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未来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对与错 有一个中国老太大和一个关国老太太在天堂里相遇了。美国老太太说,我年轻的时候一有稳定的工作,就开始从银行贷款,住了大房子,买了车,我每个月还银行的贷款,我这一辈子就舒舒服服,  相似文献   

2.
都市一角     
王国华 《女性天地》2013,(12):14-15
那天去银行,看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儿蹲在门口抹眼泪.四周围了一圈人,银行的保安拿出一张10元的票子伸到她面前说,你先去买点东西吃吧。原来,小女孩到银行取钱,卡里大概是分文皆无了,走投无路悲从中来,不由嚎啕大哭,这会儿情绪刚刚稳定了些。  相似文献   

3.
天下职场     
强音 《职业》2013,(25):43-43
美国:98岁员工80年不跳槽
  据美国媒体报道,今年98岁的阿尔弗雷德·费尔德从18岁开始进入高盛银行,至今仍活跃在职场,已过去了80个年头。如今他成为了华尔街最老的理财经理,高盛银行表彰了这位任职时间最长的员工。
  公司执行总监布拉克费恩说:“华尔街对很多年轻人都很有吸引力,但阿尔弗雷德的经验、判断力以及历史感,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科学生活》2001,(7):78-79
许多人都熟悉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老妇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存钱砌房,等她终于建好新居时,一天也没能住上,便“驾鹤西游”了;而一位美国妇人,年轻时向银行借贷买了别墅,等老时终于还清贷款和利息,带着满足向她的“天主”报到。这个越传越广的故事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借贷买房的美国妇人更理智。于是,不少人开始走进银行,借贷“消费明天”。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因为借贷的基本条件是“金融信用”。  相似文献   

5.
妈妈银行     
《中外书摘》2014,(12):72-74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钱庄、钱庄”,心想钱庄就是专门装钱的一间屋子,一定是角子洋钱挤得满满的,像我家专门装谷子的谷仓一样。有一回,一位住在城里的叔叔来乡下玩,我听他对母亲说:“大嫂,你有钱该存银行,不要存钱庄。”母亲笑笑没有做声。我问她:“妈妈,钱庄和银行有什么两样?”母亲很快地说:“钱少的叫钱庄,钱多的叫银行。  相似文献   

6.
一个普通人在美国的一天 每天早晨跑步时,路遇认识或不认识的美国人,他们会微笑着说“你好”、“早上好”,脚步不用停,却从陌生人那里收获了一份祥和的好心情。  相似文献   

7.
雨雪 《金色年华》2008,(5):28-28
多年前,在美国纽约州的一座村庄,一个木匠来到一个铁铺,对铁匠说:“请给我做一柄最好的锤子,做出你能做得最好的那种。” “我做的每一柄锤子都是最好的,我保证。”铁匠戴维·梅尔多非常自信地说,“但你会出那么高的价钱吗?”  相似文献   

8.
张伟 《现代交际》2008,(11):35-35
一个中国小伙子初到美国学习音乐时,由于经济拮据,只能靠打钟点工维持生活。一天,他路过一家地处闹市的银行,看到很多学生都在银行门口当"街头音乐家",或拉小提琴,或吹奏管弦乐器,忙得不亦  相似文献   

9.
司徒雷登(JohnLeightonStuart),1876年6月生于杭州。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南美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10.
那天去北京一家银行取钱,拿了排队的号后在外边散步一小时,却依然没有轮到我,心中烦躁自不必说。不明白这家银行为啥如此势利,NN多个贵宾号才叫1个普通号!  相似文献   

11.
上林 《老年世界》2013,(10):14-16
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想法大概形成于1962年4月,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当时赫鲁晓夫与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在黑海边散步。马利诺夫斯基指着海那一边说,在土耳其有美国的一个导弹基地,从基地发射导弹可以在6—7分钟内消灭苏联南部的工业中心和海军基地,而苏联导弹要25分钟才能打到美国本土。  相似文献   

12.
银行小姐陈莉的梦醒时分文/海岭在甘肃省建国以来侦破的最大一起假币案中,我发现了一个女人的名字。办案的警官对我说:“这是个傍大款傍到沟里去了的女人。”新春伊始,兰州城仍处在寒冷的人雾包裹之中,这时从兰州警方传出一条消息:兰州警方与哈尔滨警方联手在199...  相似文献   

13.
培育天赋婴孩的精子“银行”编译/李忠东在美国,一位名叫罗伯特·格雷厄姆的百万富翁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育最聪明的人的工作之中,以便提高人类素质,决定世界历史的进程。格雷厄姆现年89岁,已经当上了祖父。他是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天赋婴孩培育基地”的创始人,管理...  相似文献   

14.
黄全愈 《金色年华》2010,(10):45-45
在1979年6月的时候,中国派了一个代表团去美国考察美国的基础教育,回国后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的报告,据说其中见闻部分就有四段。第一段是说美国孩子无论品质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第二段是说美国孩子还仅仅知道用十个手指来算十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父亲     
王恒绩 《现代妇女》2009,(11):36-37
2007年4月19日,我开着单位的采访车路过自己的家乡,就顺便回去看了看在乡下养老的双亲。父亲问我的房贷还得咋样了,我说刚还完,他很高兴,那就好啊,我做梦都见银行逼你。我眉毛一挑,戏谑地说:“那是,谁叫你养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儿子。”父亲嗔怪地看着我:“别自恋了,呵呵。”他一笑,很幸福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张文杰 《现代妇女》2014,(4):278-279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监管日益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际社会关于影子银行的界定依然未有定论,影子银行监管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重要性,我国应该借鉴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确立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立法模式,加强对传统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建立独立的影子银行监管机构,积极参与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法制变革与国际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17.
美国妇女的生儿育女经文/阿珠生儿育女,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生息繁衍的大计。一个民族如何养育子女,这不但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风俗有关,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程度的制约。美国没有计划生育这一说,但一般人家也都只有一两个孩子,三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就...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故事曾经很流行,故事的主角有两个: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一辈子都在攒钱中度过,目标就是要搬出自己破旧的房子。经过数十年奋斗,最终她买下一所属于自己的新房子,然而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她却病入膏肓了,临死时她幸福地说:“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中国老太太无牵无挂地走了,而那位美国老太太早在年轻的时候就贷款住进了新房子,此后的十几年一直靠勤奋工作偿还银行贷款,最后在临死时也幸福地说:“终于还清了房屋贷款……”同样也是无牵无挂地走了。  相似文献   

19.
开心乐园     
盛燕 《老人天地》2010,(12):50-50
一个美国人来到一家中国餐馆吃饭。 当侍者给他放好碗筷后,美国人却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一双筷子。 “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美国人说,“我不赞成砍伐竹子来制造一次性筷子。”  相似文献   

20.
消逝     
陈染 《金色年华》2007,(12):8-8
有一年,一个曾令早年的我动心地喜爱过的男友从遥远的美国回来探亲,他给我打来电话,说希望可以见见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