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腐蚀》是茅盾继《子夜》之后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它以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为背景,暴露了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血腥统治,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勾结日汪汉奸的卖国行径。小说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新的开拓。然而,这部小说的重要价值则在于,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赋予了小说女主人公赵惠明以复杂、曲折与多重性的性格特征;以细赋的艺术笔触刻划了他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人物画廊中又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的女性。  相似文献   

2.
论赵惠明     
茅盾同志创造了众多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其中,赵惠明是最具个性的、特殊的典型。在《腐蚀》中,茅盾以“日记”的方式,通过赵惠明特殊的身份、经历和敏锐的感观,深刻暴露了抗战时期蒋汪合流的黑暗内幕,控诉了国民党特务腐蚀、摧残、迫害青年的血腥罪行。赵惠明的失足犯罪和经过挣扎而终于走向自新之路,反映了一部分误入歧途而不甘堕落下去的青年的痛苦和呼求,给了当时许多青年以深刻的教训和警诫。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是毛主席从一九四一年三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写的著作,共计三十一篇。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这个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抗战,坚持民族统一战线,粉碎日寇的军事进攻,反击国民党的反共投降倾向,克服困难,巩固解放区。毛主席和党中央及时地实行了巩固解放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一九四三年起,抗日力量又恢复和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一九四一年一月七日,蒋介石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妄图从此进一步消灭新四军和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及时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粉碎了他们的军事进攻,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整并扩大了新四军的主力。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在苏北盐城重建了新四军军部。一九四一年五月刘少奇任书记的华中局也在盐城组成。对这一段极为重要的我党我军的史绩,《盐城师专学报》从创刊起,在《地方文史》栏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为了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历史,盐城师专以马列室为主成立了科研组织。《盐城师专学报》从本期起新辟《新四军在苏北》专栏,重点刊发这方面的文章。当时华中局所属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的大部和河南、浙江的部分,新四军也活动于以上地域,范围很广。为了保持这一栏的地区特色,与本专栏无关的文章一般不予编发;少数有价值的论文,将酌情采用。  相似文献   

5.
茅盾《腐蚀》的命运几起几落,受众对主人公赵惠明的认识也几经改变。在这些改变里,既蕴藏着时代的风云,也显示着研究视域的调整。从人道主义、政治话语以及女性主义这三个视域研究赵惠明,可以发现她在不同的视角中突出着自己作为青年、特务和女人的不同侧面。另外,在这种接受和解读中,日记体的文体选择对于人物呈现与接受也有潜在影响,因而形成的作者和叙述者以及主人公之间,甚而跟外在的社会话语之间、跟普通读者之间的种种张力,也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6.
<正>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与美国政府曾签订了多方面的条约和协定,仅1946年就有13个之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署名签订的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本文拟通过对《中美商约》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后果及其背景的分析,评述国民党政府崩溃和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失败的不可避免性。(一) 《中美商约》从1946年春天开始,曾经过八个多月的秘密谈判。在正式签约前,国民  相似文献   

7.
<正>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占领我国的大片领土,除继续用重兵大举进攻我革命根据地外,对于蒋介石反动集团则开始施以政治诱降。蒋介石反动集团一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这时也加紧了其对日妥协的阴谋活动,并为此而掀起了反共高潮。“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写作的。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具体地分析中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特点,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有力地粉碎了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谰言,打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幻想。这一光辉著作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今天,我们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学习毛泽东同志具体  相似文献   

8.
《银杏》写于一九四二年五月.这是中国现代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大波大澜的年代.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自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以后,明目张胆地奉行“假抗日,真反共”的反革命政策,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令人发指的“皖南事变”,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投入血泊之中;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肩负着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团结一切进步的爱国力量,对外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给国民党反动派媚日反共的倾向以沉重的打击,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将反共高潮推向了顶点。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通过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迟滞了顽固派反共的步伐;在"皓电"发表后,及时为中共中央答复"皓电"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具体建议;皖南事变后,领导南方局积极争取国内外舆论,有力地打击了顽固派的反共气焰,为中共在政治上赢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茅盾写于一九四一年仲夏的长篇小说《腐蚀》,堪称为“皖南事变”前后,雾重庆的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苏联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过:“再过几百年,如果在纸堆中挑出一行诗,就可以使这个时代重视。”现在距《腐蚀》写作的年代,已过去四十余年,翻开这部巨著,豺狼当道,狐鬼横行,人民的愤怒,大勇者的斗争,……纷纭复杂,可惜、可恨、可歌、可泣历史的一幕幕,仍活现在眼前。认真地研读这部小说,无论对于正确地认识历史,总结同明里、暗里敌人斗争的经验;还是对于探讨文学如何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这一反共暴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打退了这次反共高潮。这次反共高潮被打退,表现了国民党政治地位的降低和共产党政治地位的提高,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动,是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关键,并在国共两党关系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四○年十月起,国民党反动派配合日寇的诱降阴谋,由蒋介石直接出面,疯狂地掀起了抗战以来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在这次反共高潮中,我党采取“尖锐对立的态度”,并在国内外舆论的支持下,进行了坚决斗争.当时战斗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不仅直接参与党中央的决策,而且领导和团结了国统区的抗日力量.同顽固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仅就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前后,我党拒绝出席这次参政会同国民党展开的一场尖锐斗争,作一简要述评,诚望党史界的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13.
1927年,武汉《中央副刊》在国内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背景中创办。《中央副刊》在孙伏园的主编下,以武汉国民党政府为核心展开编辑。该刊形式朴素、内容丰富,并办有星期日特刊《上游》。副刊刊载稿件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努力反映民生,指导革命运动,抨击帝国主义侵华罪行。该刊具有强烈的党派意识、宣传国民党、宣传三民主义、批判蒋介石,并在后期极端反共。作为新艺术之承载媒介,该副刊顺应历史潮流,刊载文章提倡妇女解放,赞美和支持妇女运动。在革命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当时新艺术的诞生、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准备谈谈《鸿门宴》的主题、人物及语言,而以分析人物为重点;在分析人物时,以谈项羽、刘邦二人为中心;在刘、项二人中,以谈项羽为主。 一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述了项羽的一生,写了他身上的优点,写了他的成功,写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立下的功绩;也写了他身上的缺点。写了他的失败与灭亡。在《项羽本纪》中,最被人称道的是“渡河救赵”、“鸿门宴”及“垓下之围”三部分。其中“渡河救赵”突出了项羽的功绩,在“救赵”中,项羽是一位了不起的盖世英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与通货恶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统治时期对货币制度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由银两、银元并用制改为单一银元制;第二次由银元制改为法币制。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的一个重要的货币金融政策,也是国民党政府放弃银本位制所建立的外汇本位制度,显示了其殖民地性质。国民党政府为了掠夺财富和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战争,经常采用滥发纸币的手段来弥补财政赤字,从而造成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加速了法币制度崩溃。  相似文献   

16.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勤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火星同志写的这首歌,我们大家都会唱,但对它产生的背景不一定都清楚。1943年,国民党又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3月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提出“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宣称“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中央社公然叫嚣“解散共党组织,放弃边区割据”,胡宗南则撤消黄河抗日防务,集中16个师,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7月9日,延安三万余人集会,纪念抗战6周年,号召“紧急动员,制止内战,保卫边区”。12日,毛主席发表了《质问国民党》一文。7月21…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它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详尽而深刻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规律,阐明了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阐明了由新民主主义逐步地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为发展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观点。《新民主主义论》是在一九四○年一月发表的。这时候,蒋介石国民党集团掀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竭力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企图为投降日本扫清道路。他们在军  相似文献   

18.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把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向破裂的边缘,团结抗战的局面有被破坏的危险。在民族革命的危急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策略,打退了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简要论述中共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抗战时期,美国与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有密切关系,其中美国单方面援助蒋介石在客观上成为国民党发动反共内战的重要因素,但是不能由此推论为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起初,美国对国民党的反共分裂活动曾经不加干预,但是当皖南事变和第三次反共高潮危及到它的战略计划和远东政策时,它对国民党的反共分裂活动就采取反对的态度并予以制止。美国单方面授蒋促成内战爆发和美国反对内战的矛盾,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20.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有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说的:“一九四一年九月的政治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