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道家经典的《老子》,词义高远,内容深邃,影响深远。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里有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蕴乎其中。正是这种主体性,拓展、丰富、提升了人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使得"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本文运用文化学、阐释学、训诂学的方法对《老子》所蕴涵的独立自主精神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野草》中,"名"如"鬼打墙"一般弥散成"无物之阵"。"无主名杀人团"和"有主名假象"导致了"实"的本质被遮蔽和当下行动的缺席。通过"无名"身份与"共名"效应的比照、"有名"身份与"正名"困境的反讽等叙事方式的建构,"实"的本质被还原。鲁迅秉持弃"名"崇"实"的现世情怀,以"执着现在"为内核,强调当下之行,其文学史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一部诗集,本身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学术界虽然从许多方面就其文化价值、文化精神进行了探讨,但对于《国风》中文化精神的探析却不够。笔者以为对于《国风》的文化意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汉儒所谓"风也,教也"依然有其合理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晚清小说中出现了大批不同于传统叙事风格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的叙事向度上有其独特的贡献。《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小说的顶峰之作,其文本书写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其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在当时小说文本中具有代表性。《老残游记》运用的视角模式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有限视角"模式,但"视角越界"现象也存在不少,对这种"视角越界"并不能武断地进行否定,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其进行深层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黥篇》以"黥"为篇名,集中、系统、大量地介绍了唐代社会中文身、文面及点面等内容。通过对"黥"篇中有关唐代文身习俗的记载进行系统的分类,不难看出唐代汉族文身(黥)作为一种原始艺术和民族文化,不仅体现了人类一种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还是一种个体情感的宣泄方式,甚至黥面、黥体除了作为美饰和成人礼、民族尊严的象征外,也作为一种刑罚和妒妇对奴婢的一种惩罚手段。另外,从文身在中原汉族中的流行不难看出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和唐文化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6.
【背景介绍】东海县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水晶之都",有着丰富的水晶资源。县城内建有水晶城、水晶博物馆和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东海水晶"这一特色产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并形成了特色浓郁的"水晶文化"。为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以"水晶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都把翻译看做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能否成功交际的关键主要在于是否能够将文化信息处理(翻译)得当。在林语堂生活的时代,中西方极少进行交流,以至于西方读者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并了解中国文化。因此,这就决定了林语堂在创作《京华烟云》时必然会以异化翻译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目标语读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在林语堂的异化翻译策略中,又以"音译"和"直译"两种方法见长。本文即用"音译"和"直译"的异化翻译策略来分析《京华烟云》中婚丧文化的英译创作。  相似文献   

8.
运用新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的主体化"、"权力关系"和"颠覆与抑制"等观点研究日裔美国作家约翰·冈田的《不不仔》。说明作者采用文本形式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来讲述日裔社群自己的历史故事,冲破主流文化樊篱,打破沉默,争取权利。旨在重塑作为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的自我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千与千寻》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影片全名《千与千寻的神隐》中的"神隐"是日本古代特有的一种民俗现象;"油屋"中登场的各种形态各异的神灵具有浓郁的日本传统宗教文化色彩;汤婆婆通过夺取他人的真实姓名来支配他人的手段起源于日本古代的"言灵"信仰。宫崎骏正是想要通过《千与千寻》这部作品,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惜,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莫里森的三重"他者"身份,使得她的叙事在正式场合"难以言说"。在《宠儿》文本中,作家在八个"文化代码"中巧妙地植入"双重声音叙事结构",于是,黑人、白人读者通过对代码的破译,都从其中解读出自己期待的"文化信息"。在白人、黑人读者的阅读和评论中,《宠儿》里的沉默得到不断的"言说"。就这样,莫里森巧妙地在《宠儿》文本中开拓了种族"言说"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鲁迅之于中国,无疑是一个显赫的存在,他在这个世纪只活了36年,但死后却以不以其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方式持续发生更加深刻的影响。20世纪末,随着中国社会的复杂转型,思想文化语境产生新的变局,在这一新语境中,  相似文献   

12.
13.
鸿篇巨作《世界妇女史》从史前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到21世纪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结束,纵贯古今,横跨全球。作为“教科书”,其所具有的知识普及性特点,为“一般读者”、“历史系的学生”、“妇女史研究的学生”系统了解世界历史中的妇女提供了丰厚的事实材料;作为“学术专著”,它所展现的理论建构性特征,为世界各国的妇女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作者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妇女研究的跨学科成果和历史研究的优良传统有机融合,系统描绘了影响妇女生活的各种力量,全面探讨了妇女以哪些方式参与影响或塑造了周围的世界,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统观全书,四根主线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4.
后资本主义时期是一个空前异化的时代。2013年,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0%的人憎恨自己的工作(指挣工资的工作)或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兴趣。的确,现在多数人从事着单调的、超常时间的、没有成就感的工作,工作成了一种煎熬。然而,绝大多数的人必须工作,这是没有选择的,他们在这煎熬中度过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这不能不说是对人眭的巨大扭曲、巨大异化。  相似文献   

15.
The widespread hedonism shows that the worship of wealth based on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nature can not become the belief pursuit of modem society. To solve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problems concerned,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solid realistic interests and the rational spirits beyond wealth value. The previous rationality built on individualism fails to deal with the belief crisis of the society. The way out of it l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human rationality and the transforming of rationality from individual one to practical one.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由北京大学杜殉教授所编、作为“弘扬中华妇女文化丛书”姊妹篇的《阆苑奇葩》和《闺海吟》由华龄出版社先后出版。这套270万字的大型妇女文学选集丛书的面世,对我国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讲,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编者为搜集、整理、保存、承传我国古近代妇女文学作品和弘扬、建设中华妇女文化做出了不凡的建树。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女性主义哲学杂志Hypatia为庆贺作为一本自主办刊25周年的杂志①,出了一本专刊(Hypatia vol. 25, no. 4 ,Fall, 2010) ,并举办了一个有150多名学者参加的专题研讨会,不仅试图总结过去25年来该杂志为女性主义哲学的塑造和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分主题总结过去25年来女性主义在哲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一些新问题与新争论,以及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医用物理学教材中常见的一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且举例对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ization and city modernization, the study of American academic research on Chinese ci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shows that much was done about Chinese cities before 1949 but scarce about ur- baniz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Research related to Chinese cities (including urbanization and city modernization) during 1949--1978 was far from adequate, but most research work was done about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after 1978. Academically American researchers have a broad vision, but practically their findings are rather unsatisfacto- ry and regretful although many of their opinions are “applicable” to Chinese realities.  相似文献   

20.
顺应翻译学的权力转向,文章探讨《论语》理雅各译本成功的原因。该译本一经面世就赢得了当时读者的接受,这是由于理译本分别符合了西方的传教士、殖民者和汉学家这三类主要读者的阅读要求,这三类读者分别代表了三大权力:宗教权力、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这些权力对译者的操纵在译文中也有所体现。从《论语》理雅各英译本这一个案,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关系和权力机构是怎样操控翻译事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