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腐败。如何反对腐败江泽民同志对此作出了许多论述,其中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制度创新上治理腐败的思想十分精辟,值得我们深刻领会。制度设立的民主性是防止腐败的基础,规范化、系统化的法律制度是防止腐败的根本措施和重要条件,而制度创新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试论贪污贿赂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殷正坤以贪污受贿为突出表现的腐败行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现象,不仅使国家、企业受到严重经济损失,使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受到极大破坏,而且会对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产生广泛的消极影响。贪污贿赂本身就是一...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按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剩余劳动,有了可供剥削的条件后,腐败现象就产生了。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败现象是一大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社会主义社会和腐败现象是势不两立的。消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腐败行为是有成本的。在经济学家看来.腐败行为是腐败官员作为“经济人”角色的一种“自觉”活动,但由于腐败破坏了经济系统既定的帕累托状态,损害了效率和公平,因而腐败被经济学认为是可“理解”但不可“容忍”的。现行的反腐措施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的实施也是有成本的,这或许不是最优选择,经济学家更希望找到一种制度能够“经济学”地“内化”腐败,使腐败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和分析腐败问题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和行为 ,它具有一定的社会结构、社会表征和社会效应。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现象 ,深入到社会内部探究腐败的本质及产生的根源 ,其目的和意义在于 ,认清腐败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 ,找到腐败的治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反对腐败与保持政治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战略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稳定是前提,反腐败是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对腐败,必须保持政治稳定,这是由政治的特殊功能和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的,中国的最高利益是稳定。保持政治稳定,又必须坚决反对腐败,这是因为腐败破坏稳定的群众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反对腐败,保持稳定,必须加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腐败?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c腐败又是与统治阶级、国家权力、政治制度相联系的败坏现象及行为,因此腐败的存在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在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极不发达,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所以没有腐败。当社会步入私有制,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便产生了腐败现象。社会的发展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属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因为生产资料为少数剥削者占有而形成了私有观念。剥削制度是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剥削阶级腐败思想则是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腐败的滋生…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漠视青年个性的错误倾向逐步得到了纠正,广大青年满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扬自己的个性,积极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当代青年中一种以张扬个性而否定社会责任的倾向也在不断地滋长蔓延。这种倾向作为一种负面精神因素,背离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消解青年的自律意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社会与个人关系的三种理饰以社会责任感来否定个性,就是社会本位论;以个性来否定社会贤任感,就是个人本位论。二者貌似针锋相对,其实乃是…  相似文献   

9.
腐败的本质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了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制,而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社会有机体即现存在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腐败最大量的表现在经济领域,最严重的危害在政治领域,反腐败是严重的政治斗争,任何腐败行为均是腐败主体,腐败对象和腐败机会三大基本素的结合,其中腐败主体是主观人为因素,腐败对象和腐败机会是客观因素,腐败机会是关键因素。惩戒腐败,要根据腐败发生的机理,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违背职责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它败坏党风,毒化社会风气,是严重背离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一种消极腐败行为,具有很大的腐蚀性和危害性。同时,它还破坏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严重影响我国对外开放形象,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如果任其蔓延,必然会危及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新旧思想交替,社会秩序混乱,传统与现代相互较量,社会问题亦层出不穷,自杀现象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学生是当时社会的希望,被视为社会活力的象征,天然地承担了拯救国家命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自杀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激烈的自杀方式、悲愤的遗书如同表演一样将青年个人自杀事件带入公共领域,是青年对自我形象的一种建构;而作为观众的社会各界通过媒体报道、追悼会纪念、公共讨论更是对青年有着不同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2.
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给人们的启示之一是,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教育。当前,这一教育正以多种形式广泛地开展起来。然而,如何更加自觉地、更为主动地、更有成效地把这一工作做好,仍需我们作很大努力。一、必须从培养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本世纪末的最后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非常关键的十年,同时,也是我国干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从广义上讲,包括政治、经济、意识现代化,即是这三个方面的优化发展。一般来说,腐败就是政治、经济、意识现代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腐败也就成为衡量三个方面是否具有现代化因素的尺度。腐败的程度可能与迅速的社会现代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演进,腐败现象也迅速地蔓延开来。它与传统社会中腐败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必须努力把握,彻底根除。就此,本文拟就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腐败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发表自己的一管之见。政治腐败的概念,在诸多领域中,人们都有一种认同,就是政治权力的主体,运用手中…  相似文献   

14.
青年阶层固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正常有序的社会流动受阻。青年阶层固化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如改革后遗症导致的社会不和谐、青年阶层教育条件不平等以及依法治国没有完全落实到用人单位等。要解决青年阶层固化问题,主要应该借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教育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腐败现象已成为当今人们又一关注热点 ,且严重影响了教育战线的声誉 ,为了更有效地扼制教育腐败 ,对教育腐败现象进行深刻地剖析很有必要。教育腐败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并列举了其十种主要表现 ,指出了教育腐败在破坏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阻碍社会的发展、腐蚀个体的心灵等方面的严重危害。最后提出了四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丁静 《成才与就业》2014,(13):46-57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未雨绸缪之举,是一种远见、一种智慧。 在这经济迅速发展且竞争激烈的社会,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能为青年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于近几年来日趋严重的腐败现象,人们有种种解释。有的认为是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导致了腐败现象的蔓延;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却把腐败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面。事实并非如此。从根本上说,腐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共生现象。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在本质上同任何腐败现象是不相容的。近几年来腐败现象的蔓延与社会主义制度没  相似文献   

18.
消费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它是与人类的产生相伴而来,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古老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青年时期作为人生旅途中最绚丽多彩的时期,是人一生消费活动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代青年的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展示在我们面前.因此,加强对当代青年消费行为的探讨与研究,无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还是对引导青年群体的积极、健康、文明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集体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集体行为有两种:一种是有组织的自觉行为,如清明节组织扫祭烈士陵墓,组织集体植树造林,等等。一种是非组织的自发性行为,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从众的心理现象。这种参加人数较多、无组织、非制度化的行为,往往采用非常规方式,最主要特征是突发性,参与者失个性化和行为过程的不可控性,会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的不可控性,会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高等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地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又处在形成阶段,对一些…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时代意义 (一)青年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的伦理道德体系,有不少方面已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规范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两种乃至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