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任何非过程成分转换成过程即可产生动词化语法隐喻.以新闻文体的语料为研究对象,可以证实动词化隐喻的发生频率远低于名词化的隐喻,且动词化的产生以名-动化为特征,并与名词化无关.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动词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化是人们追求信息高效传递的结果,是人类语言历史演化的产物,也是语言自身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节奏加快所必然出现的现象,在英语中越来越普遍。动词化是概念语法隐喻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动词化其类型有多种。动词化隐喻增强了英语语言的表意能力,使语言结构简练,形象生动,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3.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隐喻研究中,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的性质和功能作出了各自的阐释。本文简要介绍一下有关学者分别从修辞、认知以及语法的角度对隐喻理论所作的诠释,进而讨论三种隐喻观的异同点,以期达到对隐喻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的对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再到语法隐喻 ,对隐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本文从三个层面———隐喻的性质、隐喻的机制、隐喻的功能———对这三种隐喻观各自对于隐喻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这三种隐喻观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且展示了隐喻研究的多维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定义、理据和工作机制三个方面对语法隐喻和语法符号隐喻作了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同时也注意到,语法隐喻与语法符号隐喻作为解释语言现象的手段,无论从概念表述上还是功能上都有相似之处,具有一定的共性。把握好两者的区别,对于完善隐喻体系、全面科学地解释语法现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M.A.K.Halliday和C.Matthiessen提出的最新隐喻理论,首先探讨了语法隐喻产生的理据,指出语法隐喻的出现是对经验重构的结果,然后通过分析政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表明语法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同时又具备影响人类思维,构建语言现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从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认知过程,分析了其产生原因、特点、以及文化意义。认为隐喻不只是语言现象,它还涉及人的思维和行为现象,语法隐喻则是用一个语义结构表达另一个语义结构所能表达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8.
英语报刊文章中有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本文对这些语法隐喻的具体表现和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隐喻·语法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语法隐喻观的性质、认知机制及其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它们之间这种继承与发展、因袭与创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语法隐喻的隐喻学地位。  相似文献   

10.
功能语言学认为 :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而语法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属于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不但体现了元功能思想 ,而且也体现了层次思想。同时 ,从一致性、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三个方面对请求语进行分析 ,还能够揭示请求语表现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特征,讨论不同形式语法隐喻在科技文体中的表现形式及深层含义,帮助英语爱好者和科技工作者更好地进行科技英语阅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理论把语法看成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层面,其描述可置意义于不顾;而认知语法所处理的则是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结合体.意义被视为概念化过程,通过认知过程来解释.语言结构及其使用也以经验为基础,并与认知心理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名动转用的认知及语法隐喻理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礼德认为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中心,而对语法隐喻中的动词化却未做研究。本文对已被公认为语法结构模式的“名动转用”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名动转用”应被看成是语法隐喻中的动词化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语法隐喻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语篇文体特征的具体表现。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语篇中的分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了科技英语不同于其它功能文体的特征。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分析了科技英语语篇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语法隐喻与认知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两种隐喻理论基于对语言的不同理解,对隐喻的研究因此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种隐喻理论,有四个不同点--对语言的认识不同、研究范围大小不同、对人类经验的分类不同、对"重塑"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一个相同点--都承认隐喻是一种语义现象,都试图解答隐喻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意义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股评英语中的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股市中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17.
受认知语言学从语言实践中研究人类认知行为的影响,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隐喻这一传统辞格进行认知意义上的讨论,这无疑为全面深入研究隐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著名学者I.A.Richards,M.Black,G.Lakof,R.W.Gibbs在隐喻认知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隐喻认知观既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从其观点的连贯性中可见西方隐喻认知理论的发展脉络,窥其有别于传统研究的创新之处,对国内90年代以来这方面所做的以书评形式为主、较为分散的理论介绍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高级英语》语篇中诸多语法隐喻是一种典型的有动因的突显,是作者为顺应语内语外情境而被前景化了的语言特征。学习者理解并把握了这种语言特征的顺应性,才能更好地分析欣赏原滋原味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9.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名词化是典型的语法隐喻现象,而作为一种隐喻现象必然与人类的认知思维机制紧密相关,名词化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认知现象。因此本文在名词化语法隐喻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学理论加以分析,从语法范畴的连续性、名词的认知特征、认知视角以及转喻机制四个方面揭示名词化生成的认知基础和动因,并提出了名词化是一种隐转喻现象的观点,从认知的角度对名词化语法隐喻的理论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以往的过去时态观及其局限性和易仲良的过去时态理论及其概括性,然后通过例句分析,探讨了主要认知手段-隐喻在有关过去时态的语言事实中的运行机制。隐喻使过去时态在语言之初的起始意义(仅仅代表过去时间)得以扩张。它不仅表示逆时钟方向上的时间距离和真实性距离,还可以表示心理上的距离。过去时态的本质是距离性这一观点符合人的认知过程,真实地反映了英语的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