别学科在经历了注重女性特色教育和引入社会性别理论两个阶段的学科体系建设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妇女/性别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在国家决策方面的主流化和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化,实现全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女子高校产生与发展之路曲折而起伏不定,其变迁历史受到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观念和不同政策的支配和影响,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诞生成长期、受创期和恢复期。女子高校的发展历史是社会性别意识不断变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高二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49名高二学生作为被试,探讨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二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7%,学习焦虑是困扰高二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2)自尊不存在性别、专业差异,在家庭经济状况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存在交互作用;总社会支持及各个因子不存在专业差异,利用度存在性别差异,利用度和总社会支持在不同家庭经济状况间存在差异;总MHT及各个因子在家庭经济状况间不存在差异,对人焦虑因子存在性别差异,自责倾向因子存在专业差异,性别与专业在过敏倾向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性别与家庭经济状况在恐怖倾向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3)不同自尊水平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4)自尊、社会支持与总MHT及各个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将对未来社会男女两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学校课堂的课程、环境、活动层面,是宣传现代的性别意识,系统传播科学的女性观念,造就社会平等性别意识的主要渠道。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学生的性别意识、态度和角色定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未来的平等参与和发展;而且与他们正确性别意识相关的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还将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大学生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情况。结果发现,大学生对文化教育类和社会生活类的新词语最为熟悉,对政治类的新词语运用得最多。不同性别、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了解和运用新词语上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了解和运用新词语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了解和运用新词语时情况比较复杂,大二、大三学生的情况明显好于大四学生。  相似文献   

6.
从高职院校专业特点谈体育健康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专业特点的分析,提出对高职专业开展实用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以改革高职院校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身体需求。  相似文献   

7.
女子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女子院校能否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女性人才,其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评价女子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为此,充分认识女子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积极探索促进女子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对于女子院校健康、持续的发展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相似文献   

8.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农林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受性别、就业心理压力、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所学专业、体育硬件设施、学生经济情况、成长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为此,应当通过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体育投入,培育大学生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育锻炼激励机制等方法,消除影响农林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6所高校2323份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女性学课程受众的主要特征为:在不同教育层次学生中,女性学课程受众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研究生、专科生、本科二三年级学生、本科一年级学生以及本科毕业年级学生;女性学课程受众涵盖不同性别和专业,但女生高于男生,人文社科专业学生高于理工科专业学生;女性学课程受众社会性别意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鉴于女性学课程受众所具备的上述特征,女性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应采取相应举措,以保障该课程的受众规模,满足受众的学习需求,并促进女性学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职业指导的目的是正确引导将要走向社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使他们把握专业特色,适应社会大市场的需求。通过职业指导,增强学生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认识职业特性与目标,加强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心理学教育需求的差异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 ,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之间 ,以及文科生和理工科生之间对心理学教育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 ,应该根据大学生对心理学教育需求的差异 ,有针对性地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下,主要通过对不同经济收入村民、不同文化程度村民和不同年龄村民的微观实证考察的结果,尝试性地概括影响生育行为和生育观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以及社会性别意识在生育行为和生育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社会性别制度在近代女子教育中的表现作了系统分析,指出男性性别强势对近代女子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学实践的扭曲、异化与干扰,并深入探讨近代女子教育中社会性别制度存在的根源是父权制文化霸权,最后从明确女性教育培养目标、完善女性教育内容、探索女性教育实施方法三方面获得对当今女子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比较,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未见显著差异;高职院校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年级、专业上都有显著差异,在城乡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体育学院各专业学生进行人格评估以完善和调整体育专业大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EPQ作为工具对体科院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收集数据录入SPSS20.0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校体育大学生比常模人群更外向,情绪稳定性较差,心理整合性适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外向程度最低,情绪稳定性最差,精神失调倾向最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精神整合性最高;社会体育-潜水专业学生社会化程度最高.男性学生在E、N人格维度高于常模;女性在E维度高于常模.专业对性别的交互作用表现在对E维度较显著.体育大学生的专业、性别因素交互影响其人格特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既注重因材施教,也要注重完善人格,以促进体育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赤峰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笔者所任教的赤峰学院来自不同专业的大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结合目前赤峰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提出相关对策,在学院转型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性别文化的转型,女子高校的学生理当而且必须成为文化自觉的主体。女子高校学生文化自觉的客体指向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性别问题,如"男女都一样"、"女人味"、"妇女回家论"等。女子高校学生文化自觉的实践,其根本路径在于自由地思想,"重新思考一切"这一女权主义教学论可作为其文化自觉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女子院校在新世纪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女性中高级人才和妇女干部的重任,其素质教育尤其显得重要.而要全面推进女子院校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全方位、全过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去,而且更需将"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去,落实到院校领导班子和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与访谈的方法,掌握了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策略.结果显示: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发展趋势良好,基本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能够考虑社会诉求,但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不强,价值取向偏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就业主要选择健身俱乐部、教育培训机构和中小企业(公司)等机构,在地域选择方面趋于理性,着重于向中小城市发展;影响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就业的因素有社会因素、招聘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等.  相似文献   

20.
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差异和性别角色的冲突,深刻反映出人们头脑中不平等的性别意识。传统性别意识影响下形成的两性人格特征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是男女两性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性别社会差异表现形态的角度,对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两性在社会角色、社会性别意识上的冲突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