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急如救火     
“什么都不要和我谈,烦着呢!”咔嚓一声,曹某随即挂断了电话。看着手中的电话听筒,我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前几天还好好的,今天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我脑中急转着,“一定是有什么急事。”我放下电话,立即出了社工站点直奔曹某家。  相似文献   

2.
何成地 《老年世界》2009,(21):29-29
前些天,我和几位老年朋友闲聊。有位朋友喜形于色地说:“今年我学会了干家务,原来干家务还有这么大的好处,真后悔当了大半辈子甩手掌柜!”我忽然想,人到老年如果能多几个“学会”,必将大大有益于家庭幸福、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3.
到了香港,和朋友一道去看他的表弟,原本以为聪明,偷偷地把一本精装本《红楼梦》和几本连环画册包装好,想给朋友的表弟一个惊喜。真是打错了算盘,谁知第二天他的表弟见了我一侧哭丧相,象是我欠了他八百大洋似的,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可气的是我那本精美的《红楼梦》和几本连环画册已可怜兮兮地躺在他的废纸篓里,如果曹雪芹他老人家在唯一定也会哭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他听了大笑着说:“你简直是对牛弹琴,他当然不高兴了,他昨天买了赛马,而你送了他书!”我不解地问“书和赛马有什么关系呢?”我的朋…  相似文献   

4.
姓名“妈妈,我生下来时,你打哪儿知道我叫尤佳的呢?”年龄“你几岁啦?”“很快就满7岁了,可是现在是3岁。”父亲“小孩,你父亲有多大年纪了?”“和我一样大。”“怎么会这样呢?”“很简单,我生下来他才开始做父亲嘛!”没哭“孩子,你的手指怎么了?”“给锤子弄伤了.”“怎么没听到你哭?”“我以为你不在家里。”闭眼母亲:“我不是告诉过你吗?祈祷时要闭上眼睛。”儿子:“你怎么知道我的眼睛是睁开的?”夸张儿子:“哎呀,我们的厨房里有一只老鼠有河马那么大。”母亲:“住嘴,我已经告诉过你一万次了,别那么夸张好不好!…  相似文献   

5.
家有贤妻     
我的妻子贤淑而勤快,厨房里的活儿她一人揽尽。我呢,空手闲坐,只等候她的调遣。“开饭了,端菜。”一声令下,我就乐悠悠地去端菜,然后哼着小曲盛饭,帮妻子解下围裙,请她上桌。餐桌上,那家常小菜胜过外面的生猛海鲜,我总不忘夸夸妻子:“瞧,你这烹调手艺都赶上大宾馆了。”妻抿着嘴微微而笑,分明透出心里的满足和愉悦,却偏还要嗔怪几句,说我懒,说我馋,说我是甩手掌柜。我反驳她:“家有贤妻,还用得着我操心吗 ?”类似的小插曲,更给餐桌增添了几道快乐的涟漪。   我的妻子是一个讲究生活品味的人。她的烹调,给一家带来了…  相似文献   

6.
做人第一     
做人第一第一天要去上班了,父亲把我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你办事,我放心。但做人方面,你仍要小心!”父亲送我一张“为人清单”,其中有这么几条:别让小争端损害了大友谊;偶尔邀请排队在你后面的人到你前面去;永远别做第一个开门出去的人;接受任何指示时至少...  相似文献   

7.
刘瑜 《女性天地》2014,(7):38-38
我的博土毕业论文淅淅沥沥写了三年,终于快要答辩了。三年来,我慢悠悠地在图书馆、家、河边公园、咖啡馆之间晃。左晃晃,右晃晃,一天写几个宇了事,跟给公社干活挣工分似的。虽然晃晃悠悠,可是三年来,我不辞辛苦地跟人宣称我在“赶论文”。每当有人问我:“忙什么呢?”我就理直气壮地说:“赶论文呢。”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每当在中国境内境外遇到男女同胞微笑地询问我“你定居在哪儿”的时候,我都傻笑着答不上来。几次“练”下来,终地找到一个颇为合适的应答,就是“我是一个国际非盲流”。  相似文献   

9.
端午节那天晚上,爷爷打电话给我。在电话里,他朗读了《秀才和放牛娃》故事的全文,并要我猜猜“秀才”和“放牛娃”各姓什么。过了几分钟,我给爷爷回电话说,谜底不就是我的名字吗?“田米”,说出来后,爷爷和我都哈哈大笑起来,爷爷连声说真是巧呀,算你捡了个大便宜。  相似文献   

10.
我养袖珍花     
我过去爱养大盆栽.比如巴西木、绿萝等等,这些大型盆栽既占地又碍事,几年后,我只能忍痛割爱把大盆栽送给朋友,转而养小盆花了,我叫它们“袖珍花”。  相似文献   

11.
徐庆友 《老年世界》2013,(10):22-23
1945年,我十三岁,在巴林左旗林东镇启文小学念五年级。暑假的一天吃早饭的时候,父亲很严肃地对哥哥和我说:“庆来、庆友,你们俩这几天不要上街。日本投降了,街面上很乱。别惹事,在家待着,听见了吗?”父亲一双眼睛紧盯着我们,看得我们直点头,他似乎才放心下来。父亲吃完饭匆忙上柜去了,我家在林东街有个比较大的店面,叫“恒兴德”,经营布匹绸缎的买卖,父亲是大掌柜,怕买卖出事,所以这几天净在柜上守着。  相似文献   

12.
我今年75岁了,老头前几年已经在我之前走了,邻居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不跟儿女住,一个人独守空房?”  相似文献   

13.
女儿朵朵在美国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我非常想念她。多亏我这个老太太也赶了个时髦———会电脑,想念她的时候发个“伊妹儿”(电子邮件)也就解了思念之苦。我会电脑,得感谢女儿,几年前她还在北京工作时就要我学电脑。我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因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学和音乐教师,而且一大把年纪了,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女儿决心大,坚持要我学。她说:“妈,你不是常常提醒我们:21世纪的年轻人要会电脑、会英语、会开车吗?我现在马上去学开车,您就学电脑,好吗?”“我又不是年轻人。”我找理由宽慰自己。她调皮地说:“妈妈,您…  相似文献   

14.
“偷”读书     
王雁翎 《中外书摘》2009,(10):95-96
70年代初,我大约上小学二三年级。有一天晚上,刚上初中的哥哥,鬼鬼祟祟背着鼓鼓一大包书溜进家门,第二天中午他得意地跟我“显摆”说是从废品收购站“偷”了几本小说,黄书!不给你看!下午一放学,我就飞快地跑回家,翻找那些小说,枕头、被子、面缸、碗柜,都不见书的踪影,我心里大骂哥哥这个吝啬鬼,一转身,手臂碰到了墙上挂着的笼屉,哗啦啦,几本书掉到了地上,  相似文献   

15.
贾乙 《当代老年》2006,(8):34-35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这时,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有几个“功成名就”的长辈常会拿他们的人生经历教导我。在长篇大论的开头,总有这么一句:“当年,我刚工作的时候,条件很艰苦……”接下来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困难-努力-成功”。二十年后,我做了老师,发现自己也会故作深沉地向学生讲述我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17.
阮皓 《老人世界》2008,(11):11-11
一次周末,我和几个老友聚在排档上,边喝酒边叙情。预先“约法三章”,每人“承包”两瓶啤酒,酒量大的五瓶“封顶”。  相似文献   

18.
儿子最近又换了大房子,那天他电话通知我时,我很高兴地问:“你什么时候装修?”儿子一句:这是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我只好淡淡地说了声.买了就好,很尴尬地放下电话。过了几天,我得知儿子想买车,就问:“你们不是有一辆车吗,怎么还要买车?”  相似文献   

19.
上大二那年,我20岁,暑假回家,老妈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问:“有男朋友了没?”我说:“暂时还没有。”老妈瞪了我一眼:“什么‘暂时’,大学期间不准交男朋友,条件再好也不行!”我对着一脸严肃的老妈吐了吐舌头。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当形象设计作为一种新兴行当在中国初露端倪时,我一位家境颇小康的女友兴致勃勃地循着报纸的广告前去感受了一番,回来时择了若干张浓妆艳抹、搔首弄姿的股陇照,再看看女友本人,似乎没见什么起色。女友想为自己此行辩解几句:“他们给我提建议来着,告诉我适合穿啥颜色的衣服,还教了我一些化妆的技巧……”可不知怎么声音越来越低,“咳,我这不就等于花大价钱拍了一套大路货的股俄照吗?”形象设计发展到今天,按说应该大红特红、大紫特紫才对,然而不知为何,伊却红得有些遮遮掩掩。一般老百姓对形象设计的认知也就是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