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和谐社会有赖道德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包括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育公民道德行为是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社会制度公正与分配公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显,社会的不和谐现象日渐增多.在此关键时刻,党和政府及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契机是社会的不和谐,关键就是实现社会制度公正与分配公平,主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应,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解决自身矛盾的本质力量,是和谐社会能有生机活力的源泉。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不适应、不和谐的相互矛盾的方面,总体来看,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动态结合点,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驱动作用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共产主义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4.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为根本前提,把"五个统筹"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育”是当今一个国际性课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构建和谐教育,这样才能促进文化、经济、科学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设和谐教育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教育也更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布局中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和谐社会内涵丰富,包括社会结构的和谐、管理要素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间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影响着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育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和谐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规范的教育利益诉求机制和有效的教育矛盾化解机制,及时地妥善地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布局中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和谐社会内涵丰富,包括社会结构的和谐、管理要素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间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影响着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社会运行状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战略目标。而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之基、价值之本、精神之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厚的和谐文化基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内在要求,和谐文化的建设能更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民文化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公民文化的发展会对既有的生产关系提出变革要求,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公民文化还具有提高公民素质、消解社会矛盾、化解冲突的功能,因而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客观而积极地看待公民文化对于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培育公民文化、促进公民社会成长,积极促进生产关系改革、实现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态学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极端失衡状态,我们时代需要一个全新的、富有远见的知识体系——社会生态学来应对所遇到的难题。社会生态学主张在不弃置早期科学与社会理论教益的同时,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的关于人类与自然世界关系的哲学政治学分析。同时,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对人类与自然分裂现状的理论批评,还阐明了如何从人类自由遗产的重新发现与释读中走出这种分裂。  相似文献   

13.
制度与制度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本质上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行为规范,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符合某种秩序的要求。制度权威的本质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和社会交往过程内在秩序性要求的服从。制度和制度权威建设,必须使制度符合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社会关系和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一系列的不和谐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人的发展的不和谐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和谐。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是产生不和谐问题的体制根源,偏离社会主义本质与核心价值目标的理论以及落后的发展观念是产生不和谐问题的认识根源。苏联历届领导人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一是通过阶级斗争解决问题;二是通过改革促进社会和谐。但无论是阶级斗争的方式还是改革的方式都因未能根本解决苏联模式的体制性弊端,始终无法摆正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其他发展之间的位置而失败。反思苏联在社会和谐问题上的教训可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孕育心理和谐,心理和谐造就和谐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石,人的心理不和谐引发社会不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思想发展史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社会发展理论受近代简单性科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形成了只注重经济与财富的线性增长,而往往忽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非线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社会发展因素,割裂了自然与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和社会的不和谐。社会发展是复杂的,复杂性科学能够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复杂变化。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社会发展理论包含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非线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符合复杂性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域中,社会关系生产不仅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把社会关系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生产活动。准确理解和把握这种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生产,对于提高国家组织社会生产的能力,转变政府工作理念,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8.
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的旨归在于通过语篇分析揭示出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受这一理论的启发,从权力的多向度反叛与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两个方面考量影视剧视频改编所反映的权力关系。权力的反叛包括对官方话语、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权力运作以及影视剧本身的权力反叛,对于权力斗争的分析则着力于改编视频双重的生产、分配与消费过程中的权力关系的反复性与复杂性。通过这一分析,更加明确改编视频的社会地位与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使其能更好地发挥代大众说话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家庭和谐状况的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由姻缘、血缘还是亲缘关系走到一起、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由于有着某种利益冲突而表现为一些不和谐,七个因素是导致家庭不和谐的主要成因:夫妻感情不深、夫妻价值观不同、夫妻性格各异、家庭伦理道德缺失、家庭传统观念严重、亲子教育方法不当和婚姻家庭中的方法与技巧缺失等。最终形成由7个层次、15个指标构成的家庭和谐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和社会都纳入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中去把握,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本质,社会道德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社会道德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社会的道德关系中,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组织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物质生产劳动进步带来的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是社会道德关系矛盾解决的根本力量,伴随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的发展,社会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统一性将取代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