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应强 《兰州学刊》2002,(3):32-33,31
文章认为 ,传统国有制产权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主要根源。规范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客观上要求发展资本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依法治国 ,这是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根本出路。此外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加剧其信贷风险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信贷收入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但是,由于我国信用经济不发达,商业银行和信贷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使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并且导致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低效率。为此,应采取银行间相互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利用中介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审批程序等措施,以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3.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危机发生后我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和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给银行业带来哪些信贷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管理信贷风险的现状如何,如何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商业银行充分认识后危机时代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正确考量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最大限度降低信贷风险,实现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信贷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业的日渐成熟而逐步发展壮大的.房地产投资回报率高,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因此,对于追求利润的商业银行而言,房地产信贷业务无疑是其信贷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银行业在过度竞争的外廷式发展方式下,无法抵挡房地产信贷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刚刚进入发展迅速期的房地产信贷业务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我国商业银行在积极发展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同时,要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以期达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5.
戴礼荣 《理论界》2007,(7):227-228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民、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信贷特殊风险、体制障碍、信贷管理落后等方面的因素使信用社信贷风险加大。因此,应当从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处置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减少行政干预、健全和执行信贷问责制、完善信用社内控制机制等几个方面来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信贷风险上升。这既有企业状况欠佳、行政干预多、企业转制问题多、国际金融环境影响等外部因素,也有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金融部门间的不公平竞争等内部因素。因此,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通过风险的防范与制约体系、预警与跟踪监测体系、分散与转稼体系、贷款的清收与补偿体系及风险的监控与稽查体系全面监控信贷资产,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猛,表现为:投资的持续超高增长、消费的持续超高增长、房价持续大幅攀升或持续居高不下、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高及房价收入比明显偏高。这表明房地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成分,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房地产业过快发展的原因及危害性,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房地产泡沫演变为经济及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相关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婷婷 《东岳论丛》2007,28(4):73-75
信贷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共同风险,如何控制和管理信贷风险是银行业一个永恒的主题。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盈利率持续减少,信贷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银行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入手,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外资银行的比较,认为应该尽快建立起矩阵式组织架构,运用先进的信贷管理工具和技术,在不断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同时,实行区域性的信贷策略,并保证国家相关制度的配套。  相似文献   

9.
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企业或个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逾期不归还而引起商业银行损益变动的可能性。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且较为严峻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灰色理论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的财务与非财务等各指标的构建与计算,尝试构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预警模型,以期实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有效评估与预测.  相似文献   

11.
对完善我国现行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娟 《阴山学刊》2003,16(3):92-96
房地产权属登记是对房地产物权的确认和公示,对国家和房地产权利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土地物权登记与房屋物权登记具有本质的不同,房地产管理体制本身的问题以及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立法的不严密,致使实践中权属登记的发证主体混乱。完善我国现行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有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税制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将现行不动产税制改为物业税,在目前还存在着批租制度不适宜,房地产评估工作不健全,土地房屋产权不明确,税负水平难以确定等问题。为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在开征物业税之前,需要统一内外税种,扩大税费、公平税负,建立房地产评估值制度以及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政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13.
不动产登记实践表明,不动产登记程序对实现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的意义重大。不动产登记程序主要包含主体适格性、主体行为、程序关系的内容以及后果等基本要素。而在对不动产登记程序价值的理解中,可将其分为程序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具体到不动产登记程序规范设计上,应注重程序的启动、审查和决定各个环节的完善和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14.
在被规范了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战略管理的切入点,不应当放在价格竞争上,而应当放在价值竞争上.在房地产市场竞争中,虽然价格竞争也是一种竞争手段,但降价终归是有限度的;而倘若着眼于价值竞争,其潜力则是无限的.这就必然把开发房地产产品新功能、培育房地产品牌提到首要位置.作为房地产的特定产品--住宅产品来说,应当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开发更多的新功能.也就是说,赋予住宅产品新的属性,增加新的功能.为了实现住宅产品的更大程度增值,增强价值竞争能力,还应当促进传统房地产向复合房地产转变,在发展市区住宅的同时,重视发展郊区住宅.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功能价值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一方面房产总量急剧增加 ;另一方面大量的房产被空置。这个现象一直困扰着人们。中国房地产市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发展速度 ,使得中国在短短二十余年时间里走完了西方同类市场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所走过的历程。也正因如此 ,在中国 ,建筑技术进步已经不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房地产功能更新换代需要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了。多年来 ,西方发达国家在房地产经济领域一直沿用被称为“区位圣典”的区位至上论。然而 ,在中国现实的房地产经济中 ,仅仅从区位的角度来分析房地产市场价值的变化 ,还远远不能解释这一中国独特的经济现象。从时间维度上看 ,在量和实现可能性两个方面 ,房地产功能价值的剧烈变化正十分明显地影响着房地产的市场价值。我们所提出的房地产功能价值论创新性地将房地产功能价值置于和区位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个新的理论模型能够为揭示和纠正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程中的诸多误区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古代的疫情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疫情的记录,先哲猜测疫情与季节、飞禽有关,认为疫疾是一种“戾气”,提出了防疫的思想,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防疫对策。这些对于我们当代的防疫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17.
在区分公法行为与私法行为的基础之上,对学界关于房地产登记行为的性质的主流观点“私法行为说”进行批驳,明确房地产登记行为的公法行为性质,并进一步论证房地产登记行为的行政行为性质,阐明正确界定这一性质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经济泡沫是房地产经济波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房地产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源于银行信贷的非理性扩张、土地的稀缺性、结构性矛盾等因素。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规范住房金融业务;强化土地资源管理,规范土地市场;合理调整房地产的供给结构,大规模她推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反思——基于货币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有几个影响中国房价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城镇化、居民收入、婚龄人口和货币政策.比较而言,货币政策具有极强的短期效应,而城镇化、居民收入和婚龄人口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在楼市"混沌期",调节房地产市场需求的良方在于调整货币政策,引导房价"回落"到合理区间的切入点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就是把房地产投资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过程。本文首先对我国发展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接着研究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现状和发展障碍,最后结合次贷危机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经验教训,从金融体系、法律法规、中介服务机构和信用评级体系等方面提出健康发展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