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籍帐制度系唐代重要典章之一,它为唐政权收取租庸调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此问题,史学界尚欠认真的研究。本文根据敦煌户籍残卷中的有关材料,对唐代的籍帐制度作点粗浅探讨。籍帐,包括籍与帐两个方面。籍指户籍,它记录每一农户的生齿与经济状况,国家政权因之而掌握大批编户;帐指计帐,它在统计农户人丁数目的基础上制出课役预算,封建朝廷据此而收取赋税租调。籍是帐的基础,帐是籍的目的。二者既互为表里又浑然一体,是李唐政权保证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封建国家的田制是在豪强士族地主、庄园经济的存在发展与“以人为本”的赋税制度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唐代两税法的”舍丁税地”税制,改变了以“人丁为本”的税制,促使封建田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期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伴着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纵观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着重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他又划时代地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司马迁曾高度称赞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是“世异变,成功大”.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朝二世而亡,是由暴政所致,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无关,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战胜  相似文献   

4.
“贞观之治”与治吏反腐魏春艳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强盛的朝代,也是在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影响巨大的一个朝代。它的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认真地总结并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在“安人宁国”方针的指导下,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涉及到钱物出入记载的簿册是叫“帐”还是“账”,至今仍争论不休。有学者提出过去使用“帐”字是错误的,但笔者通过史料考证、成果论证、实用例证、规范推证后认为,账是帐的俗字,帐是账的正字;帐是财会书刊、法规制度的惯用字,账是财经文稿的异用字;“账”不能代替“帐”,“帐”可以代替“账”。并建议仍使用“帐”为好。  相似文献   

6.
生活于汉高祖刘邦至汉文帝刘恒时代的贾谊,面对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之时的一片荒凉残破的社会景象,着力思考和解决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巩固西汉政权统治等问题,从而产生并形成了著名的民本思想.本文试图探讨一下丧谊民本思想的内容、渊源及其对前人的发展.一所谓“民”,在三代、秦汉文献中,一般指以农业劳动为生的被压迫阶级.所以,“民本”思想就是以这类“民”为国家社稷之根本的思想.它是就君依附于民、民制约君的相互关系而提出来的,其中主要强调民对君的制约.贾谊认为。‘万物变化,固无休息”,且“忧…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以其独具特色的儒家化形式独立于世界法制史之林。中国封建法制的儒家化即是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深刻地渗入到封建法制体系中,并发挥重大作用,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国封建法制的儒家化是如何形成的?可以说,它既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有关,更与封建统治者推行“独尊儒术”之策相联;而没有大一统专制集权制的长期稳定存在,没有中国封建社会特殊标准的选官制度,中国封建法制的儒家化是不可能出现的。当然,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它是夏商西周三代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广阔率础,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春秋时代,在作为“普遍奴隶”的广大村社成员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推动下,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村公社日趋解体,逐步转变为个体小农的乡村,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也相应瓦解,产生了作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的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以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战国时代,新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普遍确立,农村公社逐渐变为历史陈迹,但其影响却在各个领域长期存在并留下不少曲折反映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事变和革命的前夜。自从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东来,打破了封建朝廷中央帝国的迷梦以后,这个老大帝国正在一天天地走向衰败,而新的生机,正在封建专制的高压下,在火光剑影和血泊之中艰难地渐渐萌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新政、自强运动失败了,因为学其“器”、学其“技”,而不变其“政”是不行的。甲午惨败后数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运动,但短短的104天,戊戌变法也失败了,因为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不容许变其“政”的根本性变革。其后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非理性的盲目排外运动,它…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93年在本刊《北方民族文化》上发表了题为《景圣之治与承天太后》一文,说明辽中期出现了一个类似“贞观之治”的繁荣昌盛的局面。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一历史景观发展的内涵,本文拟《再论景圣之治》之题,以揭示最圣盛世的历史与现实的根源.第一,辽中期盛世的出现,没有辽初太祖、太宗二帝的苦心经营和文治武功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说,太祖太宗的文治武功为辽代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景宗圣宗时期圣世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第二,景宗圣宗时期的全面彻底的封建化改革.不仅完成了向封建化过渡,而且大大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所以说景宗.圣宗的全方位封建化改革为辽代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在开明的景宗、圣宗二帝和承天太后的影响和带动下,踊现出一大批忠于改革、忠心报国的藩汉文官武将.这些文武百官,对皇帝太后忠心无二,形成了一个统治核心集团,彼此“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蠹弊,知无不言,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朝无异议”.所以说明君贤臣齐心图治为辽代盛世的出现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形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初封建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本文从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土地占有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指出土司制度下的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该是封建领主制经济。同时指出明末清初生产发展下出现的土地私有是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转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法律制度与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的法律相比,是根本不同的。它颁布了具有根本法性质的《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建立没有剥削的公有社会,创设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圣库”制度和大体平均分配的供给制度,试行自由贸易、发展资本主义的制度,颁布了比较健全的刑事法律制度,建立起一套具有民主精神的诉讼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对于捍卫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农民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反对外来侵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反映汉族亲属关系本质的“房”概念进行了反思,指出传统“房”在语义上先天地包含着一个纽结:它既可指称父系血缘的单元性分支,又可指父系血缘的复合性分支。笔者建议引入“房族”这个辅助概念,用“房”指称单元性分支,用“房族”指称复合性分支,以便消除“房”的语义纽结,动态地了解宗族发展演变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封建”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而不是一种政体。“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封建”既不是社会形态,也不是社会阶段。先秦时代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制的“封建”王国,政体是等级式贵族专制;从秦到清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帝国,政体是皇帝独裁专制,而春秋战国就是完成这个变化的转型期。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并不是所谓的“封建地主经济制”。  相似文献   

15.
城的出现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中国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与城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西辽河地区是我国的城最早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城就已经在中国北方萌芽;到了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城已经基本趋于形成,中国的社会历史开始进步到古国阶段;40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是城的成熟发展时期,此时中国的国家形态已经发展到了方国时代.从古国到方国,这是中国国家发展史上的“原生形态”,是后来“三代”国家形态的基础或原型,它在中国国家形态数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起着一种规定性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开始推动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号相结合的医疗保健制度改革探索。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等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即统帐结合),是对原有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根本变革,是依据中国国情、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做法的一个创新。正因其是一种模式的创新,是一项有待探索的新事物,因务院确定在江苏耜江和江西九江两市先行试点。这就是近两年社会上经常被人提滔的“‘两江”医改试点。“‘两江”’方案中的“‘胡帐结合”模式被一些专家概括虎“三段通道式保险”或“‘统帐融洽型结合方式保险”。其运作机理且:设置l个人帐…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的“复封建”论,冲破了传统王朝窠臼,超越传统“封建”与“郡县”的讨论,寓反君主集权专制思想于其中,而具有突破性的进步意义。同时代的英国即是以封建诸侯起而平衡君主权力,制定国会宪章,从而实现了制度创新转型。在政治“大一统”的传统中国,以“复封建”来分权制衡专制君权不具可操作性,制度创新历史转型的出口在哪里则仍需探讨。意识形态政治泛化的“封建说”,脱离中国历史实际解释不了历史而没有学术价值,蕴藏于“封建”制下的明清分权反专制思想,则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君主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拥有至高无上、超越一切法律和制度的权力,这是人治。这种人治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清朝灭亡,并无多少改变。但是在实行人治的同时,历代王朝也逐步建立了各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封建法制体系。虽然它和皇权相比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但是为了约束官吏、统治人民,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封建法制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法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西汉法制思想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一、西汉初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史学界对西欧中古文化的研究日益深入,传统的“黑暗中世纪”之说受到质疑.一般认为,真正的“黑暗时期”只是中世纪前期的五百年,大约公元5世纪到9世纪这段时期.9世纪以后,西欧封建割据社会内部的非封建因素日渐萌芽,工商业城市兴起,西欧封建社会结构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当中,都出现了封建与非封建双重性质交错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既是复杂的、乱纷纷的,也是活泼泼的、它有生机的.由此,史学家力图为西欧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找到中世纪的渊源.这样的工作正在打开中世纪史研究的新领域、新视野.在本文中,笔者…  相似文献   

20.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明清之际的赋役改革,对于封建士地所有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影响很重大、很显明。但是这种赋役改革是通过严重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进行的,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过程,因而封建士地制度和剥削形态的变化同样也表现了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过程。满洲族是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远比汉族落后的民族,它乘着中国腐朽的封建朝廷的覆灭侵入中国并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它最初在中国的活动,带有这样两种矛盾的性质:一方面是旧有的奴隶制残余的掠夺方式在它的军事征服过程中继续存在;另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