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竞业限制是在劳动关系终结后企业对劳动者权利的延伸,是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的限制,直接关系到双方的实体权利和经济利益。《劳动合同法》通过对竞业限制的对象、范围、期限及违约金等规定,在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同时,强化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体现了利益平衡的价值取向。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实务操作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规范与明晰竞业限制条款仍是我国相关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利益频繁遭受侵害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大学生不具有劳动者主体资格,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保护。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行为应当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且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模式。认定在校大学生具有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主体资格,更有利于保障大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3.
对新劳动合同法的批评认为,劳动合同法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不仅没有起到维护劳动者利益的作用,反而进一步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新劳动合同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更能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7):81-92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立法前后即已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或政策目标的重点在于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一项法律的实际效果可能会和预期的政策目标不一致,甚至出现相悖的情形。对于是否保护了底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这种保护是否在社会整体效率上得不偿失,不同专家间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并结合课题组的案例调查以及现有文献中的经验证据,全面分析《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后果,希望能够以严密的经济逻辑和实际的调研考察来给出统一的分析。我们的基本结论如下:《劳动合同法》对市场劳动合约的一些干预是过度的,缺乏有效的经济学逻辑支持。《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确实较大幅度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作为对这一成本增加的反应,多数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下降,尤其是对底层的低技能劳动力。长期来看,劳动力需求下降必将导致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放缓。此外,《劳动合同法》也导致了企业用工行为在多方面的转变,这些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交易成本的上升,整体经济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域外经验与本土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燕 《兰州学刊》2008,(5):129-131
劳动合同期限制度通过对期限的法律效力制限,达到劳资利益平衡的目的。法律通逍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订立和解除权限制来维护劳动关系静态平衡。对于无固定期限合同,法律通过灵活的解除权制度来维持劳动关系动态长期的平衡,其意在维护大多数一般劳动者的就业稳定利益。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虽然与其他国家劳动合同期限制度有一定出入,但是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运行的功能上与后者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促进了高校后勤体制的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推动了和谐高校的构建。但是,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滞后,收入分配不均衡和人力成本的增加阻碍了《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深刻认识立法宗旨、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做好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工作,依法贯彻《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永众  程宏伟 《学术研究》2012,(5):91-98,159,160
劳资矛盾已经演变成我国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但是我国关于劳动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性质研究非常缺乏。我国劳动关系学尚处于常规学科的前科学阶段,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对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解释,其中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是与劳动关系学联系最密切的学科,而这些学科在基本假定、研究目标和政策主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人性化的和谐劳动关系,政府应完善劳动力市场,以公权力介入劳动关系调整;工会必须通过民主化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劳动者的集体代表;企业应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水平,重视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草案。但是如何切实规范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仍然需要从理念到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应确立"鼓励稳定"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叶芳 《甘肃社会科学》2007,(2):167-170,195
"鼓励稳定原则"的提出基于劳动法的社会法属性.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劳动关系超常的不稳定状态迫切要求劳动合同法立足"稳定",鼓励"稳定",以"稳定"为核心.《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已经在诸多方面突出了对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视和鼓励,但是在劳动合同期限、效力、对劳动者离职的限制及经济补偿金等等制度设计上离"鼓励稳定原则"的要求差距甚大.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草案.但是如何切实规范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仍然需要从理念到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最好选择。《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高素质的劳动者从中收益,而处于边际就业的低素质的农民工成为受损者。《劳动合同法》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劳动者提高边际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界在《劳动合同法(草案)》的讨论中分成尖锐对立的两派:一派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向劳动者倾斜,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导向;另一派认为,劳动标准过高必然提高企业的劳动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综合来看,两派的观点都有现实的针对性和立论基础,但两派都忽视了全面的理论分析,特别是在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很容易激化矛盾,走上无谓争论的歧路。为了给《劳动合同法》修改和制定创造一个和谐的讨论氛围,本文把争论问题置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框架中评析双方的观点,进而探讨《劳动合同法》制定和修改的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大卫 《兰州学刊》2014,(2):162-167
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劳务派遣用工"泛滥"的现象有望得到进一步规制,但是很多用人单位纷纷采取"假外包真派遣"的模式加以应对,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于外包和劳务派遣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从而对于"假外包真派遣"有所鉴别,对于真正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08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的同时,也促发了“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用工形式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劳动合同法》使中国形成了以不同合约结构为特征的新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从而对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造成异质性的影响。基于企业边界理论,可得出企业之所以更多采用“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用工形式,是进行边界调整,追求在法律约束下更高生产经营效率的目标使然。但契约密集度不同的企业在调整企业边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不同,从而导致其生产经营效率受《劳动合同法》的冲击也不相同。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可对这一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劳动合同法》对高契约密集度企业的生产效率具有更大的负向冲击,这一效应对民营企业和法律执行效率较高地区的企业更加显著。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导致低契约密集度企业在员工数量上出现相对下降趋势,其人均固定资本量则出现了相对上升趋势。这些结论在排除金融危机、资本替代劳动等因素之后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15.
劳资问题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利益衡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劳动法律日臻完善的情况下,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劳资利益衡平模式,是国家、企业、劳动者三方都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发达国家劳资利益衡平模式的总结,树立利益协调的理念,在政府适度介入下,赋予劳动者适当的劳动主权,形成在社会监督下的等边三角型“三方协调机制”的模式可以为衡平劳资利益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生活管理的革命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提出是人类管理工作生活的一次革命。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哈佛模式、盖斯特模式和斯托瑞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和发挥直线经理的作用 ,重视个人成长和团队建设。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比较苛刻的条件 ,企业可以从多种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值得充分肯定 ,但其实质是一种剥削理论。它所表现的美国化倾向也是值得注意的。我国劳动力的供给态势 ,劳动立法和执法状况以及许多企业的微观条件都不适合广泛地推行真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过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良好土壤 ,在这些企业中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将为我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中国化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基于集体谈判的传统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关系,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并对三种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时劳动关系实施调整的前提与基础:基于三方机制的健全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集体谈判模式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袁纲  范围 《理论界》2011,(7):45-49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争议案件的最大诱因。《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进行了规范,使得劳动合同的解除权之间具有体系的关联性。从宏观来看,基于"实质正义"的法律价值,形成了"劳动者解除易,用人单位解除难"的基本体系架构;从微观来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的解除权之间又形成难易有别的体系层次。尽管如此,《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解除权的规定仍然存在体系混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汪火良 《理论界》2010,(3):69-70
随着《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劳动争议案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劳动合同实践也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采取规避法律,扩张自己的权利,限制劳动者权利的新措施。笔者主要从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法律解释和推理、劳动合同文本提供、有关社会保险约定三个问题进行了法理上的阐释,以期有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之际,本文将从我市商贸、餐饮业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完善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宝鸡市商贸、餐饮业劳动用工制度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宝鸡市作为西北工业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