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美学的批判理性姚文放(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一个时期以来,美学似乎总是在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这两种文化冲动之间左右摇摆,进退失据,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按说美学作为一门哲学意味很浓、思辨倾向很强的理论学科,它的本质地位在纯粹理性的领域之中,美学以美和艺术为...  相似文献   

2.
理性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 ,也是哲学思维的基本范畴。理性的演进与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它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2 0世纪后半叶更是一个反思和批判传统理性的时代。回顾和总结这个历史过程 ,特别是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 ,揭示技术理性的形成、实质及危害 ,对于重建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德里达、阿多尔诺和富科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理性的批判突出了哲学探求的新的和交叉领域的论题,如现代性的合理性,启蒙思潮、界限,意义和西方理性的价值;理性和批判间的联系,现代社会的病状,以及后现代替代现代的可能性等等。然而后现代理性批判中蕴含着自我参照性的悖论。这里所提的问题是,能否给出批判的理由而又不陷入行为和旨义,操作和陈述之间的操作矛盾。就是说,能够不用理性方法而进行理性批判吗?这种理性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包括、蕴含或使用证明、论据、概念以及概念间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集中体现为理性的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不仅是科学知识与认知真理的确定性基础,也是现代意识的源头.然而,由反思哲学所确立起来的理性主体,不仅在自我关涉与自我捍卫中表现为与"他者"的对立与分裂,同时,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又在自身的确定与自我意识的同一性中,展现出一种自我绝对化的趋势而蜕变为一种理性神话.因此,理性推动了自身定位,同时也迎来了自身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中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对立是人为制造的,由此而产生的认识方式必然具有局限性,因而造成认识上的断裂。要超越这两种认识方式的对立,同时保留各自的可取之处,就必须到"日常经验"世界去探索实践的逻辑。也就是说,社会科学要颠覆高高在上的"理智中心主义",构建一种充分的实践科学。  相似文献   

6.
启蒙是对理性批判力量的唤醒。但是在数学原则和形式逻辑盛行的条件下,启蒙理性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毁灭了,理性蜕变成了工具理性,变成了维护现实的工具,变成了为自我保存的本能服务的工具。因此反思工具理性便成为当代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高宣扬 《求是学刊》2007,34(6):67-74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权力系谱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而他对现代国家理性的批判,就是他的政治论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揭示国家理性的性质,福柯一方面追溯国家理性的历史根源及其腐败化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又从微观政治的角度,深入揭露现代警政制度及医疗保险制度对人的宰制和治理本质。  相似文献   

8.
黄健 《社科纵横》2009,24(11):72-73,84
鲁迅的小说《呐喊》和《彷徨》,是“五四”时期最具批判理性色彩的精神小说,这些小说揭示和批判了礼教吃人的罪恶,描绘出具有深邃象征意义的“鲁镇”文化环境和“未庄”文化环境,于深层次的民族心理结构中,发掘出封建专制统治下,愚顽的封建意识所造成的国民心理的痼疾,小说表现出强烈的思想启蒙和改良社会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再现辉煌──良渚文化博物馆巡礼盛正岗良渚文化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郊余杭市良渚镇西的苟山南麓、104国道北侧。这是一座综合反映良渚文化考古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良渚文化是中国乃至东亚境内处于同一阶段的渚史前文化中发展水平最高的一支。因1936年原...  相似文献   

10.
11.
全部“批判哲学”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是人能知道什么、人应做什么、人该希望什么和人是什么,康德对这四大命题的“哥白尼式”的回答的出发点,便是他的对黑格尔、马克思及其当代文化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批判的历史观。 1 历史所具有的涵义相对于自然,在“批判哲学”中,尽管人在宇宙意义上属于 自然的一部分,但历史则是对人而言的,历史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的获得、发展及 显现的时间性展开,是人的全部活动的总程。 就形态而言,历史是一个不可逆的有序结构,时间是其属性。康德认为,时间是具有客观普遍性的存在,它与人的联系呈现于“表象”之中。…  相似文献   

12.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流氓的变迁》(一九二九年),《鲁迅全集》第4卷第123页 明季以来,世目《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居说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红楼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而尤见称于文人。惟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  相似文献   

13.
自南宋起,陆续出现有关“水浒”问题的记载。元杂剧里面更有不少以“水浒”中人物为题材的剧本,虽然多数不传,但也提供了一些资料。到明代,《水浒》一书问世后,不断引起论者的注意,自明至清以至民国,评论《水浒》的文字陆续有所发表。解放后,《水浒》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重点研讨的对象。这些文章都意图用新的观点来考察有关《水浒》的资料,并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由于《水浒》一书的复杂性,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上,还存在不少的争论,例如《水浒》一书的编写过程的问题,结构问题,写农民起义的问题,招安问题,宋江这个人物的评价问题,乃至对《水浒》全书的评价问题,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展开综合的、进一步的研讨,也就不容易取得比较明确一致的结论。在“四人  相似文献   

14.
科学理性批判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南丽军一、科学理性批判的目的是追求深入理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类摆脱狭隘局限性走向人类社会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的必要条件之一。科学技术本身作为人类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作为一个正处于改革开放中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5.
哈耶克进化论理性主义对罗尔斯理性建构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特点,是一种道德或政治的理性主义的建构主义。罗尔斯把正义原则看做理性在反思的平衡中合理慎思的结果,把正义制度看做是人的理性设计的结果。哈耶克一贯反对唯理主义,批判建构论理性主义,反对那种认为制度不是人的自发行为,而是人的理性设计的结果的理论。哈耶克坚持进化论理性主义的观点,认为理性具有一种不及性,它不能超越经验发挥作用,历史是累积性进化的结果,通过理性建构来设计社会蓝图捍卫特定分配制度实现正义和平等分配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人对授葬的礼仪是重视而虔诚的。如果我们将土葬视为传统处理的方式,火葬视为现代处理方式的话,那么,将遗体奉献给神圣的医学研究事业,则可视为具有时代超前性的壮举。须知新中国大力倡导殡葬方式改革40余年,只不过将火葬率提高到27%,而以死后捐赠遗体方式回归大自然的人,更是少见。据有关资料表明:迄今为止遗体捐献已出现在上海、北京、长沙、郑州、广州、南京等大城市。捐献遗体正成为那些人口老龄他城市中一个崭新的话题。提倡死后捐赠遗体,有着深层的原因。医学院师生们的苦恼1990年4月的一天,在湖南省某高等医学…  相似文献   

17.
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佃来 《求是学刊》2005,32(2):32-38
哈贝马斯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来看待现代性问题的。他对现代性的批判 ,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个方面指向社会现实层面 ,另一个方面指向思想层面。就前者而言 ,他批判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现象 ,主张以交往理性来改造被扭曲的现实生活世界 ,以此解除现代性困境 ;就后者而言 ,他反思了自黑格尔以来的哲学家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方式 ,主张在破除意识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互主体性的交往理性原则来思考现代性方案。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批判话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又有它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传统理性观把理性局限于认识论和科学技术活动当中.20世纪以来,人们对这种理性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开始了理性文化重建的历程.理性是一个总体,是使人成为可能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属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它应当是一种合理性、合情合理性和合人性,而不是像近代理性观那样仅仅理解为知性理性和技术理性.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近代主体形而上学以及技术异化的批判为我们重新理解理性的价值和建设和谐理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按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看法,工具理性的主要方面是把范畴强加于实在的方式,这些范畴按照对象如何能最好地操纵和控制来对它们进行定义。他们管这种思想方式叫“同一思想”。它假定:概念对于对象来说是充分的,也就是说它与辩证思想是对立的。按阿多尔诺的说法,“辩证法认为对象并非完全地进入概念,它们将与传统的满足标准相  相似文献   

20.
“理性”概念是康德整个“批判哲学”的理论基石之一。本文拟从康德“三大批判”入手,对“理性”的含义作一粗浅分析。 1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全面展示了康德的认识论。他认为:认识指在 经验范围内主体对存在的把握;认识的区间就是经验本身,经验之外的 “物自体”不是认识机能所能把握的;认识对象是经验到的“实存”;认 识主体运用主体的“感性直观”把握“实存”,形成了具有时空形式的“现象”,“现象”是“感性认识”的结果。而对“现象”的进一步抽象把握是认识的深化,表现为运用一系列主体概念、范畴系统地对“现象”进行分解、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