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资本短缺,劳动过剩的特殊历史阶段,使得在分配中物的要素无限扩大,人的要素受到排挤;这样生产要素中物的要素所有者或掌控者存在着资本强势的超额分配,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份额却大大缩减。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物的要素扩大化已经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在政策上迫切需要调整物的要素被扩大的现实,强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达到分配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先后提出了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调劳动者和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保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过去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马恩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并把它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极力排斥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社会主义实践在历经挫折而抛弃产品经济模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起来。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重大的创新。一、重新确定按劳分配主体马克思明确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但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又应有其各自不同的实现形式.经典作家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只适合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我国现有的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又普遍存在忽视劳动力所有权资本权益的缺陷.按劳分配的制度修正,即重视实现劳动力所有权资本的权益,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按名义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实际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劳动力所有权资本分配的"三位一体"式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5.
资本经营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概念 ,并已逐渐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许多企业通过资本经营不仅盘活了存量资产 ,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作为中国改革的新事物———股份合作制企业 ,其独特的经济特性与资本经营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 ,加强资本经营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所谓股份合作制是指两个以上劳动者或投资者 ,按照章程和协议 ,以资金、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股份 ,自愿组织起来 ,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实行民主管理 ,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 ,并留有公共积累…  相似文献   

6.
任太增 《学术交流》2005,3(12):76-80
对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权衡体现了人们的分配观念,分配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中,与分配方式的变化相一致,我国的收入分配观念经历了如下变迁过程违背按劳分配原则的公平优先→按劳分配原则下的公平优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下的兼顾效率和公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下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要素贡献分配下的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再分配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是以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为立论前提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社会成员都有社会主人和自己劳动力所有者两重身份,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格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实现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除通常的按劳分配外,还有经营收入、资金收入,都不能简单否定。企业工资改革应选择“国家控制市场,市场调节工资”的模式,采取适当的过渡办法,分几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特点。但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从我国分配制度总体上讲的,而就分配领域中的某一部分而言,比如某种行业。某些企业,因所有制关系和资产组织形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分配特点:既可以是按劳分配,也可以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还可以是按资分配,等等。这里笔者仅就股份合作制企业如何改进资产人格化管理,进行分配制度创新,充分实现按劳分配,从而进一步调动劳动者投资和生产经营积极性的问题,略述己见。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由传统的集…  相似文献   

9.
<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资料分配的基本原则.早在改革之初的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专门讲到按劳分配问题.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总之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为改革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指明了方向. 等价交换原则即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或等价物相交换原则,是一般商品经济社会交换的原则.一般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是以价值物的占有为前提,收入分配的来源不仅仅是劳动,有时还可以通过对价值物的占有来获得.商品经济等价物相交换中还派生出生产条件不能无偿被使用.如土地、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技能、信息、商标等商品生产经营条件的所有者不仅在让渡它们的所有权时得到等价补偿,而且在保留所有权而转让它们的使用权时也应得到相应的报偿.因此有时会造成收入与劳动  相似文献   

10.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依据的是马克思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而形成的。然而,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还有待改革与完善,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尚未有效实现;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为此,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劳动力产权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税收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依靠要素的买卖交易、要素的租借交易和要素的投资交易三种形式,其中要素的投资交易形式更能体现效率和公平的要求,更现实可取。作为组织者借以控制所需具体生产要素的手段,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只是间接性参与生产,严格讲,这种概念上的资本不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分配手段,这种分配手段能加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与要素的生产物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起着类似于生产要素的作用。利用等价原理公式,即工资/利润率,可科学准确地核定人力资本,使人力与物力一样完全以资本形态进入生产,可以使生产中各要素所有者获得平等地位,变劳资对立关系为人与人的和谐互助关系,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使资本最终完成从分配手段向生产要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谈谈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前,我们在理论上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反对一切非按劳分配的方式。为什么会把一切非投劳分配的方式排斥在外呢?这和我们对马克思理论的教条式理解、不完整理解、甚至误解有关。按照(资本论)的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新创造的价值,即社会总产品价值中扣除补偿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之后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按劳分配理论与现实按劳分配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建立起单一全民所有制的社会。因此,这一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既不像资本主义那样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进行,又不像共产主义那样按需分配,而是实行按劳分配。其主要内容是:对作了各项扣除之后的剩余产品,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参加分配。  相似文献   

14.
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两种分配方式的机理与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冒佩华 《学术交流》2003,3(3):78-82
从理论上讲 ,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的结果势必导致收入差距的存在。由于实行两种分配方式而形成的收入差距不仅是合理的 ,而且是公平的 ,因而能够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的学者对剩余权的归属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解说:股东至上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剩余权扩散假说,是指剩余权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出资人手中逐渐转移到了经营者手中,并有可能继续向“新的更重要的要素”的转移。剩余权扩散使得剩余权利在不同的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了重新的配置,也是剩余权不断被再分配的过程,并且决定了组成企业的各要素对剩余控制与拥有的权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将剩余权利配置给重要的要素所有者,应该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6.
张敏  王婉玲 《唐都学刊》2000,16(3):77-80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射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依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一体多元多层分配格局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一体多元多层的基本含义是指:以非纯粹性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多层次的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体系。具体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就主体而论,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从宏观考察,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基本分配形式。同时由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诸如有按资分配、风险经营收入、个体劳动所得和按劳动力租金价格分配等等。在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总格局中,按劳分配是整个分配体系中的主体分配形式,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它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  相似文献   

18.
雷宏振 《唐都学刊》2000,16(1):47-49
从市场经济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作了内涵上的解析.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践只是对这一理论的时代性应用,而远远未能包含该理论的本质内容.从市场经济的视角看,按劳分配理论本身就体现着达到最优化分配的市场原则.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这一原则的分配方法,必然要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来进行.通过对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家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思想的分析,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佐旗  朱正国 《探求》2000,(3):18-20,2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4个基本环节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生产不再是简单的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国家的指令计划而生产,交换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交换,消费也不再是原来平均的、同一层次的积蓄型消费,生产、交换、消费及其所对应的理论都在蓬勃发展。分配则从名义上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计划分配方式转变到现在的接提供的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市场方式。其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到现在的按劳动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转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的比重似乎越来越…  相似文献   

20.
分配问题始终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是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深厚的动力源。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并处理好这个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分配原则,也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问题作些浅探。一、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市场机制的一致性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可以说,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