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秘书监一职的迁转研究对于诠释唐代秘书省所承担的图籍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百条的秘书监迁转数据分析,唐代秘书监的迁转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秘书监的任职在始终保持自己的清望地位的同时,逐渐失去学术性质,以安史之乱为界,在品秩、职官、性质等三个方面呈现出对比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唐普 《重庆师院学报》2011,(6):42-49,102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3.
彭蕾  王芳 《理论界》2009,(1):131-132
<唐律疏议>把官吏分为"监临官"、"主守官"和"一般官吏"三类,三者职责不同承担的处罚也不同.本文以"监临官"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唐律疏议>以"监临官"这一特殊身份为犯罪主体的规定,以期对现在的职务犯罪和官员问责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秘书监是构成我国古代的职官制度之一,是我国古代主管邦国经籍图书的职官设施。它在我国古代官府藏书的收集,整理,编目和利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的典籍文献保存在官府或宫廷。远在周代时,史官是典籍文献的职掌者。秦代时,则有御史、博士执掌典籍文献。这些职官的设置为秘书监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东汉时,为了适应官家藏书不断发展的需要,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第一次设置了总管汉代藏书的机构——秘书监,并规定秘书监设官人数,职责和隶属部门。“秘书”之名即掌管禁中图书秘记之意。这是因为古代典籍源于官府的档案,文书、法令,秘记。并作为机密典藏皇室秘宫。在三国时,封建割据的魏、蜀、吴都按照东汉的职官设置各级官吏,秘书监的设置也被继承下来,魏文帝曹丕就曾经设置秘书监掌管艺文图籍之事,还增没秘书监的职官。晋代,秘书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秘书监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除了典掌图书文籍外,还从事著作之务。南朝时,宋、齐、梁、陈四代都因袭旧制设立秘书监掌管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的确立,使得唐宋总集分类体例与文学观念研究逐渐受到学界关注,然也存在着研究资料整理欠缺、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方法趋于单一、研究成果多数重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的唐宋总集分类体例与文学观念研究,需立足文献,撰写唐宋总集分类叙录;拓宽研究对象,众体总集之外,注重单体总集的体类细化研究;确立总集"异体"分类与"同体"分类两个维度的"分体"内涵,将视野延伸到多样化的"分类"方式上,注重"体""类"相兼,关注总集体类设置对于其他文化典籍编纂体例借鉴;最后,在个案研究与类型研究的结合中,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推进唐宋总集分类体例与文学观念研究。  相似文献   

6.
孟伟 《船山学刊》2014,(4):57-63
《续古文辞类纂》、《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晚清著名学者王先谦编纂的三部文章选本。《续古文辞类纂》表达了王先谦以儒家义理和考据学问为核心的古文观念。湖湘学风的影响和晚清社会现实的触动是王先谦形成其古文观念原因。《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王先谦编纂的两部骈文选本,其序文、例言集中反映了王先谦的文体学思想,王先谦还对骈文创作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词气兼资"的骈文审美标准。文章选本的编纂反映了王先谦"骈散并重"的文章学思想。晚清时期,骈散兼工并重的文章创作现象,以及汉宋学术之争趋向缓和是王先谦"骈散并重"文章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7.
广州在19世纪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也是中外语言接触交流最频繁的地区。本文通过对19世纪早期广州地区编刊的若干红毛番话读本和《华英通用杂话》、《英语集全》等商贸英语读本的介绍和分析,考察了这些番话小册子和商贸英语读本在晚清广州地区学习商贸英语中的不同作用,以及这些读本编纂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弹劾,指对官吏违法失职行为的检举、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据史书记载,在我国历史上,弹劾制始于秦汉。“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又置御史大夫,为纠察之任。”(《通典·职官一》)御史大夫为御史之长,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宰相,其职责既具有中央政府秘书长的性质,又具有独立于行政长官系统以外的监察长的性质,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可见其地位之高。在御史大夫之下有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都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汉书·百官公卿表》)秦朝的地方官制中,还专设监御史,以监视郡守。汉成帝绥和元  相似文献   

9.
张之象是明代中后期东南文坛上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他出身于上海龙华世家,博综群籍,诗文高绝,孜孜不倦地参加科举考试三十余年,却屡试不第,官场不遇,以著述终老。他编纂于嘉靖中期的《唐诗类苑》,篇幅巨大,内容宏富,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分类唐诗总集,不仅对于明清诗歌总集和类书的编纂影响甚巨,而且对于唐诗学史的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明嘉靖年间张之象编纂的《唐诗类苑》,是现存规模最大、分期最完整、体系较为完备的类编唐诗总集,具有独特的编纂体例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唐诗总集研究的整体热闹景象相比,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的相关研究相对冷寂,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通过对《唐诗类苑》刊行四百年来的传播情况、受关注程度以及2006年前后不同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为一部体例较为独特的唐诗总集,《唐诗类苑》正逐渐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究,其在唐诗学史上的学术价值定能进一步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普遍认为,"春秋"既是各国史书的通名,也是鲁国史书的专名,这实际上是一种调和的说法。"春秋"从鲁史专名到史书通名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春秋》原是鲁国史官所作,孔子作《春秋》后,左丘明为解孔子《春秋》而作了左氏《春秋》,《左氏春秋》原名亦为《春秋》。随着孔子《春秋》和左氏《春秋》的传播,"春秋"逐渐成为史书的代名词,从而演化为史书的通名。  相似文献   

12.
总集鳊撰研究是中国书籍鳊撰史上的重要问题。自觉的总集编撰始于魏晋。“总集”是与“别集”相对而言的一种编撰体式,不以“文学”为域限。从《隋志》著录看,早期总集多按文体编排,大致分单体总集和多体总集两种。前者产生略早。其编撰出于各种实用的目的;后者的产生取资于前者尤多。二者均发生于文体辨析的大背景。《后汉书》著录文士各体著述的方式直接启发了单体总集的编撰。《文章流别集》是总集生成的一个范例。章学诚《文史通义&#183;文集》对“总集生成”问题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7,(4)
与编年体、纪传体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史书体裁的纪事本末体,有一个历史性的生发源头,即《左传》学中的纪事类编学。由于《左传》叙事存在"隔断",在六朝至宋代极为流行的《左传》学中,出现了类编《左传》纪事的系列著作。在南宋前期治史为鉴的思潮下,这一《左传》纪事类编学与逐渐兴起的《资治通鉴》学相结合,产生出被清四库馆臣称为纪事本末体典范和创例之作的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徐梦莘撰著《三朝北盟会编》,亦受其影响。此后,纪事本末体史书编纂续成传统。鉴于《左传》纪事类编学形成更早,四库馆臣所谓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创纪事本末之例",当是误说,但在史学著作范畴内,袁枢此书可视为史书纪事本末体的创始之作。  相似文献   

14.
任竞泽 《学术探索》2010,(2):133-137
总集的编纂与中国古代文体学密不可分,是文体分类、文体理论批评以及文体形态深化研究的渊薮。宋人总集编纂的繁荣与成熟,在中国诗文选本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样,宋人总集编纂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对文学史上的文学运动、文学流派和文艺思潮等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子《小学》对宋元时期福建孝道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引领其弟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进行研读,开启以童谣式的文学作品来传播孝道伦理的先河;二是引发福建学者掀起编纂诠释朱子《小学》读本的热潮,促使刻书中心建阳出版同类题材的蒙学读物数量日增;三是对林同《孝诗》、郭居敬《二十四孝》等通俗读本产生影响,在孝子人物的选择上,起到了引领方向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堂书钞》的成书时间,历来被认为是在隋代,虞世南任秘书郎之时。据《大唐新语》的记载及通过对隋唐秘书省制度、虞世南本人创作风格等的分析,可以认定此说不确,《北堂书钞》当成书于唐代,虞世南任秘书监之时。  相似文献   

17.
在《晏子春秋》研究中,对其文体性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它是属子还是属史上,由于《晏子春秋》书名出现甚早,它的含义就带有其成书时代的特征。"晏子"之"子"不是对老师的称呼,应释为"老爷";"晏子春秋"之"春秋"是史书的通称,所指乃"齐春秋",《晏子春秋》为专记"晏老爷史"的史书。由于《晏子春秋》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其谏辞问对,至刘向校书,将其按照谏、问、杂分类编排,变成了强调思想性的子书体例,《晏子春秋》变成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的子书。《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下儒家首列"晏子",并非《晏子春秋》的简称,而是《晏子》更能体现其子书的性质,从此,《晏子春秋》就以子书的面貌流传于世,直至《四库全书》始还其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29-137
明成祖御制《圣学心法》是明初官方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取法唐太宗《帝范》及宋儒编集的多种帝学书,以洪武朝《储君昭鉴录》、永乐初《文华宝鉴》为基础,逐步发展成型。内容涵盖"君、父、子、臣"四道,并以君道为主,重点阐明成祖时期的治国理念。其结构以《大学》为纲,宋儒"心法"为理论内核,旨在为后世君主提供治国法则、历史经验与理论指导。《圣学心法》在近世政治思想史中有关键地位,它体现了君主理论与儒家伦理的高度结合,是明成祖君师职责合一思想的确认及其对治统、道统关系的处理结果,对后世的帝王之学及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班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其代表作《汉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名著。班固及《汉书》对我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具体表现在:第一,首创纪传体断代史的体裁;第二,整齐和完善了纪传体的结构;第三,重视史书编纂中的文字表述,给后世史家以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相对于唐宋诗歌研究之热,清代诗歌研究仍然显得有些冷,这与清代诗歌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处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这里集中刊发了一组清诗研究的文章,作者有北京高校的,有浙江高校的,有山东高校的,而《甘肃社会科学》远在西部,堪称是南北呼应,东西呼应,大家的共同心愿是为清诗研究出一把力,添一把火。这几篇文章并没有经过刻意的筹划与安排,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而是全凭作者兴趣。朱则杰教授有志于编纂《全清诗》,多少年来一直苦心汇聚资料,而多达几千种的清诗总集乃清诗之渊薮,自然成为其关注重点,故他谈及清诗总集之分类也便驾轻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