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众文化与流行爱情歌曲的兴起,曾被视作思想自由与解放的标志。然而貌似繁荣的文化生产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危机”。爱情歌曲创作愈来愈偏离“艺术本身”,爱情歌曲的创作要不要承载“审美”?是选择“娱乐”、追求简单的快乐?还是选择“回归”?精英文化在流行歌曲创作中应发挥何种作用?这是保证流行爱情歌曲创作乃至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商品化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用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来批判和否定大众文化,认为这是艺术的异化。其实艺术始终具有商品性的特征,因为艺术也是一种生产,需要通过流通和交换实现其价值。从历史与现实上看,艺术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实现,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正常现象,它给艺术带来了自由,使大众成为艺术享受的主体,是艺术进步和繁荣的表现,所以,市场经济就是大众文化繁荣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与人文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的兴起本是一种文化的进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与人文精神并不违背。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媒介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过分注重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弱化甚至消解了文化产品特有的人文价值,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为此,大众传媒应在建构当代人文精神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架上绘画(油画)为代表的造型艺术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是到了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兴起的当代,消费文化引起的审美疲劳进一步削弱了艺术的社会影响力,而墨守成规的学院派艺术教育没有开阔的视野也缺乏革新的勇气,因而导致架上绘画社会影响力的衰落.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的文化批评中,不少人轻视或指斥大众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变迁、对大众文化整合高雅艺术、对大众文化占据了原有的经典艺术的中心感到不理解。这是批评者不理解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品格所致。因此,要繁荣文化,不在于要排斥大众文化,而是要建立高雅文化、经典艺术与大众文化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现代主义艺术和大众文化表达的都是现代感性,而现代主义艺术通过与大众文化的辩证对立,表现出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其艺术形式的独立自足、走向纯粹与抽象、永无止境的创新等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代表了现代主义艺术对现实的反抗和否定.  相似文献   

7.
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与公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众文化伴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而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特征,公共艺术的繁荣便是其中之一。大众文化中的“去分化”现象模糊和抹平了许多界限,这一特征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的催生剂之一。从某种角度来说,公共艺术在本质上也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大众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使得公共艺术与大众文化成为一种共享文化,并融入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批评了几种有关大众文化的理论见解,界定了我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属性,充分肯定了我国大众文化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精神愉悦的需求,指出了这种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着商品化的负面效应,对这种文化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相关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是建构意识形态的动力和资源,从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来看,现代性与世俗化激发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流行;从否定性的意识形态维度来看大众文化的价值与不足;从肯定性的意识形态维度来看,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对当下传统戏剧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从传统戏剧艺术在脱离农耕文明背景后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三个环节进行考察,探讨了戏剧艺术面临的工业化复制生产,多元媒介大众文化传播的媚俗性,和观众"后现代消费主义"的审美趣味异化等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11.
运用历史回顾的方法分析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分析认为,分析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必须将其置于产生这种文化意识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人文观念的框架下进行; 依据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流行文化批判的立场,主张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兴起是工业、都市、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化意识的崛起; 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学说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唐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 ,借助于书面媒介和口传媒介实现信息的传播。这种传播媒介和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英文化的生成模式 ,使唐诗的创作环境呈现出开放的局面。其双向互动性促进了唐诗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而传播对人文生态的改变 ,促成了大众文化语境的形成 ,使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了参与创作的可能。在市民文化勃兴的背景中 ,这种传播媒介和范式也不可避免地引导出诗歌创作的通俗化走向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呈现方式并不相同。口头媒介时期,其主导文化是民间文化,大众文化呈缺席状态。印刷媒介时期,近代通俗文化兴起,但相对朴素平实。电子媒介时期,现代大众文化泛滥,经过视觉文化的包装之后则更显嚣张。数字媒介时期,大众文化融入媒介文化之中,仿佛隐而不见,却又无处不在。大众文化与不同媒介形态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大众文化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断变化的大众文化又呼唤着研究者在问题意识、理论框架、研究路径等方面做出调整。面对当今更加复杂的文化格局,从大众文化研究转向媒介文化研究或许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在大众文化崛起并兴盛的语境下,传记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传主形象平民化""传记内容世俗化""传记形式多样化"和"传记载体现代化"等。虽然大众文化有商业化、快餐化的特点,但新时期传记文学出现的这些趋势或倾向对传记文学作品的质量本身不具有负面影响力,反之,只要因势利导,还能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传媒大众文化对艺术消费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的勃兴是后新时期当代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与社会转型、市场运作、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大众文化在消费社会中借助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大众消费者大批量地制造了世俗化、时尚化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形成"共谋"关系后,对大众艺术消费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崛起与大众文化新症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与全球性蔓延态势,新媒介为大众又开拓了一块极具诱惑力的空间,创造出许多信息传播、娱乐和社会交往的新形式,催生了许多新的大众文化形态,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内涵,形成一种大众文化新症候。这种大众文化症候主要表现为虚拟交往、文化拜物教、负价值迷狂与政治参与。新媒体一方面促成了大众文化的人性化回归,另一方面又促成大众文化成为了商品;新媒体既导致了一种社会负价值迷狂症、一种人性的异化,又将社会带入一个弱议程设置的新传播时代,带来一种政治民主狂欢。  相似文献   

17.
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套"、"千人一面"模式的形成,除了与作家怀才不遇借机表达理想和"心学"的影响有关,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部分文人的写作开始面向市场,从而使得小说的创作呈现了批量化生产;传统通俗文化的崛起使得小说内容也真正走向了通俗化和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境况的真实描写。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是人类文化模式的一个缩影,不应过分指责。  相似文献   

18.
文章涉及的问题有三:一,大众文化经过了Popular Culture→Kitseh→Mass Culture→Culture Industry→Popular Culture的概念之旅,其中隐含着西方学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定位和价值判断.二,大众文化经历了从新兴文化到主导文化、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中产阶级文化到青年亚文化的演变过程,这意味着当今大众文化的构成、生产与消费机制等等已发生了种种变化.三,与此相对应,大众文化研究的姿态走向了公允平和,理论方法走向了多元共生,关联语境走向了后现代主义,聚焦领域走向了媒介文化,由此也带来了大众文化理论的不同景观.但无论如何变化,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差不多都可看作“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符号学”的变体.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摇滚乐成为年轻人表达追求理想的坚韧信念。如今,超级女声成了这几年我们的热门话题,它的运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的批判声。不管人们怎样批评它,怎样给它浇冷水,它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各种选秀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文化与我们生活的贴近性以及高雅文化难以走进大众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20.
流行文艺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现代人类生活联系紧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流行文艺的生产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促进下蓬勃发展,但市民文化力量的增强使流行文艺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有商品生产的属性,主流文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杆遭遇消解。显然,流行文艺的生产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立足民族性的弘扬,追求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情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