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琛是乾嘉时期较有影响的滇南作家,有《点苍山人诗集》《点苍山人诗钞》《沙雪湖先生诗稿》等著述传世。经考,《点苍山人诗集》共二卷,收诗303首,嘉庆十一年刻,为沙琛诗文首次汇编刊刻,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点苍山人诗钞》为增补《诗集》而成,收诗1340首,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两种:内蒙古图书馆藏六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藏八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道光二年增修。民国四年,王廷治以道光二年增修本为底本,增修出版铅印本,《云南丛书》收录此书时汇合诸家,成为后世通行本。《沙雪湖先生诗稿》为沙琛手稿本,收诗121首,现藏云南省图书馆,其中多首诗不见于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代社会,在鸦片战争前后,处在历史转折的关头。面对世界列强的挑战,固有的普天之下以我为尊的陈腐观念,以及闭塞眼睛的盲目自信,都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在纷至沓来的内外矛盾面前,统治者左支右绌,疲于应付。中国的现状与未来,使许多具有清醒头脑的知识分子忧心忡忡。现实的困扰与压迫,激励着他们进行新的探索。作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魏源、龚自珍,正是这批具有远见的封建知识分子中的代表。追步其后者不乏,其中有人充满这样景仰之情写道;“文苑儒林合,生平服一龚……齐名有魏氏,可许我乘龙。”(《书龚定庵主政文集后并怀魏黔深舍人》)他,就是回族诗人学者蒋湘南。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回族诗歌,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回回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研究闽中诸萨的诗歌创作,对继承发展回回民族的文学遗产,丰富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宝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回族诗人马世焘的诗歌主要以描绘兰州的地理风光、表现兰州的节日礼俗、花卉民俗及反映兰州的农林业特色等为创作主题,而呈现出了浓郁的西北地域文化风情.西北地域文化对马世焘的文化性格和审美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作品洋溢着雄浑壮丽与朴实无华相交融的美学风貌,同时也说明了文学与地域文化间是一种互动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闽中回族诗人群中,萨玉衡是一位佼佼者。当时颇有影响,借生平事迹,失于记载。本文拟扼要论述之,以飨读者。 萨玉衡《清史稿》有传,但很简略。本传云: 萨玉衡字檀河,福建闽县人。 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官陕西洵阳知 县。值剧贼薄城火攻,救援不至。 玉衡与其长子宗甫,竭力守御,相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廿周年。在我国历史上,回族富有革命传统和创造精神,对祖国经济、文化诸方面做出过卓越贡献,曾产生了许多有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元代的萨都刺就是其中一位负有胜名的诗人。萨都刺(约出生于十三世纪末),字天锡。号直斋,本属回族的答失蛮氏,其祖父因功留镇代郡,遂为雁门(山西代县)人。泰定四年进土,官至河北廉访经历,晚年曾投人民起义军方国珍幕下。著有《雁门集》、《萨天锡诗前后集》等书。萨都刺的诗词创作造诣很高。他的诗篇,大多是歌颂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描写塞外风光,也有不少关怀民间疾苦之作。例如,《过居庸关》《题画马图》等诗,揭露了掠夺战争的残酷,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鬻女谣》和《早发黄河即事》等诗,用贫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谴责了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上,诗歌的创作,在清代初期曾经呈现出一个生动活泼、繁荣昌盛的新局面。其诗人之多,成就之大,虽不及唐宋,却也远远超过了明代。此期间,在群星争辉的诗坛上,回族诗人丁澎不愧为一颗灿烂的明星。他毕生致力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丰富了我们祖国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8.
木斧原名杨莆·曾用笔名牧羊、穆父、穆斯文、羊辛、洋漾、杨楠父、欧阳近土、诸葛灯、路露、心谱、默影等。一九三一年七月四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祖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地区固原县。 木斧幼年时曾随父母到康定居住,在康化小学读书,初小毕业(一九四一年)后,重返成都,读完小学后,进入西北中学。在康定的生活对他一生有较大影响,他曾说:“我的曲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回族人口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朝初至道咸年间,西海固地区回族人口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卫所城镇和交通要道沿线;清同治前,回族人口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形成众多回族人口较为集中的村落,回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已见雏形;清同治后期,朝廷实行的迁移政策及逐步恢复的经济,成为影响西海固地区回族人口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清代回族农牧业经济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元明以来,农牧业就是整个回族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回族因而同汉族一样也成了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民族”①。延至清代,回族“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完善。与元明两代相比,回族农业经济已十分成熟,不仅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而且在农业经营活动的分布地区、经营方式、耕作技术、农产品种类和产量、生产关系等方面也都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一)清代“是回族人口分布得更广、更分散的重要时期”②,与此相适应,回族的农业经营活动除了仍然主要地分布在我国西北的陕、甘、宁、青,华北的晋、冀、鲁、豫,华东和华南的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对诗歌艺术特征的一个重要认识便是“诗言志”。即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之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达意志,一是表达感情。“志”是由外物所引起的意和情的有机结合。丁鹤年的大半生都是在流浪漂泊的生活中度过的,亲眼目睹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中的一幕幕活剧,体味了战争给广大下层劳动群众带来的痛苦、艰辛。政  相似文献   

12.
一蒲寿宬,号心泉,祖籍阿拉伯。在中外关系史及宋元交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蒲寿庚是他的弟弟。寿康的先世是居住在占城的阿拉伯人,明何乔远《闽书》卷152记载,他于南宋初徙居广州,因总理番客贸易,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最早记述蒲寿庚事迹的郑思肖,在《心史》中亦说其家“富甲两广”。而在岳飞的孙子岳柯所著的《程史》中,对蒲家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载,“居室侈靡逾禁。使者方务招徐,以阜国计,且以其非吾国人,不之问。故其宏丽奇伟,益张而大,富盛甲一时。”又说蒲家“好法。平居终日,相与膜拜祈福。有堂焉,以把名,如中国之…  相似文献   

13.
芳灿为诗,超越其师门格调、性灵两派,其诗多铺叙繁华,风流华美、富丽芊绵是其主体风格,在乾嘉诗人中,别具一格.在西部为官时,得雄奇壮丽的江山之助,也有朴实劲健、雄壮磊落的写景之作.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诗人边连宝著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连宝为清代北方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及诗学思想在清代中期都独成一家。边连宝一生著述颇丰,除诗、文集外,还有诗话、诗文选本以及史部著作,今传世多为稿本、抄本。边连宝著述的搜集与整理,对研究清代北方诗学与诗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湘南是晚清对期中南地区的回族大学者,一生著述颇丰。对他在学术上成就的研究,可以丰富回族史的内容。一蒋湘南,字子潇,河南省固始县蒋集附近的回族人。生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父早逝,母教之诗书,抚育成人。幼聪慧颖悟,其叔甚喜爱之,延元代马祖常大文士后裔河南光州回族大儒马彭(字春圃)为师,马彭得英才而数育之,赞称蒋湘南为“天下奇才”。未弱冠,即考取了秀才。偌大一个固始县,而蒋集的回回中出了一位少年秀才,这是固始县回族中破天荒的大事,全县回、汉人民皆称蒋湘南为“蒋才子”。从此,蒋湘南名扬豫南。道光五年(1825年),蒋湘南考取拨贡,河南学使吴巢松深爱其才,收为弟子。蒋湘南拜吴学使递门生帖时,吴巢松赋诗称赞说:“一鞭初指仆公来,难得风檐有此才”。道光十四年(1834年),蒋湘南又得副贡,道光十五年(18(?)5年)中了举人。  相似文献   

16.
丁澎是清初诗坛上著名的回族诗人,为“西泠十子”和“燕台七子”之一,名重一时.丁澎在回族文学史以及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诗学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家之言,本文试对其诗学思想进行发微.  相似文献   

17.
萨都剌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回族诗人。他工诗画,善楷书,为元代文坛艺苑名家多口赞誉。明、清以后,至近、现代,他的作品,一直为研究者所重视。 关于萨都剌的祖籍、族别、生平、仕履、作品以至姓氏由来,曾引起过种种争论。本文重点虽不在考据、考辨,但在综述、整理萨都剌传略的过程中,对歧疑较大、争议较多的问题,仍准备粗略涉及,或附以简注,使读者大体了解对萨氏研究的一般概况。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今回族诗坛上,年轻回族诗人贾羽数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星座了。他在播种了许多“北国草”之后,仿佛显得憔粹与苍老了许多,他的造诗的源泉正一点点地消失在广褒而迷人的北方。笔者想:诗人该怎样才能逾越他所构制出来的《北方》、《大草原》以及《远方旅行》此类较为成熟的诗作,而进一步向着诗的深处做艰难的跋涉……这似乎也成为贾羽苦思冥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丁澎是清初仁和(今杭州市)回族一位有成就的诗词作家,《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四期载丁生俊同志《清初的回族诗人丁澎》一文,对他的家庭、身世、生卒年和创作概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回族诗人丁鹤年(1335—1424)在他90年的生涯中,约有70年的创作实践活动。他和他的作品历经元、明、清而至近代,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而经久不衰。清代著名散文家全祖望在其《鲒埼亭集·外编》中称他为“文苑巨子”。因而,正像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所指出的:“萨都刺而后,回回教诗人首推丁鹤年”。这是丝毫不为过分的。丁鹤年诗作的主体思想内容丰富而鲜明,辽远而深厚,冲破了元代诗坛中存在着的沉寂、粗俗之风的框架,发幽忧愤闷、悲哀愉悦之情,寓忧国爱君之心,悯乱思治之意。他的诗歌作品所呈示出的真实的感情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