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文小说的创作贯穿了朝鲜朝500年的历史,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当时汉文小说的创作群来看,都是男性作家,这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形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深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构建的深层动因主要是对具有传统美德特质女性形象的恪守,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写真以及难舍玉洁冰清。  相似文献   

2.
作为在"五四"新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杨绛从小说创作开始就努力摆脱男权意识的影响,用其独立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她的小说在塑造了一批女性经典形象的同时,也描绘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角色主要是知识分子,他们品格虽有高低之分,但爱情都充满失落无奈,事业上少有成就,且性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和弱点。杨绛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消解了男性霸权,冷静地呈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委婉地反映出人生的局限和社会的荒诞。解读杨绛小说中男性形象的丰富内涵,是欣赏杨绛作品艺术、探索知识分子内心、解读社会现象的有效途径和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明清时期江南女作家创作的弹词小说中,男性弱化现象非常突出.这些男性形象的显赫地位与他们在家庭、国家中所发挥的作用极不相称,表现出一种懦弱无能的状态,与作品中有勇有谋、敢作敢当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迥异于男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是女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对男性具体感触的外化,体现了她们对当时身居高位者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思潮之一。它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批判与拆解。女性主义批评以女性形象、女性创作为切入点,构建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颠覆男性中心主义传统对女性创作的误读,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本文试图从男女作家对女性的写作角度,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观点去正确解读西方男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观。  相似文献   

5.
男性作家创作中有两种颇为极端的女性形象:女巫与天使.围绕男性叙事中的天使型女性形象,从男性审美理想的再现、虚假的女性镜像、规范与压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男性文学中不自觉的男性立场,继而有利于女性认清自己的生存境遇,同时也有助于男性作家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作为在“五四”新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杨绛从小说创作开始就努力摆脱男权意识的影响,用其独立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她的小说在塑造了一批女性经典形象的同时,也描绘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角色主要是知识分子,他们品格虽有高低之分,但爱情都充满失落无奈,事业上少有成就,且性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和弱点。杨绛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消解了男性霸权,冷静地呈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委婉地反映出人生的局限和社会的荒诞。解读杨绛小说中男性形象的丰富内涵,是欣赏杨绛作品艺术、探索知识分子内心、解读社会现象的有效途径和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7.
妇女形象批评家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中男性作家笔下的妇女形象往往呈两种极端形式: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他们是以男性的臆造来认识和再现女性的形象,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妇女形象均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偏见、惧怕、压迫和不公.阿瑟·密勒在他的名剧<推销员之死>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正落入这一窠臼.  相似文献   

8.
在父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学中,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刻划有两种趋向:一类是"灾星"形象,一类是"天使"形象,二者都有扭曲与片面的倾向.真正站在女权立场,表达女性呼声,探求解决妇女问题途径的是四位男性戏剧大师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莫里哀和易卜生.他们立足于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之下,既具共性又富个性,但整体上呈现理性化、精神化、深入化表现女性抗争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男性文学文本中的“天使”和“妖妇”两种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出男性作家通过在文学作品中塑造这两种虚假的女性形象以左右和警示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从而达到控制和支配女性的目,这正是性政治策略在男性文本中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罗旋的短篇小说集《含笑》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探析作者笔下的四类女子形象:"妖妇"形象,"天使"形象,"大地之母"形象和当下"双性同体"的新女性.文本对客家女性塑造,既表现了作家的地域意识和客家情怀,但也流露出传统男性视域的狭隘.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带"缺陷性"的男性形象,他们懦弱、自私、缺乏责任、不敢担当,是女性拯救和保护的对象。这类男性形象的反复出现,是与作家内心深处的创伤经验有密切联系的,实际上表达了作家对男性世界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2.
综观欧美文学史,男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探索与表现,应该是女性主义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男性作家的文本之中,不仅可以研究男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可以梳理男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认知与表达进程,与女性作家类似,它是循着历史发展,从“女人气”到“女权主义”再到“女性”的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审美观照下的男性文学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形象是女性文学中相对次要的人物形象,但是选取男性文学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并加以解读,会发现女作家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与男作家在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它解构和颠覆了男性形象在男性话语中的主体地位,男性形象扮演着女性反叛传统文化、消解男权意识的对立面的尴尬角色。妇女解放在女作家那里已经成为审美想象的话语形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路遥小说文本的表层精神幻像掩盖了其真实的创作心理,导致以往的路遥本体研究难以深入.路遥在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形成了难以排遣的自卑情结,这成为其日后小说创作的重要心理动因.为了在作家的"白日梦"中寻求对自卑的超越,路遥创作中典型的特征是自卑与自亢的互见.这造成作品中凡是存有路遥自我精神投射的男性文学形象均呈现为"高大全",而其他文学形象,尤其是女性文学形象,只能沦为其超越自卑的符号.  相似文献   

15.
从史学史的角度探讨性别制度对于古代史学的影响是当今人们较少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实际包含两个视点投射视角:一是以男性为主体的历史书写视角下建构的妇女形象;二是少数的女性历史书写者视角下展现的妇女。古典时代的历史学,从来就不是一个性别公正的场域,其对于女性的排斥,早已从一般观念外化而成为了社会性别制度,并深刻地渗透到历史书写当中。占据社会话语权力的男性,不仅决定了古代史学史上历史书写中构建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也规训了在当时社会性别制度下的女性的历史书写。回顾、分析古代史学史,历史知识生产的文本书写,一直是男性话语权力与知识相互勾结支持的体现,无论是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还是女性自己的历史书写,我们都会看到权力与知识相互"勾结"所建构的对于女性从身体到灵魂的完全的规训与控制。传统社会的男性在"知识"的支持下,攫取了对于女性的控制权,女性则在"知识"支持的权力压抑下,让渡出自己的权益,在历史书写中将性别价值泯灭,只是其表达价值一如男性。认识传统史学史中非公平的性别建构,有助于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发现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具体分析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则是自我生命成熟的标志 ,自我生命意识的张扬。男作家看来 ,如此 ,女性解放走上了反面 ,女作家看来 ,如此仍不够 ,仍不足以撼动男性中心世界的根基 ;男作家的创作有一股郁结之气 ,女作家创作则让人感到世界荒凉。对于人们进一步思考男权社会里女性处境、地位和命运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简&#183;爱》中反叛男权传统的视角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西方文学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女性常被塑造成天使或魔鬼。为了挑战对女性的传统定位、清算男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扭曲,一些女作家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女性,其作品中出现了颠覆与破坏传统的新女性。《简.爱》中成功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激发了女性的觉醒意识,为促进女性在婚姻与爱情面前与男性平等确立了公正、典型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文本分析,揭示<尖嗓子的配偶>与<哈姆雷特>和<瑞普·凡·温免尔>的戏拟关系,证实巴巴拉·贝恩顿作为澳大利亚妇女作家对男性文学传统的反叛及其作品表现的与伍尔夫视角类似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20.
<正> 给散文加上“女性”的限制,自然是指女性作家的创作.把它们归为一类加以研究,是因为有了“妇女文学”这个大前提.“之所以打出‘妇女文学’的旗号,并不是要和传统文学分庭抗礼,而是试图召唤起一支新的文学队伍——妇女作家群,以女子物殊的生活体验和女性创作风格,去有意识地丰富以男性作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学.”女性作家作为群体形象出现于文坛,始于反帝、反封建、提倡科学民主、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五四”时期;她们的出现,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