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基层社会盛行的"公民治理",一般是指由博克斯(Richard·C·Box)系统提出的一种社区治理模式.在该种治理模式下,社区公众主导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而代议者、公共管理者只不过是促进社区践行公民治理模式的顾问者和服务者.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不成熟、公民文化发展滞后、公民自组织缺乏、公民能力低下等因素,造成我国以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为基本内容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虽有西方公民治理之形式,却缺乏公民治理的内容与精神.基层社会合作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就基层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合作共治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对参与型治理和理想型基层社会自治两种治理模式的扬弃.在我国基层社会践行合作治理模式,有助于在构建基层党组织、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基层社会公众等治理主体合作共治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基层政府治理与基层社会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是真正实现中国特色基层社会公民治理和构建区域和谐社会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公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当下,公民在守法意识淡薄、被动守法甚至出现盲区等方面问题凸显。公民不守法的现象频发,守法状况不容乐观。如何让公民由被动守法转向主动守法,结合公民守法现状,从培养公民守法信仰,从立法、司法、执法角度,从树立公民守法的典范和以外部压力督促公民守法等路径探讨公民守法。  相似文献   

3.
4.
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活力源泉之一,也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当前,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践行中国特色公民治理具有可行性。但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公民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公民主体资格认识不清、公民话语权缺失、公民能力有待提高、社会自治组织发育不完善等障碍。今后,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公民教育、培育公民能力的基础上,以基层社会合作治理为突破口,是践行中国特色公民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今天,管理干部要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对党忠诚,诚信做人才能担起改革过程中队伍稳定和发展的双重挑战.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强化领导责任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三方面阐述治理方法,并针对下一步治理体系建设的着力点、落脚点和关注点提出对策建议,努力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兴起的公民治理理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公共管理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局限,而且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它与我国目前所着力建设的基层民主政治不谋而合,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但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公民治理模式的建立需要积极的公民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前提.依据公民资格的经典理论,只有以协调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为基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市场领域、国家领域和公共领域和谐共处,才能削减转型期的社会排斥、消极公民、政治冷漠的程度,为公民治理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与公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日益恶化,出现了生态危机。其根源在于:一是与政府错误的政绩观有关;二是公民社会的缺失,使政府未受到应有的监督。因此研究公民社会的发育对生态危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治理"理论特色在于将以往的"官僚中心"行政模式转变为"公民中心"治理模式.本文从"公民治理"视角分析了"景洲现象",并结合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提出了几点促进公民参与和基层自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主线,用西方治理理论来理解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难免错讹,"政党嵌入"理论分析不适用于中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治理逻辑而不是政党(党建)逻辑。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是一种互动关系,既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面对社会成员思想多元化的现实,"命令、灌输、统一"的传统党建工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要以"大党建+基层治理"思路,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基层治理不仅仅是简单地维护社会秩序,而是要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是将党的领导和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建引领的内容要向"功能引领"转变,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机制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聂安祥 《兰州学刊》2006,(7):115-118
本文主要是从非制度的角度讨论了关于治理、全球治理与公民社会的互动关系,其中主要对全球公民和全球治理展开论述。讨论了全球公民社会背景下的全球治理的文化认同的可能性的通道。最后提出了全球治理前景中一些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公民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古老的概念。随着时间推移,公民社会具有不同含义。对于转型中的我国而言,我们的社会制度背景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公民社会不言而喻的制度背景,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前提。这样就可能出现,我们在说公民社会的时候,不同人会有不同理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民意识教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提出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自由意识、公平意识、自然意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现实路径是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途径和渠道,使公民在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政府要在推进公民意识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层民主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基层治理离不开基层民主的发展完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就是通过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同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统一实践过程。基层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具有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制度优势。从运行过程和机制来看,基层民主运行中的民主征询、协商、决策、管理与监督等各个环节,基层民主实践中以动员、回应、协商与责任为核心的运行机制,有助于打造多元共治格局,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绩效。近些年来各地围绕通过发展基层民主促进乡村有效治理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当然,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基层民主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必然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约束,对于乡镇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革乡村治理结构,重构基层治理双轨,深入发展基层民主,从而有力促进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魏子涵 《中文信息》2021,(1):277-278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生态治理是针对国家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做出的正确选择.面对社会资源浪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为了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谋福祉,通过运用社会环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从四个层面出发,分别从价值、制度、主体和科技出发,构建起生态治理的体系,提高生态治理的能力,实现中国特色生态治理现代化,实现中...  相似文献   

15.
全球治理的实践过程是多种行为主体跨越国界的共同参与过程。从过程的视角来看,跨国公民社会的组织特征使得其在治理目标的取向、治理机制的运作和治理结果的实现等环节呈现出独特的优势,从而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组织性质和构成也使得跨国公民社会面临着合法性不足、歧异化和内部参与不足等局限性。针对跨国公民社会在全球治理中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可以在推进跨国公民社会的非地方化、培育社会资本和促进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方面加以努力,以便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发展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与社区治理密切相关,公民社会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和前提,二者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密切关系,公民社会发展呈现历时性和空间性特征,公民社会发展的历时性和空间性对社区治理模式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在阐述公民社会发展和社区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历时性和空间性对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并结合当前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选择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治理是与中国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同步推进的,两者具有必然的互动关系。社会治理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系统性、多元性、包容性和多层次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社会治理呈现出社会合作治理、社会协作治理和社会竞争治理三种类型,不同治理类型各有其适用范围,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治理框架。三种治理类型是共时互补关系,它们遵循社会治理的一般原则,共同决定着中国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治理是基于"多中心合作共治"理念的一种新型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公民参与作为民主行政的内在要求和公共治理实践的核心机制,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民参与公共治理实际效应的评判却褒贬不一.在中国公共治理的实践中,公民参与对增进公共行政的民主、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等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公民参与也将面临参与冷漠、能力限制、公民资格缺乏和效率悖论等困境.在此基础上,理性审视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实际效应,对推进公共治理实践,以及为实现公民治理理论与协商式民主的"对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刑事程序法治的普遍价值与中国百年法治探索实践,充分证明了刑事程序法治对于国家法治的根本意义与关键支撑。我国刑事程序法治建设进程还存在着诸多社会环境障碍,必须积极推进民主宪政以替换集权体制,继续深化经济改革以破除市场垄断,持续强化公平正义精神以洗礼身份特权,努力实施简政放权方略以解套社会瓶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