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以及赫斯"金钱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所以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作为一个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规定: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与自己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体现着深刻的理论完成和系统的哲学确证;带有显著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辩色彩;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阐述是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最完备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本文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其理论来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极为丰富,阐述了异化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践、共产主义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一份独特的文献,标志着马克思创立新世界科学理论体系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了重要的生态思想."人化自然"与异化劳动是其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从生态视角重新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重要的思想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学说可以称之为马克思深入探求历史发展的划时代的转折点,它对其以后唯物史观的形成起到了历史性的奠基性作用。本文就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探讨,以达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发展进程的深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8.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对马克思哲学来说绝对是一种历史事件,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足以震撼马克思哲学研究.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的许多人来说,这似乎意味着,类似苏联和中国那样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客观规律的学说被颠覆了: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内在性的、主体性的人道主义的学说.国内一些学者也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有着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文中他坚持从人类实践的角度分析技术本质,在技术批判中采用了独特的人文视角,并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技术批判的最终目标,这些思想对当代的技术问题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坚持紧迫性和有序性的统一;坚持人本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坚持效率性和公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终极目标和至善至美的终极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核心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扩大劳动就业,在现实和可能性的基础上造福于人民,因而我们必须对人的自由和发展程度的有限性问题作出科学和理性意义上的阐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1 8 5 7~ 1 85 8年经济学手稿》中 ,马克思通过对交换价值这个异化的社会关系的分析 ,发现了交换价值本身包含着社会关系的异己性。在流通中表现为平等的人的社会关系 ,实际上蕴涵着本质是工资与资本的对立。马克思用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对社会关系物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颠倒的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层的解蔽 ,说明了作为交换价值的物化劳动同作为使用价值的活劳动之间的交换是社会关系物化发生的最终原因。因而马克思此时是把异化看作是一种现实社会关系中发生的客观自反性。此外 ,马克思还从主体———人的角度出发在交往的历史形态中准确定位了社会关系物化这一现象并论证了其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异化理论出发,在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分析中,揭露劳动主体的异化本质并通过对象化、外化和物化的论述,来确证主体性,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复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也提供了一条主体真正占有其本质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先进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以先进文化建设为基础,先进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先进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以其进步的价值取向指导人的全面发展,以其先进性规范人们的活动并指导通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 证发展观的系统构思。这种构思基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完善市场为取向,以 “两个文明”为重点,以经济政治文化改革为动力与保证,以世界融合为视野,以开放格局为潮流,以和 合社会力量为取向,以中华民族长远利益为大局,从诸多方面展开。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 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这一辩证发展观的时代演进。  相似文献   

17.
对“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其关系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发展既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中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绝对、相对真理的关系一直是哲学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第一次提出绝对、相对真理的概念,但是他并没有对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做出明确的说明与叙述。列宁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他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提出了著名的“总和说”。而现行哲学教科书由于对列宁的“总和说”的错误理解,在两者关系的阐述上表现出了片面性和局限性。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发展、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以形成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反映了马克思的劳动观,马克思在其中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及其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观,对于我们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人自身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劳动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