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术界结合现实从不同的角度对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进行了相应的阐释与评价,从而使它成为社会科学领域内经常被探讨的文本。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论法的精神》的评价与阐释基础上,综合和提取出自身的解读性视角,即从论著的总体性和孟德斯鸠写作的深层目的两个层面,对《论法的精神》进行政治社会学的文本定位归属;并从《论法的精神》里解析出政治社会学的分析中轴、政治社会学的分析核心以及政治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借以呈现孟德斯鸠著作所潜藏的政治社会学文本分析范式,以期实现对《论法的精神》的具体性建构式解读。  相似文献   

2.
陈染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里,为倪拗拗构建了一个精神乌托邦,但接连的现实悲剧让内心深处的精神乌托邦幻灭后,她只能寻求另一种自我拯救的方式——在自我圈定的世界里达到超然.文本所蕴涵的象征性的剖析是具现实性的,陈染在深刻反思生命、本源、意识和人性等重大的前沿问题时,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探求当代知识女性的精神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3.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杰出代表作《名利场》长期以来一直颇受学界关注。小说女主人公利蓓加.夏泼表现出的冒险和反叛精神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是对传统意义上女性角色消极定位的挑战。该作品在国内的译介促使我们开始思考原文本中的女性主义精神在目标文本中是否得到相应还原。以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中译本为个案,从直接和间接方面探究目标文本对原文本女性主义精神还原过程中发现,杨必女士在翻译中对原文本女性主义精神进行了对等还原。  相似文献   

4.
从粤港影视传媒中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等,影视中舞狮、舞龙及采青斗胜的民间节庆文化中,发掘岭南珠三角地带民俗因子里的文化想像。致力于从非文本诗学角度来剖析黄飞鸿影视的审美趣味和承传文化精神变迁的心路历程,为初步建构关于非文本诗学提供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文学阐释是一个持续生长着的精神进程,要经历文本、时代和心灵的三重超越。文本超越注重对文本的反思和对话,时代超越要尽力发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心灵超越是追求人的主体精神的建设。在这种超越的过程中,阐释主体通过心灵构筑意义的活动从而再构造另一理想的世界。对文本超越与重构的实现从根本上依赖于阐释主体的崇高心灵。  相似文献   

6.
文学阐释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精神进程,要经历文本、时代和心灵的三重超越。文本超越注重对文本的反思和对话,时代超越尽力发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心灵超越追求人的主体精神的建设。在这种超越的过程中,阐释主体通过心灵构筑意义的活动从而再造另一理想的世界。对文本超越与重构的实现从根本上依赖于阐释主体的崇高心灵。  相似文献   

7.
对文本的真实性的追问一般是评价法学研究文本的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建立在对文本形态单一性的判断前提之上,造成了认识上的误区。在文学作品、拟制案件以及真实案件三种作为法学分析文本的文本形态中,对真实性追问并非对每一种文本形态都是有效或者恰当的。三种文本形态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有其独特的法学目的、自我认识及任务、意义,并在各自的系统里运转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阐释是一个生长着的精神进程,要经历文本超越、时代超越和心灵超越三重境界。文本超越注重对文本的反思和对话,时代超越尽力发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心灵超越追求主体精神的建设从而再造另一世界。这三重境界的到达都依赖于阐释主体的崇高心灵。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本结构和解构文本两个层面来解读麦尔维尔小说《大白鲸》的深层意义可以发现,它不仅描述了一个英雄船长悲壮的复仇悲剧,更包含了对社会深刻的精神世界探秘、探讨精神出路、探索人文元素和向社会提出质疑的开放而多元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说和听,是人类交流精神的活动。解释学作为关于理解(听、读)的学说,也要研究说。"说"是听的对象。文本是"说",文本不是沉默的。"说"有说者,说者即作者。人们一经说,他和自己所说的关系就变成双重的,一方面,他永远是自己所说的作者,永远要对自己的所说负责;另一方面,他又是自己所说的读者,他对自己的所说不具有绝对优先的解释权,他和其他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说"是言语,是使用着的、活的语言,具有意义。"文本的意义"是指文本所说的内容,文本表达的作者的精神。语言是"说"的存在方面,意义是"说"的"非存在"方面。意义不是存在,既不是物质存在,也不是精神存在。人们一经说,其语言和意义都确定不变。"说"可以是说出认识,也可以是说出理解。说出认识,是说出存在着的事物;说出理解,是说出文本的意义或作者的精神。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精神活动,也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一切说都是对听者说,没有听,就没有说。人类说和听的实践表明,人们能说和能听,即文本能表达作者的精神,读者能把握文本的意义;同时,说和听是具体的历史的活动,说者精神的表达和听者对文本意义的把握,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是对人类怀有强烈信心的现代派作家."大森林三部曲"无疑是我们诠释他这种信心的很好的文本.小说中的大森林、荒野具备了一系列美德,具备了宗教般的对人的精神价值.大自然把这些美德像阳光一样打在主人公艾克的脸上,流进他的心灵里.他毅然放弃了有罪的祖产,从社会转向自然,把森林作为他的情人,以坚韧、谦逊的心情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荒野.艾克以膜拜大自然的方式,完成的这种自我超越和对道德自由、精神自由的追求,折射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共有的寻找精神家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学生自主阅读,进行个性化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就决定了教师进行文本的解读,不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引领者。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掌握  相似文献   

13.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深深扎根于民间文化的土壤,《皇帝的新装》继承了欧洲童话文学叙事传统和欧洲狂欢化文学精神,建立了一种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狂欢精神对文学的浸淫和渗透,使文学真正成为人类存在的“诗性之思”。在狂欢化的文学世界里,人类自由自在,释放生命的激情。巴赫金的文艺理论思想帮助我们揭开了这一童话文本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梦珂》是丁玲的处女作,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梦珂和莎菲一起,被当作受个性主义影响而觉醒的、具有叛逆精神的新女性而被广泛关注,但当我们再一次细读文本,却发现,这部作品里不只是有着对父权的叛逆与反抗,还有着对好友王剑虹的怀念,对幼时寄居经验的书写。  相似文献   

15.
木兰传说文本的历史流变、跨文化传播,使得“木兰”的艺术形象鲜活生动、深入人心。中国传统的木兰形象以忠孝为主,凸显了女性个人命运和家国精神的主题,也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民间书写”与“正史书写”的文化观念。此外,在跨文化叙事的语境里,尤其是从书面文本向电影叙事转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情节增饰、人物个性、叙事主题等传播变化,这对于民间文学资源现代性转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对宪法文本含义的追寻实际上是将宪法文本语境化的过程。对宪法语境化的解释要以宪法文本为基础,关键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性因素和社会现实性因素,同时要以宪法基本精神和原则为界限,才能对宪法文本做出合理的、时代性的解释,才能实现宪法之现实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文本特征进行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据此,必须对文本的特征有准确的理解。文本是以作者的个体生命精神为能源,以语言艺术为中介,通过作者心灵的发酵生成文境而呈现出来的。依据文本特征进行阅读教学的精义就是调动学生的心灵智慧,沟通学生的心灵与文本的联系,让学生触摸文本,感知文本,融入文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塞林格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国内发行便受到了文学评论界广泛关注,他作品中文本所处历史文化语境、作家创作意识、文本修辞手段和效果以及文本在读者中的接受情况均成为评论界研究的对象。在目前的研究中有必要将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后经典叙事学角度对文本进行阐释,同时将作家其他作品纳入研究视野,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塞林格。  相似文献   

19.
批评不是要为文本或文本作者负责,要为批评家的精神探寻、思想升华负责。批评的极限就在于文本的不可超越,在终极意义上批评无法切入文本,因此能切入文本的就是文本自身,它自己是它自己的切入,因为它包含着自己的内在成分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有差异的教学,也是充满爱的、以人为目的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