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007年5月1日~7日,由香港各界青少年庆回归十周年委员会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国家民委港澳台办公室合办的“中华民族文化周”大型系统活动,将以“青年、民族、和谐”为主题,以《香江回归庆团圆 中华青年大团圆》、《中华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舞动香江庆回归》、《多彩家园——中华各民族歌舞汇演》、《民族菁英论坛》为主要活动内容,在香港掀起一股传播民族知识、展示民族文化的浪潮,为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2.
第六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国际学术会议2014年11月28日~12月2日在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越南、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马来西亚、缅甸等60余名人类学、民族学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本次年会主题是"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大会就"族群历史与文化""东南亚华人研究""跨国民族研究"等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图为大会会场  相似文献   

3.
各民族保存下来的文化典籍和文献资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文古典文献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民族古籍文献不仅是认识和了解中国诸多宗教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文字依据,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字应用及思想开放与文化兼收并蓄的见证,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懿 《中国民族博览》2023,(12):138-140
民族乐器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外在体现形式。青少年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对青少年开展民族器乐教学,一方面能够让青少年更好学习乐理知识,提升其审美,陶冶其情操,强化其个人修养;另一方面还能深化青少年对我国民族器乐认知,增强其文化自信,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但是,在民族器乐教学方面,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民族器乐教学的开展成效并不理想。二胡是我国民族器乐的重要代表,为了改变当前民族器乐教学现状,本文将结合二胡教学探究如何才能加强青少年民族器乐教学,让青少年真正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根源,是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融地区。各民族因起源、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都拥有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标签,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构成一幅绚丽多彩、丰富的多元文化图景。多民族构成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得新疆的民族教育具有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特殊意义。跨文化教育作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适合新疆当前实际。推进维吾尔族青少年跨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语言贮存着民族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意志和向心力;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则是民族之根,是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录和民族特征的表述和彰显。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不能不依靠其语言与文化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王京广 《中国民族》2013,(12):F0003-F0003
11月9日~18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和美国国际文化艺术联谊协会主办,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民族团结杂志社、民族画报社、中国民族报社、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协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提供学术支持的2013“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文字展走进了美国的家庭、学校和社区。  相似文献   

9.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政治上的分裂和军事上的对峙时期,但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并未因此而中断。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薇 《民族论坛》2022,(1):68-7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在各种文化样式中有着多样的艺术表现。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会把多民族同源母题作为展现民族关系的创作元素。同源母题神话通过“同”与“异”的叙述,包含了各民族对“他族”的认可,也包含了对“自我”在多民族关系中的定位,同时强调各民族“和而不同”,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各民族关系,以及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活意愿,是建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基石。深入挖掘同源神话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有利于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教育是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民族博物馆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创设良好条件,成为青少年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大课堂,并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为民族文化传承事业注入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教育是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民族博物馆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创设良好条件,成为青少年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大课堂,并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为民族文化传承事业注入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正确的民族认同能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自我认同和凝聚力,也是民族个体拥有健康心理和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前提。作为瑞丽傣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机构及职能部门,需要加强对当地傣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指导,唤起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肩负起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任。同时培养他们熟练掌握自然科学知识,正确看待各民族文化,增强跨文化和跨民族交际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地处边疆的瑞丽傣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向心力,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对当代俄罗斯青年民族自我意识以及民族关系基本状况的探讨,发现民族自我意识是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具有个体特征和社会特征。阐明了民族文化、民族行为、民族价值观、民族态度、以及个人价值取向是民族自我意识内容的基本体现,揭示了民族自我意识对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民族定义是中国民族理论中最广为人知又最富争议的定义,科学解读该定义对于准确运用该定义认识民族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斯大林民族定义在运用于汉民族形成问题上时引起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该定义本身科学性和特定指向性矛盾的客观原因,提出民族形成的关键在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同时在梳理东西方民族不同发展轨迹的过程中,提出文化民族概念,分析政治民族形成,归纳出作为人们共同体的民族发展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关宇霞  强健  张积家 《民族学刊》2021,12(12):50-59, 129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三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青少年为被试,基于对文化适应的量化表达考察其社会变迁情况并梳理主要影响因子。量化的结果显示,三少民族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适应差异不显著,对主流文化适应差异显著,反映出三个族群各具特点的社会变迁情况;文化智力、人格、母语水平、族际通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是具有显著意义的文化适应的影响因子。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政府决策、生计方式、民族杂居等对于文化适应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该民族的社会变迁。本研究对于探析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实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去年底,“中国各民族青少年访问团”访问美国、在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地参观访问并演出,展示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 色与风采,昭示了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精神风貌。该团由100多位团员组成,荟萃了中国56个民族中50个民族的青少年代表。这些青少年代表全部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及其附属中学。他们能歌善舞、品学兼优,是各民族青少年中的佼佼者。这一支身着鲜艳民族服装、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少年队伍,所到之处皆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该团首抵华盛顿,中国驻美公使刘晓明在大使馆为他们举办、了招待会,刘晓明高度评价了中 国各…  相似文献   

18.
民族同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此环节的讨论课中,青年大学生对民族同化现象多有不正确的认识,这些观点多和学生的民族成分有关,和知识积累的多少并不必然成正比。因此,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树立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王冬丽 《民族论坛》2013,(6X):80-83
民族同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此环节的讨论课中,青年大学生对民族同化现象多有不正确的认识,这些观点多和学生的民族成分有关,和知识积累的多少并不必然成正比。因此,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树立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民族审美文化”范畴及其意义。认为 :民族审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以民族审美活动及其成果核心的 ,以及包容于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成果之中的 ,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民族文化观念和物质产品。“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确立的意义在于 ,首先它廓清了民族美学研究对象的另一部分 ,即民族文化中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部分。其次 ,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概括 ,实际确立了民族美学理论的方法论框架。以民族审美文化为生长点 ,建立新的美学范畴、观念和价值体系。再次 ,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确立 ,其现实意义在于发扬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 ,选择适合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