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汉英修辞格的比较和翻译,对我们进一步研究英汉两种修辞学和英汉互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面世的翻译作品中,已经大量地涉及到了修辞格的翻译。然而,修辞格的翻译是翻译中最棘手的问题,在此从汉英修辞格的比较与翻译实践出发,通过分析翻译实例,寻找最恰当、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在对原文保持最大限度忠实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原文的修辞美传达给译文读者,从而使原文中音、形、意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去。  相似文献   

2.
等效翻译要求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由于成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英汉成语互译要达到等效翻译的效果并非易事。文章结合直译与意译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等效翻译在英汉成语互译中的运用,并指出在处理英汉成语中的不同喻体时应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法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浅谈英语广告修辞及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英语广告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给我们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通过列举近一、两年英文杂志上的广告实例,归纳了英语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六大类修辞手法并对其翻译作了一番初步的探讨。笔者认为英语广告中的修辞翻译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当英汉两种修辞格在表达习惯和文化概念上相近时尽量采取直译;反之,应采取各种变通手法弥补翻译,以求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格与翻译之间关系密切。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使英语新闻标题大为增色,产生新颖别致、引人注目、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许多英语新闻的标题正是因为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方式是2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修辞现象。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认识并了解英汉2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本文对2种语言从声音的锤炼、意义的锤炼、修辞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浅析英汉修辞在翻译应用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英文新闻标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译者把握的关键。作者认为,英汉新闻标题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提炼程度、措词手段以及语法形式等三个方面。汉语新闻标题英译时,应抓住新闻要点,以点带面;注意选用小词以及缩略语,时态多用现在时;注意删除原文中多余的修饰语和注释性词语,以及系词、冠词及连词等的省略;还应注意原文修辞效果的传达。  相似文献   

8.
以关联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为基础,分析关联理论和翻译的关系及其英汉谚语之间的差异,提出翻译英汉谚语时,应有机地将原文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目标语译者的语境结合起来,找出其最佳的关联性,以求英汉谚语的译文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英语新闻标题中出现的修辞现象进行归类,并从大量实例入手探讨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现象的汉译问题。认为汉译时应根据标题原有特点进行取舍,运用直译或意译,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方法中灵活转换,采用多种方式保持原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10.
增补翻译是英汉互译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目的是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修辞特点,从而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三方面对等起来。文章从概念内涵意义、所指意义及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探讨了增补翻译的使用场合。  相似文献   

11.
英汉修辞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英语辞格"metaphor"、"metonymy"及"synecdoche"与汉语相关辞格的比较,指出英语修辞格术语在翻译上存在着套用汉语辞格和译名不统一现象,希望学术界能够重视外来术语的翻译,从而帮助学习者准确掌握这些术语,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译者角度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担任原作读者;另一方面担任译本的创造者的角色。身兼双重身份的译者在翻译时必定会受到其语言功底、价值观、翻译观等的影响,从而引起创造性叛逆。但这种创造性叛逆不能背离原作的精神风貌,损害原作的艺术价值,而应以译作与原作效果对等为前提,使译作神似于原作。  相似文献   

13.
诗歌形式是诗歌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最重要的特征,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标志。诗歌翻译能否保持原诗形式?江枫认为形似才能神似,并将其翻译理念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形式移植的角度来分析惠特曼"Oh,Captain! My Captain!"的江枫译文《哦,船长,我的船长》,揭示了形式移植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诗歌翻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以形式为基础的文体,诗歌翻译既追求"神似",也追求"形似"。诗歌翻译中要体现原诗的意象美和形式美,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并保持文体风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意象的再现是汉诗英译的重点。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又是意象翻译中的难点。通过对典型的地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翻译范例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不能是简单的名词排列,它要求译者通过主体问性的介入对并置的意象进行解构,揭示出并置意象下隐藏的动态关联性。再依据英语语言特点进行重构,使之符舍英语读者的审荧习惯和要求,达到再现与原作意境。神似”的效果,这样的译作才是上秉之作。  相似文献   

16.
双关语语言含蓄、生动、机智、幽默,很好地突出了广告的特点,因而广泛用于广告创作。翻译时应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力求再现原文双关语“标新立异”的语言特点,以确保译文和原文具有相同的功能,从而实现广告翻译的商业目的。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广告用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翻译无不渗透着译者,既是读者又是译语表达者的修辞认知。从译者修辞认知入手,分析《红楼梦》三则性爱描写片断中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英语译文。译者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译文中融入了对原文自我个人主观的阅读认知,在译入语中呈现出为目的语的受众所接受的普遍再阅读认知。译者修辞认知在把握原著语言风格、再现译本翻译风格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要成功地再现原作,体现原作的精神风貌,尽可能地传译作品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原文中的风格标记进行系统的分析,译者便可以感知原作风格,进而运用对应式、重构式和淡化式风格转换方法尽可能地将其再现于译作当中,从而实现译作风格与原作风格的无限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