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如果说2005年是“PK”年,那么2006年就是当之无愧的“恶搞”年。年初,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电影《无极》开始,“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之后,恶搞文章、恶搞图片、恶搞音乐、恶搞影片、恶搞名人事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简直是无处不“恶搞”。作为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恶搞在这个文化多样性、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中,因作品所具有的娱乐性以及解构权威、颠覆传统、挑战精英所带来的快感,已经得到广泛流传并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娱乐形式之一。但是,正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根植于网络的恶搞也同样利弊共存。在一些恶搞…  相似文献   

2.
恶搞:解构、娱乐与搞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网络上的经典“恶搞”事件。《大史记》可以说是第一部在网络上被广泛流传的改编短片,其中最为经典的第二部《分家在十月》全部使用了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画面剪辑而成,以极度调侃的口吻讲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分家的故事,其中“崔永元·斯基”等人的配音惟妙惟肖。此片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但将“恶搞”推上风口浪尖的还是胡戈所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后,胡戈和“馒头”迅速成为国内娱乐圈最热门的话题。胡戈再次造就了网络上“一夜成名”的神话,同时也将“恶搞”搞成了热门话题。恶…  相似文献   

3.
网络恶搞风起云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着馒头引发的血案山歌带来的癫狂恶搞者的宣言在江湖广泛流传“抬头望见北斗星,心里想念周星星。在一个以消费为大爷的年代,一个以宣扬身体、平等消费与多元文化共享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恶搞者,一个叛逆的、自我的、追求享受、反抗沉重的恶搞者!”这首流行于网络的歌谣已经成为网络恶搞者的宣言,正如他们所说,为什么要登山呢?因为山在那里。为什么要恶搞呢?因为世上有太多道貌岸然在那里,有宏大叙事一统江湖,有精英意识妄想千秋万代。而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个草根也要发言,也想把自己的想像力发挥出来,把内心的感受发泄出来。惊世骇俗的创意…  相似文献   

4.
2006,被"恶搞"的一年2006年,是一个"恶搞"井喷年,从胡戈扔出一个馒头的血案起,恶搞便像瘟疫一样在整个互联网蔓延,在成为2006年度最流行的词汇时,也成了一种最流行的文化现象。当年,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恶搞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有些目瞪口呆。恶搞之风不仅席卷了所有上映的大片,而  相似文献   

5.
滥用恶搞自由的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靡网络虚拟世界的“恶作剧”“搞笑”(恶搞)之风,由于开始蔓延到了“红色经典”和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终于在前不久遭遇了一次强烈反弹:光明日报社邀集新闻、影视、网络以及高校的部分知名人士,召开了一次“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与会者从道德、法律、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无节制恶搞的种种危害,一致呼吁要“刹住恶搞之风”。单从形式上看,“恶搞”作品基本上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相结合的产物,有拍摄、剪辑和拼凑的视频、图片或者文字、叙事等;从内容上看,这类作品往往是对现实的反讽、颠覆和解构,具有很强的草根性、平民化等…  相似文献   

6.
恶搞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在中西文化中的传承时下流行网络“恶搞”,有人将之称为时尚,属于后现代文化的一种征候,这是很有道理的。但问题还有另一方面,既然属于文化,总有它的渊源,深究起来,恶搞在中西文化史上都有其深远的传承。日常生活是平庸、琐碎的,于是人们创造节日,从中获得快乐,补充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的源泉就在于恶搞。从这一角度分析问题的是巴赫金,不过这位理论家使用了另外的一个词语叫“狂欢”,其实这两个词意在汉语中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西方的狂欢节实际上就是恶搞。狂欢的最高原则是“笑”,各种表演、言语都是以笑为主要原则,而且这种笑是全民…  相似文献   

7.
“恶搞”源于日语词Kuso,音译为“酷索”,其本意是指教导游戏玩家在购入一个超烂游戏时可以玩得开心的策略。其后语义不断丰富,被当作“搞笑”、“好笑”的意思来使用,甚至成为骂人的口头禅。本文从道德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网络恶搞红色经典对社会道德的危害及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8.
《现代交际》2007,(3):48-49
[导言]恶搞,又称Kuso(库索),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恶作剧自古有之,但当它插上IT技术的翅膀,再驶上网络传播的高速公路,便一发不可收拾。胡戈的“馒头”把中国互联网视频恶搞带入了鼎盛时期,接下来恶搞之风愈刮愈烈,五花八门的恶搞视频铺天盖地而来。从方言配音到电影剪辑,从影视作品里的人物到现实生活中的名人,恶搞的枪口甚至瞄准了红色经典、英雄人物。终于有一天,有人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家茶座》2010,(1):158-160
万维读者网络“梦中不知身是客”的博客载文说,最近,在本人的博客文章《谁把涂序新博士推下了大楼?》后面,一则署名野云的跟帖把一个不幸自杀身亡的人说成是“渣滓和次品”,咒骂他“死有余辜”,把这个悲剧说成是“社会自我清理的行为”。更令人吃惊的是,浏览众多网站,发现对这个不幸事件抱类似态度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有人用比较隐讳的语言表达出来罢了。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09,(17):39-39
2008年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外“疆独”组织“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指挥煽动的。该组织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去年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后,一直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另一个达赖”的热比娅便曾呼吁向“藏独”学习,制造大事。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在2001年10月20日《纽约时报》上答记者问时说,本·拉登等人显然想把“9·11”事件策划成伊斯兰教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目前“文明冲突论”正在演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2005年是“PK”年,那么2006年就是当之无愧的“恶搞”年。  相似文献   

13.
以画说世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1-11
恶搞的恶搞 垃圾短信和垃圾电邮的猖獗令人发指,有关管理部门的手机和互联网用户难道收不到“垃圾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步入e时代,网络“恶搞”逐渐走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又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外来的“恶搞”在本土生根的背景可归结为技术的推动等四个原因。大学生群体在舒缓精神压力、对有时代感的东西和新技术好奇、追求和想要参与社会讨论等心理因素下被网络“恶搞”文化“吸引”。这种新兴文化形式一方面能够给大学生群体减压,给他们提供创新思考的新维度和新技术,并且满足他们作为准社会成员想要参与社会问题讨论话语权的需要,但与此同时网络“恶搞”文化由于缺少规范、品质参差不齐可能导致大学生群体形成不正确价值观和影响他们接受正统的学院式教育的合理内容等方面.大学生群体自身要更加理性的对待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近来,恶搞之风越刮越烈,与此同时,恶搞也成为滋生侵权的温床,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无一幸免。恶搞是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玩过火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在保持轻松幽默的同时,恶搞要把握的界限在哪里?恶搞对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侵害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肖像,是指以某一个人为主体,通过某种介质,对人体的外在形象的表现形式。如画像、照片等。肖像权,则是指肖像人对自己的肖像依法享有的制作、使用专有权及利益维护权。所谓名誉权,是指公民或者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它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名誉,…  相似文献   

16.
东方 《当代老年》2009,(4):12-13
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两位农民歌手成了此次晚会最大的“黑马”:一个是黑龙江种粮大户马广福,另一个则是辽宁大连“养牛大王”刘仁喜。他们与歌唱家们同台“飙歌”,台风、唱功丝毫不落下风,成了九亿农民心中的“偶像”。  相似文献   

17.
今天,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悄悄地把电脑打开,准备痛快地去玩一把。可是走近一看,啊,妈妈也太“狠”了吧!她把所有的网线、电线都拔掉了,这下我可怎么玩哪!我想,还是自己装回去吧,为了我的“春秋霸业”,我只能这样了,顺便学学怎么装,下次再去恶搞他们。  相似文献   

18.
今天,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悄悄地把电脑打开,准备痛快地去玩一把。可是走近一看,啊,妈妈也太“狠”了吧!她把所有的网线、电线都拔掉了,这下我可怎么玩哪!我想,还是自己装回去吧,为了我的“春秋霸业”,我只能这样了,顺便学学怎么装,下次再去恶搞他们。  相似文献   

19.
KUSO文化与网络群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末,一个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惊天血案》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作者以幽默讽刺的风格对某导影拍摄的影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戏弄和颠覆,在网上受到热烈的追捧,引发了网络“恶搞”的浪潮。正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一样,恶搞文化的流行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同时恶搞文化的流行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整个社会、日常生活乃至人们的价值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主流文化,面对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排斥并不是主流文化明智的选择,相反,应对其加以融合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一个镘头引发的血案》在表达其原创的主动性的同时,也再现了俚俗狂欢文化自由度的趋向——在上与下的交流同构中寻觅最佳契合点,延续“大话”的方式,以更激进的“恶搞”操纵评论的话语权,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