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建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24-125
意境是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人类精神认识的一个共性。译者在翻译文学文本时须着重把握,从而再现原文本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魅力源于意境的优美。古往今来,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中,诗人们往往运用一种和析字修辞格相接近的修辞手法,即把数字(语法上叫数词)拆析开来去表情达意或拓展意境。枯燥的数字经过诗人的巧拆善析非但与枯燥的概念绝缘,而且还能在诗歌语言的有机组合中变成诗歌形象里有生命的特殊细胞和美感因素,甚至为诗歌意象增色、意境增辉。概括地讲,诗歌的析数特征有四种:加法析数、减法析数、乘法析数和除法析数。然而,具体在一首诗歌的创作中,诗人们不管运用哪一种析数法都对诗歌意境的营造起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室内设计除了满足基本功能外,还应注重不同的室内空间意境的创造。意境是室内空间的灵魂,创造了室内空间的意境,就能使空间的“思想”和“情感”得以表达,使空间内的景真、情真,产生幽深意远的审美境界。文章通过对柯布西耶、莱特、贝聿铭等设计大师作品的研究来分析和阐述影响室内空间营造意境美的因素,并从中总结得出营造室内空间意境美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电影片名互译的动态顺应与意境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106-109
文章从顺应论出发,探讨了片名翻译中对影片内容、目的语文化、消费者心理动态顺应的必要性,指出唯有三方面完美顺应的片名翻译,才能更好地促进影片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5.
李善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意境是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范畴,重视意境是中国工笔画所独具的民族特色,是中国画构思的核心和灵魂.意境的创造源于创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生活深层的感悟,它使得中国画跟中国诗一样,充满了象外之景和韵外之致,为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诗歌: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诗歌而言,意象是取自客观事物表象、蕴含诗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用语言文字显现的诗意形象。意象的拼接组合直接影响诗歌意境的生成。诗歌中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分三方面:直接拼合,即并置——在横向的空间里拼接组合意象;间接拼合,即流动——在纵向的时间内拼接组合意象;立体拼合,即叠加——在交错和跨越的时空中拼接组合意象。因此,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要用意象营造意境,就必须对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拼接、组合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梳理。只有掌握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出神入化地对意象进行磨合、拼接,才能使诗句生辉、意境灿烂。 相似文献
7.
意境生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环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5):95-98
迄今为止,对意境的理解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强调境生象外,二是强调情景交融,三是立体考察,认为意境是由客观景象与主观情趣互渗交融而生成的趋于空灵的艺术天地。意境不同于典型,其形象世界具有整体性、空灵性、理想性的基本特点。呈现意境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外境触发,二是内心浮现,三是妙手偶得。意境是心灵第三层面的敞亮,是全人类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审美接受与意境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
古典诗歌意境是一个开放的整体,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由无限多相互作用的意境再生状态构成.意境再生状态即是读者在欣赏中生发的审美心意状态,以内视觉图景为标志.再生状态是诗人与读者的共同创造,由文本物理场与读者心理场相互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9.
江南传统园林的意境与文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传统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艺术成就,人文思想在江南传统园林意境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江南传统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山水花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诗文绘画和匾额对联的修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何秋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117-120
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它对提高文学创作主体的思辨能力、增强诗歌文本的思辨色彩、拓展诗歌的审美空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对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核心范畴"意境"的生成起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述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90-192
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了宗白华艺术化人生观及其意境理论的成因:“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意境审美精神源于他的人生意识和精神;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成为影响他人生观及学术观的最基本要素。阐述了宗白华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能及三位一体的人生观、艺术观、美学观。 相似文献
12.
吴苏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6):40-41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 ,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 ,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文学翻译中艺术意境的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如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160-163
艺术意境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艺术意境的再现是文学翻译的核心内容.文学翻译说到底是原作艺术意境的再现,文章从艺术意境的审美构成、艺术意境的再现过程以及再现的两条常用途径--对应法和重建法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诗中描写黄昏景象自古有之,杜甫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不同的黄昏风光,将自己的人生感受融入其中,构建了独特的黄昏意象。通过梳理杜诗之前黄昏意象之发展脉络及其特点,从杜诗写漂泊人生,描绘恬淡生活,展示边塞黄昏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对黄昏意象的发展及成就。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文化之源的意境范畴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实践和理论,其影响力也及于中国古典小说批评领域。意境对古典小说批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评家对古典小说文本原创意境的揭示,二是点评家意境化的评点法。此二者造成了古典小说批评的意境化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传统中国画的意境美研究,通过总结其含蓄、空灵、诗情画意的意境特点,分析其对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借鉴作用,并且进一步基于时代的视角挖掘中国画的意境美,指出还原本真和以景诉情两大重要特点,试图探索新时代下,中国画的意境美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82-87,92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传统的诗词翻译研究大多倾向于经验的总结和标准的确立,忽视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活动的复杂性与多维性。描写翻译理论强调要把翻译语境化,以发现翻译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从而避免文化的误解和审美的缺失。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应该重视文本背后的超语言因素,注重特定文化语境和特殊人物情感律动的翻译,并从语言符号和语言风格方面尽量体现诗歌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8.
王向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5-10
中国古代美学的意象范畴有古今相续的长期历史沿革。它经过内涵不断扩延的过程 ,即象征意象、想象意象、艺术意象三个阶段。它发源于《周易》的为意“立象” ,这种象是心理学层面上的象征意象 ,它可以涵盖王充首创的“礼贵意象”的象征意象。到了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之说 ,意象才真正成了艺术实践中的美学范畴 ,具有审美想象中的形象的意义。到了唐代 ,意象的审美创造得到理论明确肯定 ,意象成为艺术创作主体审美情思形象对象化的一个通用术语。到了近现代 ,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又相续阐发、整合这一术语 ,在艺术意象的范畴上注入更为丰富的历史内容 ,使意象范畴成为古今通用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9.
熊辉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文化必然通过文学去求得充分的体现泅为任何文学内容和艺术方式都有文化的投影,诗歌也不例外。作为诗学中的重要美学要素,意象一方面受制于文化,有文化的投影;另一方面,也会反映文化。本文从艺术的“真”、“意”的稳定性以及能否构成意境等三个方面比较了中西诗歌的意象,通过文学现象去返观文化,通过比较中西诗歌意象的不同特征去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