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真伪问题及《史记》对晏子主要事迹的缺载,学术界往往忽略对《晏子春秋》一书学术价值的重视与关注。本文主要依据《左传》等较为可信的有关记载,勾画了晏子政绩及其思想的主要方面,并从西周官学向私学过渡的角度,对《晏子春秋》一书的史学、哲学及文学史价值,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晏子春秋》作为一部反映晏婴生平事迹的文学作品,对于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采用了多角度立体的方式,对于同一个人物能够选取多个材料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使得人物的形象丰满而富有感染力。本文从《晏子春秋》的结构入手,通过具体篇目的分析,论述了该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采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尽显风流,那还是在小说中;而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德才兼备的雄辩家——齐国大夫晏婴。晏婴聪明智慧,机敏善辩,贤名闻于诸侯。只是他身材矮小,不足五尺,因而不免有人借此奚落他。结果,对方往往是自讨没趣,不得不甘拜下风。《晏子春秋》就记述了他的一些轶事,读来十分有趣,在此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有关《胡笳十八拍》真伪问题的讨论文章,已由“文学遗产”汇编成书,这对于作进一步的探讨有很大方便。尽管在真伪问题上,双方看法不同,相持不下,但对于这篇作品本身的高度艺术成就,却差不多是一致肯定的。正因为《胡笳十八拍》是这样一篇不容忽视的杰作,这也就迫使我们对于它的真伪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或者半途而废。象这样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是应该有它的地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对它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5.
晏婴,字平仲,维夷(今山东高密)人,曾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官位至相,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近读《晏子春秋》,一直在想,晏婴是不是太傻了,在封建官场,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末期齐国贤相晏婴言行的一部先秦古籍,书中语言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特征。晏子形象的幽默是对美的赞颂张扬,齐景公形象的滑稽则是对丑的嘲讽椰揄。这种美学特征的形成,除了晏子机智、诙谐、豁达的性格,其客观原因在于他处于庸君谀臣的夹缝地位,在不同场合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深受齐回开放、乐观、多智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抄写年代应当在汉景帝之前,所以它也应该是现存最早的《晏子春秋》版本。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出土可以帮助我们校订《晏子春秋》传世本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不应过分迷信简本《晏子春秋》,认为它一定优于传世本和《群书治要》本。事实上,根据其内容的思想倾向来看,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很可能是墨家传本,而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晏子春秋》与墨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解放以来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中国文学史著作及报刊上发表丁大量评论《水浒》的文章,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有以下一些论点: 一、关子《水浒》的评价问题对《水浒》这部书的评价,大都认为它是一部“农民革命的史诗”。这些评论认为:《水浒》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肯定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真理性,热情地歌頌了农民起义的英雄,严厉地鞭挞了官僚地主,表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先进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后世  相似文献   

9.
《寒夜》是巴金建国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继《家》之后的现实主义杰作。无论就思想深度还是艺术的纯熟而言,《寒夜》都是巴金的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在我们见到的现代文学史书中,对《寒夜》的论述并不充分,也没有给它以应有的地位。近年来,这本小说在海外产生强烈的反响。这一事实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报刊上已见评介文章。笔者在学习之余,不揣浅陋,试对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山东理工大学战化军教授的新著《管仲评传》(齐鲁书社 2 0 0 1年 5月出版 ,定价 2 0元 )一书 ,对管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该书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管仲及其《管子》很有意义。综观该书 ,堪称为近年来齐文化研究领域以至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又一力作。管仲是我国古代贤相的代表。在历史上将管仲与晏婴并称为“管晏”,在中国的整个历史长河中 ,管仲是古代贤相的突出代表 ,《韩非子·说疑》将历史上的“霸王之佐”排出了十五位 ,列在管仲之前的只有五位 ,即后稷、皋陶、伊尹、周公旦、太公望。其中后稷是周的始祖 ,是尧…  相似文献   

11.
《晏子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历史小说集,其成书过程相当复杂,并非一人一时之作,是小说家者流汇编而成,其成书不会晚于秦统一六国。《晏子春秋》的素材既有历史实录,也有传闻轶事,甚至是夸饰虚构,但从总的方面来看,是以虚构为主而非实录。该书中的晏子是一个文学形象而非历史人物。《晏子春秋》作为我国最早的短篇历史小说集,具有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表现力强的特点,给后世文言小说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思想史是史学中最五花八门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一个广阔的学术领域。思想史研究涉及到目的和方法、思维活动、各种信念、各种观念、思想成就和文化成就等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思想史,这个问题现在显得更为突出。目前,国外许多史学家从史学角度探讨思想史在史学界的地位、思想家的信念以及思想史同其他研究领域(如哲学史、史学史、科学史、政治经济学史、政治思想史、文学史等)的确切界限。英国《今日历史》1985年第10期以《什么是思想史》为题,约请当前英国著名史学家科利尼、霍林格、斯金纳、波科克等人就思想史在分支学科中所起的作用,如何研究思想史,思想史的涵义,研究范围,以及就一些概念,如思想活动、信念、思维、态度和见解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他们的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欧史学界的研究趋向。现摘译其中一部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左传》很早就有人称它作“相斫书”。虽然这样的看法显得简单化了些,因为《左传》这部书不只是写了战争,还相当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但这样的看法突出了战争的描写在《左传》中占有的重要的地位,却是独具只眼的。我们要想对《左传》这部书的价值和在历史上的地位作出恰当的评价,认其研究它关于战争的描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  相似文献   

14.
茶事起于何时,向来有不同的观点.《晏子春秋》有“茗菜”之语,很多学者据此认为战国时代便已有茶之事,《中国茶叶大辞典》更是将晏婴列为古今第一茶人.本文利用文字学、词源学、版本学、气候学、地理学等方面知识,对《茶经》、《太平御览》、《晏子春秋》等书中的五段类似的引文进行逐一辨析.笔者认为《茶经》的“茗菜”引文并不可信,“茗菜”当为“苔菜”之误,或《晏子春秋》中并无“茗”或“苔”字,这条语料并不能被用来证明战国已有茶之事.本文还简要分析了先秦可能是茶的有关文献记载,认为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先秦有茶的观点并不可信.本文利用“二重证据法”,从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角度分析,认为茶事起于西汉.  相似文献   

15.
一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显著成就的优秀作家之一。早在四十三年前,鲁迅先生就称赞:“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但是,对于这样一位作家,过去学术界一直评价不高,没有给以应有的地位。何以如此呢?这里有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学研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机械唯物论还有颇大的势力,他们对待民主革命时期的作家作品,不是作不应有的苛求,就是任意贬斥,有的甚至扼杀,巴金和他的代表作——《家》,就遭到过这样的历史厄运。谓  相似文献   

16.
寓言的力量     
<正>寓言的力量,就在于让人对种种社会现象,产生更深刻的领悟。在《晏子春秋》中,有许多看来专门是讲给皇帝听的寓言。这部古代寓言作品集,显然是战国时期的人,假托晏婴的名义,实际是采集他的言行而编辑成书的。这位矮个子的晏子,别看身材不高,智慧却很高,所以要用这种方式来规劝,来启发,来诱导,来针砭最高当局,就是因为对自以为至尊至贵、至知至  相似文献   

17.
《子夏易传》真伪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夏易传》真伪考证刘玉建于夏在易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广泛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一部易学著作──《子夏易传》,亦称《子夏传》。然而关于这部书的作者及真伪问题,数千年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最早提到该书的是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及目录学家...  相似文献   

18.
《义山杂纂》,又名《杂纂》,古今说海本题唐李商隐撰。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部著作的真实性一直持怀疑态度,认为是后人假借李商隐之名而作.并非后人的作品。甚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樊南文集》,亦未收录该书,可见人们对这部著作从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义山杂纂》是不是唐朝的作品呢?其作者是谁?它有何学术价值?对此,笔者将作以简单的探讨.以求指正。一、关于《义山杂器》的真伪问题《义山杂纂》的成书年代.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若从《义山杂纂》一书的内容来看,它确为唐时的作品。在《义山杂纂》一书中.有…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大大向前推进了"历史语境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斯金纳将历史语境主义、概念史、修辞学三者通恰相融,不仅推进了"剑桥学派"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而且最终由此成为一位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20.
赫尔岑的《往事与沉思》是一部文学杰作,也是一座思想丰碑。它是"历史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是赫尔岑个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历史的写照;它是对19世纪中期那一代俄国知识分子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形象再现,揭示了"思想"在俄国成为一种"力量"的历史场景;它也是赫尔岑本人思想一个集大成式的表达。《往事与沉思》的思想史意义还有待我们去作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