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这是时代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扶持人之本性,发展人之个性,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能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大量合格人才,关系到四化建设的成败,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力量。为此,必须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全部功能。开展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教书育人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由“单兵种”作战到“多兵种”的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教育“两张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教育 -伦理”生态的视角 ,分析“教育权”、“教育责任”和“教育角色”。教育权作为一种组织权力必须真正能够体现制度性公正的伦理原则。教师的教育权是教师对自身权力的正当运用 ,也是教师对自身权利的正当要求。受教育是人所固有的基本人权 ,改善人的教育权既是一个伦理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还是一个人权问题。在“教育 -伦理”生态中 ,教育权与教育责任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形成了教育中“权利 -责任”的生态系统。教育责任对教育权状况的完善是至关紧要的 ,教育共同体有其不可推卸的教育政治责任、教育经济责任和教育管理责任。教育责任具体表现为“教育人”的道德责任感。它对未来公民的培养是异常重要的。教师的教育角色对于“教育 -伦理”生态起着直接构造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化存在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道德范导意义的角色化存在 ,它不是使角色面具化的冷漠表演 ,恰恰相反 ,它最大限度地要求“角色”与“本真的人”的内在一致 ,要求做人的“诚”与“真”。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人工智能在教学改革中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但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会逐渐被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所替代。人工智能通过其自身算法能够实行“深度学习”,学习者学习方式成为一种自适应的学习方式。人工智能帮助学生实行个性化学习,成为教师“助教”,辅助教师教学、促进教学服务管理。只有做到“人”、“机”协同发展,提高“人”与“机”交互效率,在教学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的价值述求,才能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  相似文献   

5.
这几天所思考的主题看起来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这个主题实际上显示为:“什么是一个好老师”和“如何培育一个好老师”。究竟“如何培育一个好老师”?中国的传统是把这些将来准备做老师的学生分派到各个“系”,比如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他们在自己的“系”里大量地学习本“系”开设的专业课程,少量地抽出一些时间学习“教育课程”,比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教育实习。中国的教师教育领域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只要学好了中文,就能够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只要学好了外语,就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只要学好了数学,就能…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教育中贯彻实施美育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学生本身的社会人格和个性人格的发展,是塑造人灵魂的有效途径。教师是审美教育的贯彻实施者,他通过对受教育者个体审美素质的培养,给受教育者实现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和谐和培养高雅的素质,注入了灵气和活力。语文教师在学校的美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一千多年前后代教育家韩愈就提出过“文以载道”,其中的“文”就包含了美学教育的内容。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美学理论,掌握美…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这历来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经过对“传统派”和“进步派”的批判,我们否定了“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这为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国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同志都同意“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说法。可是,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教师的作用毕竟是外因,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内因。外因和内因相比较,当然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注:主导作用具有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含  相似文献   

8.
面向 2 1世纪的外语教学改革能够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提高 ,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应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开拓者。因此传统的“师资培训”将逐渐被“教师教育”所取代。“教师教育”的目的是确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使教师由“教书匠”变成“科研者”。在这个过程中 ,反思性教学由于侧重于教师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评价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成为外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塑造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教师在塑造人的过程中承载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目前的师范教育在师范生学什么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育人之人有可能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沦落为追求分数的“包工头”。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秉持虔敬之心,形成合力之拳,全力塑造育人之人。  相似文献   

10.
人们一直认为,最好的教师应该是个终身学习者。在今天要求活跃、敏感的这一情况下,终身学习成了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职责,尤其是教师和家长的职责。在这个变化很大的世界上,全体居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资培养如果不能承担起为他们开创种种良机的责任,就会使“教育”徒有虚名。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范围内盛行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中西方教育传统中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中西方文化决定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差异性与相通性并存。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渊源不同;在对“人”的理解上,中国意指“集体人”,西方视为“个体人”;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中国当成“引导者”,西方则为“促进者”。两者相通之处在于:坚持性善论;强调人具有贵于动物的独特价值观;倡导教师尊重、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梳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探析二者的异同之处,可以让我们在汲取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长处的同时,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试论终身教育的“大教师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终身教育是名副其实的“大教育” ,“大教育”不但需要宏大的教师队伍 ,对教师职能也提出了崭新要求 ;传统教育中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适应新的需要 ,应当对终身教育体系下教师角色、职能以及教师培训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逐步树立起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大教师观” ;社会蕴藏着巨大的教师资源 ,应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 ,努力建设以专职为主干、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浅谈师爱     
有人说,“没有爱就无所谓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可见,师爱在教育工作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爱是一种情感,是人们对他人或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欢迎、赞赏、关心及愿意亲近等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人际的爱。对学生来说,教师是益友,又不同于“朋友”;是慈母,又有别于“母亲”。师爱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师爱是无私的。师爱来自教师对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品学兼优,不断上进,尽管因为学生努力程度、智商高低、个性差异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有程度的不同,但每个老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一、师资培养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又说“教育战线任务愈来愈重,各级教育部门不能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训师资。”江泽民同志在刚刚结束的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更深刻的指出“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李鹏总理在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再一次强调“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邓小平同志与江泽民、李鹏同志的讲话,极深刻地阐明了师资与师资培训在教育工作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没有合格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方传统教育发展观中,中国重“情”的交融,西方重个性的张扬和主体意识的激发。而当代中西方教育发展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中国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十年“文革”的深远影响,造成情感优势因素在教育中的缺失,及对当代所需求的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意识激发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地准确和升华;西方是高度发达的科技与西方文明条件下对其片面使用所产生的矛盾和长期以来片面主体性的膨胀,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和失衡,由此引发西方教育家们对情商(EQ)的探寻与呼唤。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在于,建构以“情”为根基的主体发展观。在这一过程中,应以历史的厚重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架起桥梁;以辩证思维的睿智寻求中西方的优势互补;以关乎民族危亡的高度选拔、培育、训练教师。  相似文献   

16.
快乐和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让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因此而更加快乐和幸福地生活。教师的快乐与幸福感是重要的,如果教师不快乐,他的学生往往就不会有好日子过。如果教师万一不能拥有完整的快乐与幸福,但他至少要想办法让自己过得有希望。如果教师的生活没有了希望和梦想,教育就会发生危机。有幸福感的人,是那些拥有创造性的生活的人,是那些“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所谓痛苦的人,就是那些生活在种种束缚中的人,是那些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没有自己作品的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作品可能是他曾经改变了某个学生,可能是他上…  相似文献   

17.
张帮俊 《社区》2013,(30):59-59
自古以来,日本就非常重视教育,提到教育,就不能不提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教师在日本的地位高、收入高,因此,是一个受人尊敬、非常有前途、竞争激烈的职业。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为新世纪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气象,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抓住中学生思维活跃、敏捷、表现欲强,以及喜欢标新立异等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个人的观点。(1)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的导入课文,使…  相似文献   

19.
要研究民族教育问题,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二十五种民族,因而它的情况就更为复杂。本文就解放前的一些资料记载,介绍一下当时的民族教育状况。 云南的民族教育最早可追朔到汉晋时期,当时,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就已开始了本民族的文字教育,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是时云南的少数民族(“种人”)中就存在着一一种“夷经”教育,其教材也称之为《夷经》,其教师则称“耆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应变能力是指教师遵循教育科学,按照教育规律,在组织语文教学过程中,启承转合各教学环节及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即突变)的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因突变而产生“失控”现象的原因是很多的。从教师本身来说,产生“失控”现象的原因之一,往往是由于教师设计问题不慎所造成。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小桔灯》时,原来是想通过课文中的八、九岁的小姑娘就很懂事来衬托出他的爸爸——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的,但这位教师却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八九岁的孩子就会做这么多事,说这样深奥的话,可信不可信?”结果同学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