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我们要走出以下五大误区:民主不是"为民求主"、"为民作主",而是人民作主;民主不是多数压制少数,而是多数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不是否定个人,而是弘扬个人;民主不是只讲权利,而是也讲义务;民主不是追求最优的求全机制,而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2.
郭德宏教授《毛泽东民主思想的误区》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只要科学,不要民主",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毛泽东认为"大众的"即是"民主的",这并无过错。民主集中制作为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否定的。把"由民作主"与"为民作主"对立起来,否定"为民作主",这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3.
“民主”之“民”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官而言,二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因而民作主也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官作主而言,二是相对于个人作主而言。  相似文献   

4.
张理勤  陈志卫 《社区》2003,(11):14-15
近两年来,宁波市明楼街道在推进社区民主自治,社区成员代表较好履行决策职能的工作中,社区居委会把反映居民意见,赢得社区居民高度认同作为培养社区民主自治浓厚氛围的重头戏来表演,社区工作由“为民作主”逐步向“由民作主”转变。  相似文献   

5.
党的执政方式的创新,将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基本思路:一是要强北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议会功能;二是要对党政职能进行合理定位与分工;三是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四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实现“由民作主”:五是规范党内的民主运行机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民主观是毛泽东关于民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言,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毛泽东的民主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主仅是矛盾的一个方面;民主有诸多基本属性;自由是民主的先决条件;民主评价是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的统一,立足于中国国情要侧重于形式民主;民主与稳定的价值冲突的应对。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很深刻,但也有某些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完善并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主,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民生,是公民的经济权利.中国共产党认为,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生与民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生包含民主,民主是构成民生的核心要素,是民生的高级发展形态;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民主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生在本质和核心上具有同一性;另一方面,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民主具有重要的民生作用,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路径和方式;民生是促进民主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民主的逻辑载体.  相似文献   

8.
政治腐败是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它直接制约着民主的发展。民主贫穷在现实中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国家制度不完善;二是公民对民主理想的追求失去信心;三是缺乏实施民主的环境。政治腐败和民主贫穷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政治腐败从三个方面影响民主贫穷的产生:一是政治腐败影响着民主心理的健康发展;二是损害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侵蚀着保障民主的制度体系;三是直接损害政治资源,分散民主发展的凝聚力。政党在治理政治腐败、防止民主贫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受益於深厚的理論傳統與顯著的治理績效,合作主義治理價值在戰後得到重新發现,並成為諸多國家(地區)社會治理的共同選择。回歸以來的澳門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變革期,在現實需求與基礎條件等方面,均存在借鑒社會合作主義治理模式的現實可能性。因此,特區政府應當不失時機地在《澳門基本法》及其基本政治原則基礎上,充分發掘澳門潛在的制度資源及其精神價值,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從組織、資源、人員等不同方面引導與調節現有社團結構,創設不同層次的組織载體與社會協商對話制度體系,按照理性設計原則分步驟地推進社會合作主義治理模式在澳門的實現。  相似文献   

10.
拉里.戴蒙德是目前美国政治学界相当活跃的人物,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他认为民主可以分为选举民主和自由民主,民主是发展的,民主包含悖论。他的民主巩固理论内容包括:民主巩固是取得广泛而深刻的合法性的过程;之所以要重视民主巩固,是因为民主可能出现倒退;民主巩固的主要措施是下放权力,培养民主政治文化,形成市民社会。在西方民主巩固研究史上,拉里.戴蒙德发挥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他的民主巩固理论既是全面的,又是有重点和特色的。  相似文献   

11.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全过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有利于保证过程民主与结果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全过程民主的阐释标准,形成中国人独有的民主话语体系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阐释力,凸显《宪法》规制的全过程民主的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依宪治国”“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宪法》是全过程民主得以实现的法治保障,《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宪法》实施。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是全过程民主的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是全过程民主的本质,宪法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证,全过程民主标志着美式民主神话的破产。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举措是:健全体现人民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本人权制度,全面加强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全过程民主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提出民主的广义语义和约定语义两个概念,由此引出两点结论:任何执政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一劳永逸的;人民的民主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广义语义的民主而言,执政为民就是立党为公,具体内容是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方面的需要。对于约定语义的民主而言,执政为民就是提高人民的民主能力、引领民主进程,具体做法应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教育、培育民主意识、建设民主制度和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民生:人民民主的中国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化发展使民主化成为必然选择的条件下,建构稳健民主化战略并使其与现代化发展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不仅对民主化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利,而且对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益。在中国,这种稳健的民主化战略,不仅体现为民主建设的渐进性和现实性,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要将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追求民主化的民生绩效。这种战略形成的制度基础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既要保障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又要保障人民生存与发展。所以,民主与民生结合,是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民主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既是一种意见表达和决策参与,也是一种社会交流机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从民生的角度来认识和发展民主,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要增强民主程序的科学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民主不够、民主失真的问题,同时还要提高对民主内部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民主建设失控。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是要使公民行使人权、确保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在阳光下运行,使民主与民生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儒家民本思想在经济上表现为"富民"利民"的民生主义,政治上表现为"仁政"爱民"的德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供专制君主有效地驭民、牧民,维护政权巩固的统治策略。其基本内容和政治功能与现代民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混淆两者的差异,会模糊人们对民主的科学理解,妨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多数的专制--解读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了多数的专制的著名论断,成为当代民主理论中的常见话题。许多学者从对多数的专制的反思走向对民主的否定,这是对托克维尔的这一著名论断的误读。事实上,他并没有因多数的专制的危险性而否定民主。既要防止多数的专制的危险,又要坚持人民主权的民主原则,这才是托克维尔的真实思想。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人大监督的有力杠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的重要职权之一。人大信息化建设 ,创造了监督的新形式 ,开辟了监督的新途径 ,是推动人大监督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乃至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执政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为民谋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执政伦理思想可以归结为:立党为民,执政为民。其中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是邓小平执政伦理思想的基石与根本出发点;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它的制度保障;共同富裕是它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三个有利于”则是它的价值判断标准。它们共同构成了邓小平执政伦理思想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