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主要反映了工业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展现了工业文明中人际关系失衡和人性扭曲的事实。文章拟从社会生态学批评视角研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通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反映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多种关系失衡的现实,进而揭示小说家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文章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小说,展现主人公玛吉的心路历程,分析玛吉精神失衡的原因,指出工业化造成了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恶化,继而引发人精神生态的失衡。小说反映了艾略特所倡导的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类精神世界和谐平衡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3.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杰出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男主人公汤姆和女主人公麦琪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麦琪谦和、恭顺、为家庭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与哥哥汤姆的固执、狭隘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主要分析麦琪的人物形象,从中窥探出乔治·艾略特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5.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女性人物默默实行以爱和同情为主题的生存美学,这是对男权社会所提倡的规训模式的挑战。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逾越男权社会所制定的审美规范,在同情和爱中发现人生的"诗性美"。这种生存美学是一种自我实践的生活艺术,也是一种以自我道德和实践为核心的伦理学。具有包容性的"女人腔"试图消解和摧毁父权制度下以二元对立为中心的权利话语,同时体现了女性审美快感和自由,也体现了女性生存美学的要义。  相似文献   

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入手,运用文学伦理学的理性意志和自由意志等相关术语解读小说,分析小说主人公麦琪内心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重新审视其不断变化的伦理行为及伦理选择,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追寻乔治艾略特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以亨利·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两类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哲学意蕴。汤姆与麦吉悲剧的产生有相似的原因,但他们的悲剧命运仍有不同之处:汤姆因为迷恋落后的自耕农时代而拒绝社会变化;麦吉由于受制于过去而无法变化。相比之下,迪安先生和鲍勃一生的成功主要归因于他们适应社会变化。因此,人不能只是生活在过去之中,更不能试图重回过去,应该接受并适应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乔治·爱略特的名著《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结局中,麦琪的死是主人公难以挣脱的血缘锁链带来的毁灭性破坏,也是主人公全力追求一种高尚的道德理想和这种道德理想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导致的悲剧。麦琪的死是完整传统悲剧结构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自从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出版以来,评论家们对其叙事形式和说教主题的研究大多是从文学角度来进行的.本文则运用叙述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对小说中关于说教的对话与评论进行分析,旨在证明爱略特在该小说中所采取的叙事形式与小说说教主题相结合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0.
乔治·爱略特是十九世纪众多小说家中的思想家,其道德观与绝大多数思想家是不同的。她认为道德行为的本质是感情的而非理智的。其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的人物都是按其道德观塑造的。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倡导道德的情爱伦理和互助友爱的人际伦理。它的道德观是通过批判“酒色财气”呈现出来的。《金瓶梅》道德观的出场形态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情爱的虚无本质,呈现在对偷情、婚姻的反思上,体现情性小说的出场形态;二是冷酷的人情世态,展示在对世俗、社会秩序的批判上,蕴涵现实主义小说的出场形态;三是德性的生活,体现在对欲望放纵、道德沦丧的批判上,彰显道德小说的出场形态。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就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问题提出所谓的马克思的“非道德论”甚至“反道德论”。这一肇始于马克思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说明马克思思想与道德无涉。马克思是从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重新思考理性,并把辩证理性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从马克思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两种思想的批判中可知,我们既不能认为肉体和精神完全一致,也不能将其完全对立,而必须在精神和肉体的对立统一中理解道德。马克思的道德形而上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确立起来的,而这个道德形而上学又被融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之中。马克思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批判了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有为的《孟子微》,集中反映了康有为对中国传统道德观的继承,对西方道德的吸收,对近代新功利主义的提倡,以及对未来社会道德理想的憧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转换的标志。《孟子微》中提出的道德与“天则”“教化”说、道德与“人禽之辨”、道德与“三世”说,至今仍具有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的美国曾进行过一系列对国家身份、价值和命运的探索。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世家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也加入了对价值观和命运的讨论。在其著名的小说《红字》中,他为主人公海丝特违背当时宗教和社会法律的"罪过"进行正名,同时积极地倡导自然法则高于上帝之法的启蒙思想,并通过对海丝特命运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封建政权与教权的激烈抨击,以及对美国人权主义人文理念的热切向往。  相似文献   

15.
自“二战”以来,以摩根索为代表的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伦理思想就是美国制订对外政策的理论依据。摩根索认为,国际政治就是争夺权力的斗争,权力是一国对他国的控制,道德是以良心为制裁手段的行为准则。道德有增强国家权力的功能,也有限制国家权力的功能,但制订对外政策只应该以权力发生为目标,而不应因任何道德的因素而偏离了追求权力的轨道。当道德与权力发生冲突时,应该用道德伪装权力  相似文献   

16.
人是各种欲望的综合体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多是处于欲望、社会文化环境与人格的冲突之中 ;在小说中 ,张爱玲从显型与隐型双方面揭示了人的欲望 ,并且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对女性生存问题进行了探索 ,是“五四”以来“人的发现”的深化和具体化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欲望的束缚、个体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需要而带上的人格面具 ,也都是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对象  相似文献   

17.
张道民 《东方论坛》2003,(5):126-126
一部著作出版之后,总会引起读者的评价和议论,有褒有贬是正常的.尽管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要真正做出准确且又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不容易的.我只能以自己的见解坦然地对李庆臻、苏富忠、安维复著的<现代科技伦理学>作出一些分析判断,能否表达出该书的真谛,尚难断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阳明学的兴起与新教改革这两场中西方的道德观嬗变出发,通过对阳明学与新教的道德内涵嬗变的比较,探究道德观嬗变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同时论证阳明学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据现代行为动力学原理 ,阐述了道德构建的社会动因和动力模式。道德构建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动力两部分 ,只有使两种动力形成为合力 ,并科学地加以调整、驱动 ,就能准确把握道德构建的方向 ,从而加速道德形成和发展过程 ,提高道德的构建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欲望号街车》这部当代精神悲剧中,威廉斯运用"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在精神上的困境.文章从人物自身的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这两方面着手,展现被世上的各种矛盾法则弄得进退两难,苦苦挣扎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生存困境,揭示出人类灵魂所遭受的独特折磨和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