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史学界以往在对二十年代历史的研究中,凡涉及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者,大多偏重于南方,而对苏联与中国北方革命运动的关系则缺乏研究。在大革命前后苏联与冯玉祥曾有过一段不成功的合作。本文在对这一合作作一历史论述,在补既往研究之缺的同时,着力于以下两个问题的分析:(1) 从合作的条件及双方动机分析合作基础之脆弱;(2) 从共产国际、苏联在中国南北方的活动分析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苏联对华政策的得失。  相似文献   

2.
试论二十年代初孙中山的两次北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先生曾于1922年和1924年领导过两次北伐。对于这一重要问题,国内外史学研究者很少论及。本文试作述论。一剖析我国辛亥革命以后到20年代初的时代背景和阶级关系,可以看到,孙中山在1922年之所以提出北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1、辛亥以后的中国政局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并没确解决。当时,中国政治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夺辛亥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反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武人的摧残之下,“仅存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一次伟大而深刻的改革.大约六十年前,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国家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质上也是一次改革.这两次改革有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或者说有没有共同点?温故可以知新.本文拟就改革的目标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改革的转变对策等几个问题,对两次改革作一些比较分析.一、改革的目标模式:都是探索"具备一些特点的社会主义"1921年春天开始实行的苏联新经济政策,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中心和突破口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列宁的《论粮食税》一文作了明确的说明:"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使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制的一种过渡形式.而  相似文献   

4.
从过渡的意义讲,50年代与80至90年代一样.都是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只不过前者是我国从旧中国的畸形市场经济,经历新民主主义这个过渡阶段而走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而后者则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经历改革开放过渡阶段,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5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如此剧烈的否定之否定的演进,其间的经验教训是相当丰富的,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总结.本文则试图通过对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及其作用的变化,来说明50年代经济体制演变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七十多年的征程中实现了二次伟大的转折,一次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次转折都以其独特的功勋彪炳史册,光照千秋。历史往往有...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企业双层委托代理中所有者的两次异化及其后果陆建新笔者在《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发表的拙作《国有企业运行中的双层委托代理问题考察》中指出: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的实质是一种全体国民——政府——企业领导人三者之间特殊的双层委托代理;双层委托代理缺...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2011年4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家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
误读重读重建──论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两次重要转折刘怀玉对传统和经典的有意或无意地误读,这似乎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鉴于此,一位当代美国文艺批评家甚至认为:“一部诗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  相似文献   

9.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尹鸿90年代以来的这一时期,对于中国历史来说,不仅是公元纪年意义上的世纪转折,同时也是经过20世纪一百年艰难求索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世纪转折,因此,处在这一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既是这一特定时期的...  相似文献   

10.
20年代的乡土小说作家们站在历史新的制高点上,将文化反思与批判的力量集中在对乡俗陋习的批判上。通过展示具体的民俗事象,主要从习以为常的残酷和不人道、对女性的极端蔑视和践踏、顽固而愚昧的宗族观念和强烈而扭曲的子嗣观念等方面批判了传统民俗中的恶劣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苏联走上军备竞赛之路的原因与后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联走上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军备竞赛之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展超出本国国防需要的军备,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一、斯达汉诺夫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苏联在三十年代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开展的群众运动,是社会主义竞赛的一种形式。这个运动之所以称为斯达汉诺夫运动,是因为它的发起者是顿巴斯的采煤工斯达汉诺夫。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了改变俄国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和打破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包围封锁,为苏维埃政权制定了在“经济上极力利用、加紧利用和迅速利用资本主义的西方”的战略方针。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坚持列宁的这一正确方针,把握历史时机,巧妙地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各国间的固有矛盾,采取租让制、经济贸易、举办合营公司、签  相似文献   

14.
15世纪30年代朝鲜两次入侵建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宣德八年(朝鲜世宗十五年,1433年)和正统二年(世宗十九年,1437年),朝鲜先后两次入侵建州卫。这在女真与朝鲜的关系史上,实属重大事件。我们研究明代女真史,不仅耍了解此一事件的经过,还应当弄清导致朝鲜入侵建州卫的原因及其后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代的红枪会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枪会是民国时期活跃于中原及华北地区的乡村民众自卫武装组织.它起源于民间秘密宗教八卦教系统,继承了八卦教流裔大刀会、义和拳的组织传统,在金钟罩、硬肚,仁义会等秘密社会组织发展融汇的基础上形成.20年代曾一度掀起了一场以红枪会为主体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以及盗匪劫掠的群众性武装自卫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促进北伐成功,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作出一定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一直未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拟对20年代红枪会运动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大清洗”是苏联成立之后,发生在苏维埃政权内部的大规模的“清党”“镇压”“肃反”等一系列的斗争运动。一般人以为,“大清洗”发生在斯大林执政的30年代。事实上,自从苏维埃政权刚刚站稳脚跟、列宁在世的时候,“大清洗”就已开始了,而且它一直延伸到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时代。依据历史资料,“大清洗”在整个苏共历史上共发生了九次。 第一次;1921~1922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清党”的决议,自1921年3月至1922年3月,总共70多万党员中,被清洗1/4。 第二次:1924~1925年。这是一…  相似文献   

17.
景海峰 《学术研究》2008,5(3):46-52
儒学自清末以来,经历了西学的冲击、学科化的置换过程和哲学性的洗礼.在现代社会结构根本改变和政治化的强力批判之下,儒学失去了它原有的形态,先是在民族主义的氛围中化为古典材料和国故,成就了所谓"国学";继尔脱开历史学的有限庇护,通过哲学思辨体系的创造,突显和凝固了超越时代性变化的那些永恒价值.在全球互动与文明对话的新形势下,儒学又获得了打破封闭、走出书斋的机遇.随着中国的崛起,它将逐步走向世界,也将终究回归于现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徐赟 《人文杂志》2003,1(1):23-26
马克思有两次重大的理论转折一是存在论上的由近代哲学向当代哲学的转折,即在哲学的穿透中抵达到生活本身的生存论,它内在地要求自身在与现实的接触中,以一种新的哲学样态割断它同旧哲学外在形式上的联系,由此引起了马克思理论活动中的另一次转折,即由哲学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折.通过后一种转折,马克思现实地彰显和内在地展露出新哲学的革命本性.  相似文献   

19.
论全球化的政治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应当理解为"经济全球化",即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以及各个国家、地区经济依存程度的增强.这一过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扩张由来已久,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加速趋势.在国际政治方面,全球化会对传统的国际关系、国家主权、国际政治格局和过程产生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内政治方面,全球化会对国内的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体制、政府过程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应当具有清醒的全球意识和战略定位,并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健、务实地推动本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刘新民 《理论界》2010,(10):36-38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批判斯大林的运动。这是由戈尔巴乔夫主导的,丑化斯大林以及批判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活动。对斯大林以及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批判,严重破坏了苏联领袖的形象,搞乱了思想意识,带来信仰危机。揭露历史"空白点"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